一起农村家宴引发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报告
2013-08-15董焕明
董焕明
(咸宁市咸安区卫生监督局,湖北 咸宁 437000)
2007年6月24日中午12 时许,咸宁市咸安区某村村民陈某为儿子举行婚宴,发生一起食物中毒。这起食物中毒反映出我国农村食品监管方面的诸多缺失,是农村卫生监督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情况
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者共68 人。其中男31 人(45.6%),女37 人(54.4%),男女比例为0.84∶1;年龄最小8岁,最大74岁,无明显年龄倾向性。首例发病时间为24日16:00 时左右,末例发病时间为25日17:30 时左右。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1.2 临床症状
63例(92.6%)有上腹部刀绞样腹痛,剧烈腹泻,入院前腹泻最多的10 余次,排泄物为水样便;55例(80.9%)有恶心、呕吐;27例(39.7%)患者伴有发烧,最高温度39℃。
1.3 现场卫生学调查
1.3.1 现场情况
该次婚宴的加工场所为陈某家厨房,由于厨房面积狭小(8m2),只好在露天搭棚操作,厨房和搭的棚与鸡圈、猪圈仅一墙之隔;无防尘、防蝇、防鼠设施;无冷藏设施;无清洗消毒和粗处理专区。
1.3.2 加工过程调查
所有的婚宴食品原料都是23日早上10∶00时前在市场统一购买的,没有索证索票。其中4个凉菜是23日下午就做好的。23日、24日两天,天气闷热,最高温度达36℃左右,由于只有一个家庭用小冰箱,大部分凉菜没有低温保存。
1.3.3 进餐史调查
对入院进行治疗的68 人进行调查发现,68 人全部进食了凉菜,其中最为特殊的是患者陈某,于进餐5h 后出现剧烈腹痛、频繁呕吐。
1.4 检测方法
根据GB4789-2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对陈某家部分剩菜样品进行监测。
2 结 果
该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查和咸安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专家组讨论,确认为是一起由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场所为村民陈某家中,引起中毒的餐次为24日中餐,中毒人数为68 人,引起中毒的食品为卤鸭颈和水煮毛豆,引起中毒的病源菌为摩根氏菌属变形杆菌。
3 讨论
本次中毒符合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临床特征。中毒患者起病急、潜伏期短(4~15h 之间),发病时间集中,进食凉菜者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异。病人临床表现为发烧、上腹部刀绞样痛、腹泻、恶心、呕吐。食品熟食中检出变形杆菌,符合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调查结果的所有特征均符合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9-1996)。
调查发现,陈某家婚宴主要存在着加工场所布局不合理,操作地点靠近污染源,缺乏冰箱、防尘、防蝇、防鼠等卫生设施,无餐具清洗消毒和粗处理区。这些危险因素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极大威胁。
针对此案例出现的情况,我们建议:①加强管理。重视农村家宴管理,将农村家宴管理纳入食品安全管理,制定地方性法规进行制约。②加强培训。加强对农村厨师的培训,重点培训基本的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村家宴“厨师”的卫生意识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水平。③畅通信息。实行农村家宴事先报告制度,同时还必须将农村家宴“厨师”作为农村家宴的责任报告人,加以明确。可将乡村医生、村长作为农村家宴义务报告人,把家宴信息报告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再利用现有的疫情报告网络进行报告。④事先监督。卫生监督部门根据家宴信息报告,专人上门事先进行干预,并作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使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