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石山区容器苗木造林技术
2013-08-15韩胜华
韩胜华
(太原市国有林场,山西 太原 030003)
容器苗造林是当今世界林业的一项新技术,是提高干石山区造林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加快荒山绿化速度的有效途径。目前山西省尚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坡,且立地条件较差,大多属干石山区,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为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增加森林资源,应用容器苗造林势在必行。
1 合理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整地,可以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提高和改善造林后苗木的生长环境,也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基本措施。整地一般在上一年的雨季进行,次年造林,也可在造林前一个季节进行。干石山区造林,可以在雨季边整地、边造林。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要根据造林地块的实际情况,按照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的需要确定,尽量减小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整地方式。干石山区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或“642”大坑整地,用石块垒边,生土堆堰,熟土回填。鱼鳞坑整地,坑的规格为长径80cm~100cm,短径60cm~80cm,深30cm~40cm,外围土楞宽25cm,堰高20cm,行距3.0m,株距2.0m;“642”大坑整地规格为长径2.0m,短径1.40m,深60cm,外围土楞宽25cm,堰高20cm,坑距4.0m×3.0m。不论采用那种整地方式,都要沿等高线水平布穴,横、纵成行。整地后要做到整齐美观,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2 适地适树,选好树种和苗木
在干石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合适的造林树种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目前,容器育苗主要以油松、樟子松、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树种为主。油松、侧柏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性,因此在干石山区造林,油松、侧柏就作为首选树种。造林苗木应选“2+2”或“2+3”,苗高达到30cm~50cm的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I级或者II级优质容器苗木。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在不同的坡向造林。
3 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
适宜的造林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由于容器苗造林具有造林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干石山区造林,为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成本,一般选择在雨季进行。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的暴晒,经过一夜的缓冲,还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造林技术
4.1 造林密度
干石山区由于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造林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将会加大投资成本。造林密度宜采用1 650株/hm2,株行距2.0m×3.0m或者3.0m×4.0m。
4.2 起苗
起苗前必须浇水,2.0d后再行起苗。起苗时要先挖掉容器钵周围的土,尽量不使容器钵内的土体松动,再用利铲轻轻地把长出容器的根切断。切忌用手拔苗起苗,那样会影响起苗质量。要做到随起随运。
4.3 运苗
容器苗的运输是一项比较麻烦的工作。在运输前,把苗木装到运苗箱内再运输。切忌装苗太多,不要让容器互相挤压,造成容器内基质的破损,影响苗木成活。要做到当天起运的苗木,当天栽植完毕。
4.4 栽植
栽植时要用筐把苗木担到造林地点,做到轻拿轻放,切忌随意丢弃。经过预整的地,再在鱼鳞坑或“642”大坑内挖种植穴,种植穴根据容器的大小确定,一般要比容器大20cm左右。种植穴挖好后,将容器的底部撕破,轻轻放置于种植穴中央,然后进行分层培土,分层踏实,切忌踩容器钵,以免将容器内的基质踩碎,影响苗木的成活。培土深度以高出容器2.0cm~3.0cm为宜。有条件的要及时浇水,待水完全下渗后用虚土覆盖,并用塑料薄膜或石片进行覆盖,以减少蒸腾保持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4.5 抚育管理
造林后要加强新造林地的抚育管理工作。在苗木生长季节适时进行抚育管理,视墒情及时浇水,做好松土除草(及时除去影响苗木生长的杂草),为苗木成活生长创造有利环境。抚育时间一般在8月-9月份,抚育次数每年至少1次,连续抚育3年。冬季还要防止鼠、兔啃食苗木根茎。
5 管护
造林完成后要对工程区进行封禁管护,确保造林成效。在工程区的明显地段垒制石人,并用显眼的颜色涂刷,在进入工程区的各个路口,拉铁丝网进行封山管护。在工程区内安排专人进行巡山,严禁牛羊进入工程区放牧。加强病虫害预防,确保造林质量。
容器大苗造林在干石山区荒山绿化实施几年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干石山区采用容器大苗造林技术,技术难度低,操作简单,而且可以提高不良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延长造林时间,有效地破解了困扰干石山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