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及防治

2013-08-15李国城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防疫检疫所276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8期
关键词:土霉素消化道断奶

李国城 (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防疫检疫所 276600)

仔猪腹泻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往往不是指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它既可能是由单独一种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同时或相继发生作用引起,或是其它病过程中伴随的一个症状。仔猪腹泻造成的仔猪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是目前我国仔猪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仔猪腹泻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仔猪腹泻在养猪业危害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 、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仔猪腹泻,是影响猪场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仔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腹泻的日粮因素

1.1 由营养和饲料引起的仔猪腹泻的通常表现

具有群发性,凡饲喂此批饲料都表现不同程度和先后出现腹泻;采食不受影响,即采食量一般不下降,个体越大,采食量越多的猪只,腹泻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停食后,腹泻减缓或停止,粪便成水样,其中含有很多不消化的颗粒;积极主动寻找饮水,腹泻次数多,频率高,腹泻开始时,个体消瘦很快等。

1.2 由营养和饲料引起的仔猪腹泻原因

1.2.1 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过高 若粗蛋白质超过20%以上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一些腹泻,蛋白质可消化性差,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伤,使肠道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造成腹泻。

1.2.2 豆粕等植物蛋白原料用量过高 动物性蛋白原料用量低或不使用,主要是豆粕等植物蛋白中含有大豆蛋白、β-大豆聚球蛋白等具很强的过敏抗原性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引起消化道损伤,使消化道上皮通透性发生改变,同时损伤的肠道黏膜上有益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病原菌则可以寄生;豆粕熟化质量不佳,其中含有的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抑制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从而引起营养性腹泻。原料变质如霉烂、长虫、被污染等也可致其过敏而腹泻。

1.2.3 营养物质中毒 主要是化学物质引起胃肠炎,从而引起腹泻。如饲料混合不均匀;矿物元素的粉碎粒度太粗;预混料加量过多,造成消化道损伤;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平衡或缺乏,均可导致严重腹泻。

2 动物本身因素

2.1 猪品种

在通常的养殖条件下,中国地方猪耐粗性强,腹泻率低,而杂交和外国纯种瘦肉型品种抗逆性差,易导致腹泻。

2.2 猪的生理阶段和消化生理

初生后3d开始补料和断奶时易导致腹泻。初生时,猪从恒温到变温环境;初生后,从无菌状态到有菌状态;从被动由母体血液获得营养过渡到从母乳获得营养再过渡到断奶由饲料供给营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其消化生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

2.2.1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仔猪消化器官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小,小肠绒毛高度低,腺窝深,消化道上皮细胞不成熟,由摄取液体食物突然变为固体食物,当日粮中含大量的禾本科谷物时,在干物质的磨损作用下,肠绒毛很快变短,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消化道易受损伤和发生过敏反应。

2.2.2 消化酶分泌不足 在3周以前除乳糖酶活力较高 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力低。但断奶时,由于日粮变化和应激反应,消化酶活力增长趋势有倒退现象,因此对蛋白质、淀粉消化力弱。因此,仔猪易发生腹泻。

2.2.3 酸分泌不足 在仔猪刚断奶后,由于胃酸分泌不足加上日粮会中和胃酸,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造成蛋白质在肠内腐败,给病原菌在其中安居提供较为适宜的环境,促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与乳酸菌、枯草芽胞杆菌等有益菌平衡失调,导致炎症、稀泻和其它疾病。

3 疾病因素

仔猪免疫系统虽不断发育,但到4周龄以后甚至更久才拥有较完善的主动免疫功能。其肠道黏膜的25%由淋巴样组织构成,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仔猪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病原菌感染均可致猪严重腹泻。

4 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

初生仔猪吃初乳不够,后期补饲不及时,圈舍消毒不严,清洁卫生差,舍温低或舍温变化大、湿度大等都可以加大仔猪腹泻的感染几率。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1)分娩舍、保育舍遵守“全进全出”和“空栏消毒、间歇一周”的原则。(2)妊娠母猪分娩前10~14天选用通灭等抗寄生虫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3)临产母猪提前7天用温水清洗干净全身并消毒后,再进入产栏。(4)保温、通风,保持栏舍卫生、干燥和清洁。(5)断脐、剪牙、断尾、剪耳等应消毒。(6)仔猪注射足量铁剂。(7)初生仔猪及早吃足初乳。(8)仔猪提早补料,每天及时消除产栏剩余饲料,不让仔猪舔食剩料。

5.2 免疫接种

5.2.1 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的疫苗 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双价灭活疫苗、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987P、F41)四价灭活疫苗。也可将仔猪腹泻粪便,返饲配种前4周的后备母猪及产前4周的怀孕母猪。各猪场可根据本场实际,选用大肠杆菌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通常于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1次。也可于母猪产前5~6周及2~3周进行两次免疫。除母猪免疫外,为使仔猪在哺乳后期和断奶后仍有高水平抗体,预防腹泻的发生,必要时可对仔猪进行免疫。免疫时间以7~14d龄较为合适。但应注意,用于母猪安全的疫苗,可能对仔猪有一定毒性,甚至可以引起仔猪发病、死亡。因此,哪种疫苗可用于仔猪有效,如何应用,都应按说明书使用,或经试验确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2.2 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疫苗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猪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上述疫苗均在妊娠母猪产前进行免疫,仔猪通过乳汁免疫获得保护。

5.2.3 药物防治 治疗仔猪腹泻以抗菌、补液、收敛、母仔兼治为原则。母猪分娩前后适量给予硫酸镁等轻泻剂,以随便秘。哺乳母猪料可添加猪健素、土霉素等药物。下痢仔猪可先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恩诺沙星、痢特灵、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

5.2.4 补液 腹泻导致的后果是脱水、酸中毒和离子失调,病猪常因此而死亡。补充适宜的电解质溶液是治疗关健。可选用口服补液盐饮水,在补液的同时给仔猪补充电解多维可以提高治愈率。

6 保健计划。

大多数主要猪病的感染危险在仔猪出生后到30日龄前后,感染危险期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由母猪传染给仔猪以及仔猪之间的传播。因此,疾病防治应从母猪着手,以防止母猪垂直感染以及仔猪之间的水平传播。

6.1 母猪保健计划。

母猪于产前或产后8h内,每头母猪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10ml。可以预防母猪产后应激及减少产后感染(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症)的发生,也可减少仔猪下痢,降低仔猪死亡率及降低母猪淘汰率。

6.2 哺乳仔猪3针保健计划。

第1针,仔猪出生后3天内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5ml;第2针,仔猪出生后第7天,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7ml;第3针,仔猪出生后21d,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9ml。可以预防仔猪下痢,促进增重,提高断奶仔猪整齐度。并能预防猪萎缩性鼻炎、细菌性肺炎及其它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引起仔猪腹泻是多方面的因素。腹泻在冬季出现的机率更大,更多是饲养管理不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多种病原菌引起腹泻。但只要加强管理,找准腹泻的临床表现及引起腹泻的原因,仔细分析,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在源头上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

猜你喜欢

土霉素消化道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猪的消化道营养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间接竞争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土霉素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土霉素高产菌株N56育种及工业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