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

2013-08-15

世界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象数形神中医学

王 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课题组经过大量的文献整理,考察研究,对中医原创思维进行溯源、梳理,凝练出“象-数-形-神 -气”五个基本要素。并广泛征求学界意见,包括哲学界专家、国医大师、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教师及学生等,不断讨论完善,经过2年多的时间,5次调整与修订,最后确立了“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中医原创思维模式。

1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的几个相关概念

核心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基石。对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进行研究,首先摆在课题组面前的就是如何界定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如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模式、何为原创、中医原创指的又是什么等,只有明确了以上的核心概念,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1.1 思维 思维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1]。从思维的定义来看,思维包含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手段(工具)三个思维活动的要素,并反映了认识的过程。虽然思维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总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把思维内容表达出来,并根据思维的结果支配自己的全部行动,按照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西医学以还原论的逻辑思维为主,中医学则以象数思维为主。中医学正是通过这种取象运数、司外揣内、以表知里、知常达变的“黑箱”方法获得人体生命状态的信息,天人合一,主客一体,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思维特色的中医原创思维。

1.2 思维模式 思维研究的路径很多,方法多样,我们为什么要首先研究中医原创的思维模式?什么又是模式呢?美国建筑大师C.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对于模式曾经有过经典的定义:模式是用以描述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模式,人们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从而无需重复相同的工作[2]。由此,思维模式是对思维活动的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即用最精炼的语言勾画出该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的框架,同时它也往往反映出了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模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它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药历经几千年依然屹立于世界医林,没有被改造、代替甚至自行消失,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并仍能继续在世界医学领域里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医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医学上的每次飞跃与进步,无不与医学模式、诊疗模式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术界对于医学模式的演变基本概括为从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多次演变,它的每次演变都使医学向更加成熟、更加融合的科学迈进一步。现在提倡的个体化诊疗模式,4P医学模式等莫不以“模式”作为引领与驱动,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方克立先生认为:“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去认识中医理论的独特性、科学性、现实性及其局限性,可能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亦说:“近百年来,社会各曾层面对中医质疑之声不断,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的,思维模式不同导致认识上的差异。”因此,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首先要回答中医总体思维模式是什么,抓住了思维模式就抓住了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核心,抓住了基本的规律和特征。

“创”字本义为创伤,亦用作“刱”之借字,按《说文·井部》载:“刱,造法刱业也。”《战国策·秦策三》:“大夫种为越王垦草刱邑。”可知“刱”字义为创造、开创,而古人多假借“创”字以代之,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创)凡刀创及创疡字皆作此,俗变作刅刂、作疮。多用创为刱字。”又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井部》曰:“刱,经传皆以创为之。”故可知表“创造”之义,当用“刱”字,而古人多用“创”字相通假。

由以上可知,“原创”一词中“原”字当取其引申义,表本源、最初;而“创”字当取其假借义,为“刱”之借字,表“创造、创制”。“原创”一词为现代汉语所有,古人无此用法,为最先开创之义,谓其非同于以往所固有,即本然,创新,具有时间第一性及唯我性。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树人先生指出:“原创这个词最早的意思为原始的创造,原始的创造时期是雅思贝斯讲的轴心时期,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现在又延长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全世界的主要文明几乎同时产生,所谓原创指的是这个,而且这个框架现在还没被人类所突破,不管是东方的科学主义还是西方的艺术主义,都还是在这个大框架下,还是没有被突破,可见这个才是真正的原创。”

1.4 中医原创 我们研究原创思维,研究的对象是中医,不是西医,也不全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和中国的整体文化密切相关,是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和应用。中医思维虽然是从中国哲学而来,但是它有它的原创性。如气和阴阳都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但中医学将气衍生为宗气、中气、营气、卫气等。而阴阳则有背为阳,腹为阴;脏为阳,腑为阴;经络之三阴三阳等,这些都是中医原创的理论。再则,中医的原创思维模式是有别于西医的。因为思维模式的形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生产水平和古代哲学基础之上,而西医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西方科学进步的基础之上。可见,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以中国哲学为认识论基础,以中医临床为实践根基,以中医理论为综合体现方式,是中医固有的思维模式,融合了哲学、科学和临床技术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科学属性,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中医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内涵

课题组经过研究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即中医学的“象数观-形神观-一元观”,以此构成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基本要素。

取象运数就是指象数思维,象数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以司外揣内、多维视角、定性定量、旁推比类为特点,以象数结合、以象为主、以数为用、归纳演绎为主要内涵的思维方式。中医学以象数构建中医理论,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藏象、经络穴位、解剖生理等与象数皆有深刻联系。

“形神”概念既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中医学生命观的基本范畴,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背景下对生命和谐延续的描述,二者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考。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形和神构成的,形神二者不可分割,形是产生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形体存在,精神方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亦毁灭。

“一元”指“气”,即气一元论。所谓气一元论,是指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在这种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原始本原。在中医原创思维理论中,生命活动的物质性和功能性在“气”这一范畴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蕴含了思维三要素,反映了认识过程,即主体思维起始于现象,深入于事物(客体),归结为一气;体现了认识特点,说明了中医学理论是一个不肢解、不破坏、不干扰、自然态的整体,具有整体、联系、动态、有序的特征,是主客一体、天人合一,定性与定量结合、逻辑与非逻辑结合的统一,从而凸显了其科学价值。

3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实践转化

任何理论都要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医理论的产出必须对中医学术的整体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指导作用,这是中医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医原创思维作为前人认识世界和生命现象的重要方法,是中医药理论形成的源头,对中医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形态结构、诊断治疗、养生保健、药物的性味归经等都融汇其中,糅合为一个整体,以此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可从中医理论与临床中得到充分体现,并起到思维的指导作用,兹从体质、脏腑、经络、精气神、津液等方面略呈梗概。

3.1 体质之“象数-形神-气” 如阳虚体质之“象数-形神-气”:外在征象之形寒怕冷;面象之面白;舌象之舌淡胖嫩苔水滑等。“数”之怕冷程度,怕冷季节;脉之迟,一息不足四至;预测之数:变为气虚兼夹质或阳虚证等。阳虚之形:体质弱,肌肉松软;部位之胃脘怕冷;形态之形寒肢冷,躯体蜷缩。生命状态之精神不振;性格特征之沉静、内向等,这些都是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体现了归结为一“气”,“气一元论”的思想。

3.2 脏腑之“象数-形神-气” 脏腑之“象数-形神-气”:脏腑征象、五脏色象,脉象,舌象等;“数”之阴阳之脏,四时之脏等;“形”之生理解剖之脏腑,五脏“开窍”;“神”之五神脏,脉“胃神根”之神;“气”之脏腑运行之气——升降出入,气化流行等。

3.3 经络之“象数-形神-气” 经络之“象”如色象之肝经皮部青色主肝风,青紫色主痞块;脉象之肝气盛,寸口脉大一倍于人迎。经络之“数”:流注之数之足厥阴肝经,属乙木,丑时注此。补用寅时,泻用丑时;测量之数如肝经皮部电阻、穴位温度。经络之“形”:经筋病候之形如胁痛下引少腹;肝经气绝之筋急而引舌与卵;穴位之形如阳陵泉穴下出现条索状物,提示肝经病变。经络之“神”:肝气衰败之“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经络之“气”:肝风,经气郁结,肝经气血不畅等。

3.4 津液之“象数-形神-气” 津液之“象”如津盛之浮肿、苔滑;津少之舌红欠润、脉细而数。津液之“数”如程度之数,津伤、津亏、津枯;部位之数:眼睑微肿、四肢水肿;时间之数:晨起肿、下午肿。津液之“形”如体胖、腹满、枯瘪等。津液之“神”如神衰少动等;津液之“气”如津停气滞,津不化气等。

3.5 “气”之“象数形神气” “气”之“象”如舌象:气虚之舌淡苔白,脉象之“代则气衰,细则气少”,面象之气绝之色夭而脱。“气”之“数”如程度之数:“血气方刚……血气既衰”之气虚、气盛等;分类之数:阴阳之气、脏腑之气等;预测之数:“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气”之“形”如部位之形:“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气”之“神”:气足则神旺,气虚之精神不振等。

3.6 “神”之“象数形神气” “神”之“象”如色象:有神之“赤欲如白裹朱”,无神之“黑如地苍”;脉象:无神脉散乱无形;征象:有神之目光精彩内涵;无神之寻衣摸床等。“神”之“数”如程度之数:如少神、失神;脉之至数:无神则脉乱无率;有神之脉缓从容;分类之数:五志、七情等。“神”之“形”:有神之肌肉不削;无神之形态衰弱干瘪。“神”之“气”:有神之神气十足,目光炯炯有神;无神之神气萎顿,目无光彩等。

4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论证与贡献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的意义重大,且其研究涉及中医理论产生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生成逻辑、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因此,我们就教了哲学界、思想界、中医界等专家学者,得到了他们的论证和肯定。

4.1 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从中医理论研究的源头做起,概括了中医学的哲学观,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力,印证了哲学的指导意义,印证了哲学与医学的关系,从哲学的高度把握了中医学发展的大方向。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方克立先生说:“准确把握中医的思维模式对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极有帮助……大作显示作者具有中医学、哲学、科学和中国文化方面的丰富学识,富有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读之令人鼓舞……文章对气一元论的理论特质和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象思维’的论述非常精彩,道理讲得比较透彻、到位。”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亦指出:“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过,中国哲学的出路在于中医学,中医学的出路在于中国哲学……王琦教授总结了中医学的原创思维为三种:象数观、形神观、气一元论。基本概括了中医学的哲学观,是从中医理论研究的源头做起,具有理论原创性。”

4.2 对思维科学的贡献 “象数观”“形神观”“—元观”准确提炼和概括了中医思维模式的基本内涵,符合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要素的界定,理清了中医思维过程中诸思维要素间的关系,概括了中医思维认识的工具和本原,反映了思维认识过程,体现了认知特点,展现了人与自然及人体自身整体论思维图景,蕴含了丰富的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当代思维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原始创新提供借鉴。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王树人先生说:“大作在哲学和医学科学两方面都有深入事情底里的真知灼见……对中医思维的原创性表达,有具体理据,比较切合中国传统思维和中医思维活动的实际;王琦教授所作的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并有其重要价值。”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亦指出:“王琦教授提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这一观点涵盖了中医思维模式的几个最重要的要素‘象数’‘形神’‘气’,理清了这几个思维要素之间的关系。文章对这几个思维要素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象数观’‘形神观’‘气一元论’作为中医思维的三要素,符合中医整体思维特征。这一命题既考虑到中医思维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又概括了中医思维认识的工具和本原。‘象数’‘形神’内在本质通过‘气’贯通内外上下达到整体联系、动态统一,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独特的原创性思维特征。”

4.3 回应了不同的文化质疑 “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从本质上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思维模式,回答了中医对生命与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并从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实践目标等方面进行界定,从而能够回应哲学界、文化界、思想界、科学史界的质疑。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说:“我支持王琦教授课题研究。期待他们的研究,能够真正从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评价入手,运用发生学、思维科学、复杂科学、比较学等方法,对中医学术发展史进行研究,探讨取象运数、形神合一、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回应思想界、科学史界、哲学界、文化界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难题。在继承中创新,也是个大方向。”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亦指出:“王琦教授提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对中医学发展史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中医学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体系不同于西医学,有其自身特点。‘取象思维’‘运数思维’‘形神一体’‘气一元论’,阐明了中医理论的认知特点,全面总结了中医学在医疗实践活动中的思维模式,观点是正确的。该研究的成果能够回应社会各层面对中医药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难题。”

4.4 促进了中医学自身的发展 “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回归和坚持中医自身理论研究的大方向,把握中医学理论的自身主体性,对中医学自身学术体系的认定、应用、继承、发扬以及对自身规律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说:“中医学的发展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王琦教授提出的‘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源于医疗实践,是对临床医疗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必然能够对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说:“该项研究从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提出的‘象数、形神、一气’的论点,完全符合中医学的自身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历代的临床实践足以验证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并说明中医学在理论上,临床防治疾病思维方法以及在治未病等诸多方面的科学性。该项研究既体现了对中医学的继承性,又有国内外创新性的论点。为中医学术的研究也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和防治疾病的理论依据。”

[1]彭漪涟,罗钦荣.逻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90.

[2]成肇智.中医学诊疗模式刍议[J].湖北中医杂志,1998,20(2):5-7.

猜你喜欢

象数形神中医学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意象、形神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
论钱澄之以《易》理为旨归的易学观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中国易学象数对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影响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