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方法高职

陈 捷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1]一书作为高等院校教师上岗培训的必修教材之一,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是具有教学理论导入意义的教育理论著作。该书从高等学校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出发,旨在使广大教师了解这一学科领域研究必备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基础。仔细阅读该书,读者能够获得对高等学校教学论的系统性认识,并深入了解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其中,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以书中提到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趋势为蓝本,结合英语的学科特点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笔者着重探讨其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同其他学段(中小学)的教学方法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首先,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在高等教育阶段,在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中,学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这是在教学方法上,高等学校不同于中小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既不等同于科研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以自学为主,学习和发现逐步结合的过程。与这一认识过程相适应,不论是实现学习任务,还是实现学习与发现的结合,促进学习向发现转化,都离不开科学方法。再次,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要以科学认识的方法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认识的目的;而科学方法的运用,只有通过师生联系的方式,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对象特点与学科特点的统一。

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趋势

教学方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要求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变革。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在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它既受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又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体现了某些共同的趋势。第一,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以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第二,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启发式与注入式不是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中两种对立的指导思想。与重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注入式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首先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其二,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上,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程度与水平;其三,注重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其四,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发挥教学方法的综合效应。第三,在教学方法的结构上由以讲授为主到以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与研究为主。从“教会学生学习”与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出发,将教学方法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探索和获得知识,已成为教学方法结构的必然趋势。

三、高职英语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绝大多数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外国语言课程,有着显著区别于其它课程的一些特点。首先,就学习目的而言,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获得相应的语言使用能力,而非语言知识本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交流技能的获取与提升是根本,而语法、词汇知识的传授仅仅是实现学习目的的手段。其次,就学习方法而言,获取语言使用能力的学习目标决定了该学科的学习方法不是单纯的识记,而是为全面提高学习者听、说、读 写等实际语言交流技能而展开的各种方式的语言交流训练。再次,就学习手段而言,语言交流对语境的依赖性,决定了英语的学习手段应当兼具灵活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力图使学习者获得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供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交流语境。最后,就学习对象而言,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学科相比,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学习者在课堂中必须成为主角,才能获取语言训练的机会。因此,英语教学的关键不在于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在于语言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尽管教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相关教改论文也层出不穷,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三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与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生的“总体质量处于中下等水平”。[2]高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多数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较低、英语基础薄弱的普遍特点,随着入学门槛的降低,这种趋势还将愈发明显。因此,作为一门公共课,多数教师为了能够方便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控制课堂教学进程,仍然沿用着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表现为将阅读课文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而对听、说、写的语言技能训练都被严重压缩,变得无足轻重。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有悖于英语的学科特点,使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许多学生仅以应付考试的心态学习英语: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努力识记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却没有意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学习态度较差且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选择逃避的态度,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拒绝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尤其是听说水平大多处于较低层次。多数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对于教师的提问选择应付或逃避的态度;在综合语言考试中,听力始终是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部分,少数学生在考试中甚至选择放弃答题。

四、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改革趋势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历层次与就业取向,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3](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运用能力并重。”要达到《基本要求》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确立学以致用,突出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并以此革新教材和教学方法。

如前文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与改革趋势本质上都强调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与指导功能。以高职英语学科特点为基础,以《基本要求》为指导思想,结合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与改革趋势,高职英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明确以语言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外语既然是一种工具,它归根结底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对象而不是认知对象。认知的重要性,仅在于它能增强学习者使用外语的能力。如果将认知或应试当作目标,把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撇在一边,无疑是本末倒置。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显示,初步掌握一种语言(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而不是复杂的认知过程。此外,统计表明:在人类的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中,有45%的时间用于听,30%的时间用于说,16%用于读,9%用于写。[4]再结合高职学生的语言学习层次与未来主要从事一线工作的就业导向,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尤其应当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其次,应重视教材的选择。高职英语的教材,应当侧重学生的参与体验,而非语言知识讲授,体现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联系。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贯彻听说领先、培养能力的宗旨,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把学习语言首先当作技能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课文不宜过长,但要求有实用性并容易引起讨论,学生学后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用英语就课文有关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力和口语应相互配合,创造情景,由易及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加强语感,达到准确和流利。大部分语法训练也要与口语训练结合在一起,真正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再次,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应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为导向。英语国家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一类教育或培训就十分注重让学生参与实践,即开口说英语。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颇具借鉴意义。他们的课堂教学,很少用来讲解词汇或课文,这方面的工作,一般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课堂往往是一个微观的外语环境,学生用英语表达或交流,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则发挥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一切似乎都为了一个目标,即让学生开口。学生只要能开口,便能受到鼓励。学生愈踊跃讲得愈多,这堂课就愈是成功。反之,如果学生缺少反应或参与,这堂课无论如何是失败的,教师在感到备受挫折之余,会考虑采用新的方法以激励学生。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师为实现目标,设计出种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不被教材所绑架,而是把教材视为教学的“资源”(source),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用。为活跃课堂气氛,不断让学生有新鲜感,教师变换使用各种活动和方法,如讲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发言、演讲、专题辩论、运用视听或多媒体设备等。

最后,应使评价手段多元化,并加大听说能力的占比。学习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尤其如此。传统的学习评价通常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构成,其中终结性考核的占比通常高于过程性考核,且终结性考核多以书面方式进行。这显然不利于全面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交流热情。因此,高职英语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应当多元化,做到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注重测试内容的时效性与开放性;还可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增加过程性考核所占比重,就语言实践对语境的要求与灵活性的特点而言,过程性考核在整体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应当高于终结性评价,才能更为客观地反映出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

五、结语

高职英语作为绝大多数高等专科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广大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媒介,其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唯有彻底打破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的藩篱,以语言使用使用技能与运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合理选用全面涵盖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训练的教材,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微观外语环境,方能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与改革趋势,真正把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1]潘懋元. 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林东才,高汉运. 高职生源分析及对策[J]. 职教论坛,2002,(9).

[3]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刘彩玲. 大学英语听力教师有效把握课堂教与学之我见[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教学方法高职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