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国际英语”给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思考
2013-08-15傅怡
傅 怡
(武汉工程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在全球化的时代,英语承担了国际通用语的角色,在此背景之下,非英语国家使用英语的水平不断上升,有些国家把英语当做官方语言,有些国家把英语作为必须学习的外语,并给与极高的优先政策。世界上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东亚,包括中国、韩国、日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英语教学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英语教学作为中国持续开放政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手段;其次,英语教学也是个人获得教育机会以及职业发展的筹码。虽然在过去的30多年,英语一直是作为一种国际英语(an international English),但是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侧重于外语教学(EFL),即把重心放在达到与母语使用者同样的水平,以及系列相应的文化内涵。这引起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思考,EIL教学就是在这个情境下发展的。如何从EFL转换为EIL的思维,在中国TEIL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英语教师来说有没有更加实际TEIL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TEIL——英语作为国际英语的教学
Larry Smith1976年首次提出了EIL(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的概念,Mckay(2002)继承了这一说法并且提出“英语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在国际交流中运用的语言,同时也是扩大本地多文化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英语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反而在其使用的各国发展,成为带有其本土特色的一种语言,以帮助其人们能够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交流。在这种情境下,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者不需要完全依照英语文化,反而可以将本国的文化植入英语当中,来展示其自己的本国特色。
英语不断变化的特性也给全世界EIL的发展带了重大影响,同时各学者也针对EIL提出了自己的思考。Mckay(2002)认为在EIL的背景下,英语的教学(TEIL)应该从教学态度、教学材料、教学方式上发生改变,而强调用母语使用者的方式教学以期达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标准。除此以外,很多学者还关注于EIL情境下教师的认知及其职业发展。部分教师即使认同EIL但仍然坚持“英语是属于以英美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的语言”。Hino(2009)对日本教师的研究也发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和外语的价值在日本人中的矛盾,并提出英美式英语为多元文化表达的一个方式。另外有学者提出跨文化交流和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从TEFL到TEIL的改变的必要性
以上所述在中国的各大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并未得到体现,尤其在偏远不发达地区,这些院校更愿意采取传统的母语使用者的教学方式,并且以考试为中心。而当务之急就是改变各院校教师对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学的看法,转变其态度和思想。根据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Xu(2002)提出了英语教学思想的六大改变:(1)EIL并实施英美国家专属的英语变体;(2)EIL包含其他语言的规范和价值;(3)EIL培养的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使用者;(4)EIL提高了人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英语的意识;(5)EIL把实景英语代入课堂;(6)EIL给许多未注意到他们的人提出了挑战。他非常注重英语的变体,并且鼓励学习者将其第一语的习俗,文化言融入英语,且不管在本地还是全球范围都运用EIL。这些观点也进一步解放了中国教育者的态度和观念。
首先,教育者应该改变“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达到像母语使用者那样的效果”的态度。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文化意识以便于以后进一步的工作和深造(教育部,2007),教育者就应该把学生看做真正的或者潜在的用英语交流的使用者(包括英语作为母语以及其他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同时不要流失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身份。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应该促进学习者的动机,比如创造合适的空间让学习者感到他们的努力、变化,以及身份的转换(Matsuda,2011)。教育者应该重视母语的重要性。母语是可以对外语学习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的。传统的教学法认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最好不要翻译,认为这样会对学生习得新的语言产生障碍。然而在EIL认为学生使用母语的能力确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使用母语的价值,而且应该讲具有文化价值的母语背景带入英语的学习中以培养两种语言互换的综合能力(multicompetence),而不是单纯地模仿。教育者应该注意提升自己对英语变体的理解。传统观念认为,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和教育者关注于标准英语(英式、美式)的学习,并且认为学习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才叫真正的学习英语。然而在EIL的大环境下,各种英文的变体比如澳式英语,新西兰英语、新加坡英语、尼日利亚英语,甚至最近才异军突起的日本英语、中国英语等语言的变体把英语的外延扩大,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各种英语变体的形式,尤其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更不应该固步自封。第四,教育者应该采用本土的文化,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变为自己国家语言文化的输出,以期和其他文化的人们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义务教学及高中教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然而大学英语的大纲则没有明确强调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点。与此同时过去20年在中国大陆流行的以纯粹学习语言为目的的“交际教学法”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质疑,更多老师正试图将交际教学法折中,以期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
三、中国英语教师的困难和反思
首先,由于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这让中国的英语教师失去了明显的定位感,英语到底是要作为增进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手段,还是作为铲除其他语言的“单一文化”,这让各位教师感到巨大的矛盾。到底是作为语言的桥梁,还是作为语言强权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英语的传播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目的的,比如社会事务、教育、经济交流、外交等等,英语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英语作为一个工具,让学生利用好这个工具,以达到在各领域和场合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语言的学习和政治意识形态分不开,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渗透问题,对此保持警醒,以免丧失本民族的文化主权。第二,英语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平衡交际法教学与其对英语语言本质认识的矛盾。Pan and Block(2011)调查了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对“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理解的差异发现:所有被调查的对象都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已经作为国际语言,并且也为个人教育和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然而,英语的教学还依然是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这对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换句话说,“考试优先”使英语教师不得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法等狭义的语言教学上。第三,中国的英语教师还面临这样一个选择:到底是以学习英美英语和文化为标准,还是允许在课堂上出现将本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以丰富英语的外延。尽管英语教师也已经认识到英语的变体也属于通用语的范畴,而且也尽量触发学生的EIL意识,但是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比如学生要参加TOEFL,IELTS考试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得不沿用英美英语的模式。
四、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使全球的英语教师开始反思英语教学的理念。尽管中国的英语教师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还是很有必要在EIL的形势下更新自己的知识,采取新的教学措施和手段。
首先,跨文化角度下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大学英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以及各种不同的文化。教师多种文化的背景知识积累会直接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应用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完全的了解各种教学阶段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的范畴。教师可以作为多文化注意的阐释者,必须具有宏观的文化意识,舍弃狭隘的民族封闭主义。同时教师还需建立多维的文化视野,倾听不同声音,平等的对待来自不同文化学生。语言教师还有责任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周围多维的世界,与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交流。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保护这种独特的动机,并且促进学生的进步。英语教师还应该精通本土文化。英语的教学一方面是关于文化的融合及国际化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本土文化的培养才是使学生保持持续发展的源泉。总的来说,英语教师应该注意缩小学生所在文化和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最终达到学生具备主动分析本文化和目的文化之间不同的能力。
第二,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当遇到两种文化冲突的时候,教师应该用身后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来甄别良莠,以选择最适合于学生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明白文化价值及其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应用。
五、总 结
文章分析了EIL的变化以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也进一步指出了中国EIL教学的困境,促使教育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的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全球化的通用语言,是为了在更广阔的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工具。当然为了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法,英语教师还应该将本土文化和英美文化结合起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EIL教学才能真正的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