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猪病的防治
2013-08-15侯文博山东省诸城市畜牧管理局262200
侯文博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管理局 262200)
时令立秋,气温虽不再像盛夏那样酷暑炎热,但这个季节养猪,发病的诱因很多。加上这几年,猪病流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给养猪户带来很多麻烦。下面就这个季节猪的常见病防治问题,给养猪户作一重点介绍。
1 附红细胞体病:“红皮”是特征
1.1 症状 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1.2 防治 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但真正有特效的却不多。(1)长效米先注射+附红优拌料。(2)泰佳-100拌料+长效米先注射+富血-100注射。(3)附红优拌料+倍克注射+富血-100注射。(4)三氮脒+附红优拌料
2 猪链球菌病:继发混合感染多
2.1 症状 常在猪患感冒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d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猎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d内死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用法混乱,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2.2 防治 福赛嗪或注射用头孢噻呋钠肌注射+利高欣拌料。
3 弓形体病:老病复出
3.1 症状 猪的弓形体病是一种“老病”,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见到,成流行性发作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似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
3.2 防治 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3.3 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对于在开放或半开放猪舍饲养的猪只,正午过热的环境和夜间的凉爽形成较大反差,容易给猪产生应激,扰乱机体正常代谢。密闭猪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加上秋季潮湿的空气,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为疫病发生创造了条件。腐败变质的饲料、堆积发黄的青草,会使各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2)蚊、蝇、蠓等吸血昆虫促进了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农户养猪,猪舍不加盖纱网防蚊、蝇、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3)人为传播。如人的流动、猪的放牧,特别是病死猪肉在市场上销售,使疫病广为传播。
3.4 综合对策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中午防暑降温,夜间适当保温,特别到晚秋,更应设法减小白昼温差。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环境、用具消毒。(2)注意消灭吸血昆虫。除用药物驱杀外,在猪舍上安装纱网,防止蚊、蝇、蠓的叮咬,减少疫病传播。养猪场内禁止养猫。(3)猪发病后要及时查明原因,尽早治疗。对病死猪要深埋或焚烧处理。
4 猪瘟:非典型化占主流
4.1 发病特点 不要总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些许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没了。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一般如果没给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就发生无名高热,便秘,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架子猪、肥育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
4.2 防治 (1)注射用头孢噻呋钠配合必生康分开肌注+菌毒清配合附红优拌料。(2)毒抗配合青链霉素分开肌 注+支原净/欧米佳配合欧克投保拌料。
5 流感:小病别小看
5.1 发病特征 多发生在晚秋或气温突变的天气。一般养猪户认为,猪得了流感只是小病,用不着大惊小怪,大不了一两针安乃近,问题全解决了。实际上,猪患了流感,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大的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5.2 防治 (1)全清喷雾+毒抗肌注+黄芪多维配合附红优拌料;(2)全清喷雾+必生康肌注+菌毒清配合支原净/欧米佳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