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膜侧种植 高产栽培技术
2013-08-15何春兰易功文
□何春兰 易功文
(通联: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方坪农业技术推广站 638000)
一、技术概要
本高产栽培技术确定了玉米生产的种子及其处理、适时播种、肥团育苗、膜侧种植、适时追肥、蓄水保墒抗旱综合技术、田间管理、最适收获等技术要求。按本技术规程实施,一般玉米每亩产量可达500~600kg。
二、种子及其处理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生育期适宜、不早衰的中晚熟品种。
2.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幼苗)不低于85%,含水量低于13%。
3.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 除去霉烂、破碎、病虫粒及小粒种子。
(2)晒种 播种前将种子晒2~3天,可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种皮通透性,增强种子活力,杀灭种皮病菌,提高发芽力。
(3)浸种催芽 将玉米种子放在温水(40℃)中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2~3小时将种子翻动1次,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
三、适时播种
在玉米生产中,我区前期低温、后期高温伏旱对玉米高产影响大,因此确定玉米播期非常重要。一般在3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9℃时采用地膜肥团保温育苗,移栽时苗龄20天左右,这样能有效避开低温冻害和高温伏旱对玉米高产的影响。
四、肥团育苗
1.选择苗床 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透气、背风向阳、水源和管理方便而又靠近本田的旱地做苗床地。
3.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按每栽1亩地用有机质含量高的过筛表层细土400~500kg,加 120~150kg腐熟厩肥、6~7kg磨细过筛的过磷酸钙、腐熟水肥150kg左右(视土壤干湿而定)混匀,制成干湿度以手捏成团、丢下可散的营养土。
4.做肥团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用手捏成直径5~7cm,约鹅蛋大小的肥团,上部按一小窝(约1cm深)待播种,然后均匀排放在苗床内。
5.播种 在每个肥团的小窝内播1粒已催芽的粉咀玉米种子,然后用过筛细土盖种,以盖后不见种子为宜。并少量施用清粪水,促早出苗、出壮苗。
6.盖膜 用竹片做低拱架于苗床上,竹片间距40~50cm,然后用地膜覆盖于竹片上。膜的四周用细土压实、压严。
五、膜侧种植
1.作用 膜侧种植就是将玉米种植在覆盖地膜垄两侧的露地上。玉米膜侧种植除了具有地膜覆盖栽培所具有的抗旱、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及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外,该方法比以往的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以下诸多优越性:
(1)增温保湿效果好 膜上种植,因为地膜上打孔而漏气,增温保湿效果相对较差;膜侧种植,地膜不打孔,完整无损,不漏气,增温保湿效果更好。
(2)地膜反光面增大 膜上种植,因为打孔,占用了部份地膜面积;膜侧种植,整个地膜面外露,反光面增大。
(3)雨后播种的作用 降雨时雨水会从地膜上流向两侧,相当于地膜两侧多浇灌了水,刚好在移栽玉米苗脚的土上增加了水分,有利于出苗或移栽玉米苗的成活生长。尤其是在春季干旱时,逢小雨移栽玉米苗效果会更加明显。
(4)有利于气生根下扎 地膜无形中成为一层隔膜,阻碍气生根下扎,导致植株抗倒伏能力差;膜侧种植由于玉米种植在地膜两侧的露地上,有利于气生根的下扎,吸收耕作深层土壤水分,根系发达抗早衰,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增强抗旱能力,而且抗倒伏能力亦有所增强。
(5)较好地协调中后期土壤湿度和温度 膜侧种植的玉米一侧是地膜,一侧是露地,不论遇干旱还是多雨,都能使玉米中后期生长在较好的土壤湿度和温度环境中。
(6)利于农事操作 膜侧种植更便于移栽、追肥、培土、除草等操作。
(7)纹枯病发生较轻 玉米生长中后期,膜侧种植的玉米苗脚下的土壤湿度和温度低于地膜全覆盖栽培,故纹枯病发生晚,危害也较轻。
(8)省工、降低成本 膜侧种植打窝比地膜全覆盖栽培打孔快;膜侧种植地膜选用幅宽50~60cm,而地膜全覆盖栽培地膜幅宽100cm,膜侧种植用膜数量比地膜全覆盖栽培省40%~50%。
2.增产机理 膜侧种植玉米,在生长期间,由于季节性的降雨与季节性的干旱交替发生,使玉米根区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根系生长健壮,叶片持绿期长,穗长秃尖率低,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据试验和示范,玉米主要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取样结果,膜侧种植的根数和根重始终优于地膜全覆盖,茎干重、叶片重和整株干重也高于全覆盖膜栽培;挖0.5m土体剖面也显示,膜侧种植深层根系分布显著增多,有利于吸收地下水,故膜侧种植能较好地发挥地膜保墒和土壤集纳雨水的作用。
3.膜侧种植技术
(1)选地选膜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以选用幅宽50~60cm、厚度为0.007~0.008mm的地膜为宜。
(2)规范开厢 秋季小麦播种时,将旱地实行“双三O”(1尺=33.3cm,下同。2m为一带,1m种小麦,预留1m种玉米)规范开厢,预留玉米种植带。
(3)沟施底肥和底水 玉米育苗后移栽前,利用空闲时间尽早整地、施肥、作厢,有利接纳足量雨水,省工,节水抗旱。在玉米种植带正中挖一条深20cm的沟槽(沟两头筑档水埂),要比地膜全覆盖栽培沟开得宽一些,才有利于根系吸肥。按亩施磷肥40~50kg、尿素12~14kg、钾(氧化钾)肥 l5kg、腐熟水肥1500kg作底肥,均匀施于沟内。或在沟内一次性施入“百事达”生物肥等长效缓释肥60kg,后期可不再追肥。
(4)小垄双行 结合沟施底肥和底水后复土,做成底宽40~50cm的垄,垄面土要细并呈瓦背型。
(5)待雨盖膜 在春季持续3~5天累计降雨20mm或下透雨后,立即将幅宽50~60cm的超微膜盖在垄面上,并将四周用细泥土压严,保住降水和提高地温,待苗子移栽。
(6)膜侧栽苗 将符合要求的玉米壮苗(3叶)移栽于盖膜的边际,离膜边5~10cm,每垄栽2行玉米。种植规格为窄行距57~70cm、窝距20~30cm,单株移栽,亩植2850~3350株。
六、适时追肥
适时施肥、配方施肥能够达到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提高玉米抗旱能力和水肥利用效率。
1.玉米常规施肥
(1)早施轻施苗肥 玉米苗期虽然需肥不多,但若养分不足,则幼苗纤细,叶色淡,根系生长受阻,会形成弱苗,影响中后期的生长。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亩用碳铵10~12kg,对腐熟水肥1000kg穴施。
(2)巧施拔节肥 拔节肥能壮秆,促进雌雄穗分化,奠定高产基础。一般亩用水肥1500kg对碳铵20~23kg穴施。
(3)重施攻苞肥 攻苞肥能促进雌雄分化,实现穗大、粒多、高产。一般在叶龄指数50%~60%时(10~12叶全展开)猛施攻苞肥,以农家肥(人畜粪水)对速效氮肥,即亩用水肥1500kg对碳铵50~55kg。
(4)酌施粒肥 玉米扬花授粉后,适当补施粒肥,可促进子粒饱满,减少秃尖长度。粒肥以叶面喷施速效肥为宜,一般亩用尿素1~2kg加磷酸二氢钾0.5kg,对水100kg均匀喷雾。
2.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 针对我区玉米施肥过程中氮磷钾的配比不科学,施肥技术落后,造成玉米产量不高,品质不好,生产效益降低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栽培调控措施,使肥料的释放和玉米的养分吸收同步,一次使用可保证玉米整个生长季节需要。小麦收获一次施肥,一次完成作业,大大降低了施肥的劳工投入,简化了栽培管理程序。
该项技术的关键内容包括:①使用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是通过特殊工艺处理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复合肥,各种养分(主要是氮素养分)可根据玉米需要缓慢释放供肥。增产效果稳定,有利于氮磷养分的效应提高;可满足氮肥的全程需要,提高了氮肥的控释效果,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②小麦收获后一次性施入玉米整个生长季节所需要的玉米专用控释肥,施肥深度为5~10cm,施肥需距玉米种子或植株10cm左右,以防距离太近出现肥料烧苗现象。③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简化田间管理。净作地播种、施肥一次完成,可大大简化栽培管理程序,减少施肥投工70%左右。
经试验,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以“百事达”生物肥效果最好,其施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底肥亩用15kg尿素,玉米6叶时苗肥一次清,每亩用40kg“百事达”生物肥;二是底肥一次清,每亩用60kg“百事达”生物肥。
七、病虫防治
1.玉米螟 防治时期应掌握1~2龄幼虫高峰期,可亩用杀虫双大粒剂2kg捶细后点心防治。
2.玉米纹枯病 5月上旬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6月份玉米抽雄期发生最重。发病初期(病株率2%~3%)用500万单位井冈霉素晶粉25g对水50~75kg,对准植株基部喷雾。
八、适时收获,搞好贮藏
玉米成熟后,其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并未停止,必须通过后熟作用才能达到充分的生理成熟和具备完全的发芽能力。玉米成熟后籽粒仍着生在果穗上,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穗轴内无论在生长期或收获后都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糖,随着籽粒生理成熟的完成,水溶性糖逐渐转化为淀粉,贮藏在籽粒内。食用玉米在完熟期收获为宜。玉米收获后,要将果穗晒干,然后脱粒。脱粒后将种子充分晒干,使含水量降到13%~14%以下,再贮藏在干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