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50 例
2013-08-15段湘波
段湘波
(河南省郑州市沙隆达社区卫生服务站 郑州450000)
神经性耳鸣(NT)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外科证治全书》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西医多认为是听觉中枢及耳蜗病变或神经传导路径病变所致,多为某种疾病所诱发的症状之一[1]。此病发病率高,常纠缠难愈。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 例患者均系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最大的60 岁,最小的25 岁;病程最短的1 周,最长的30 年;双侧患病32 例,单侧患病18 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3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黄选兆、汪吉宝主编的《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及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确定。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 选穴:分两组:(1)外关、足临泣、听宫、晕听区;(2)完骨、翳风、颈部夹脊穴。风热外袭加合谷、大椎;肝胆火旺加太冲、阳陵泉;痰火郁结加丰隆;肾精亏损加肾俞、三阴交;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脾俞;失眠加安眠、神门。操作:两组穴位轮流选取,并轮流采用平卧和俯卧体位。根据不同的穴位选用0.25~0.30 mm×25~60 mm 毫针,直刺或斜刺,采用捻转和开阖补泻法,虚则补,并加温针灸;实则泻,并用点刺放血法。实证留针时间10~20 min,虚证留针30~60 min,每日1 次,另用梅花针叩刺颈部夹脊,如单侧患病取患侧,双侧患病取双侧,由轻至重叩至微出血,3 d 1 次,以上均10 次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计疗效。
1.3.2 穴位注射 选穴:听宫、翳风、完骨、颈夹脊。操作:采用维生素B12、复方当归注射液。每穴0.2~0.5 mL,进针10~20 mm,1 次1~2 穴,轮流取穴,如单侧患病取患侧,双侧患病取双侧,隔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且随防2 个月或以上未复发;显效:耳鸣的强度明显减轻,或耳鸣发生的间隔周期和频率明显延长,无明显听力障碍;无效:治疗前后耳鸣的强度、周期和频率均无明显变化。
1.5 治疗结果 治愈21 例,占42%;显效26 例,占52%;无效3 例,占6%:总有效率94%。
2 典型病例
屈某,女,32 岁,于2009 年9 月21 日就诊。病史:双侧耳鸣伴听力下降,右侧尤甚,伴失眠8 年。经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曾口服中、西药,输液、针灸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就诊。来时自觉双耳持续性蝉鸣声,夜间尤重,致入睡难,睡眠质量差,精神不振,腰酸膝软,右耳听不清电话声,舌质红,苔白而少,脉细弱,证属肾精亏损,虚火上炎。按上述方法治疗1 个疗程后明显好转,能入睡,能听清电话。治疗3 个疗程后,诸症状基本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3 讨论
目前西医认为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些中耳病、内耳病、外耳病、神经官能症、肿瘤及外界刺激等均可引起本病。中医把耳鸣分为虚实两类,因暴怒、惊恐致肝胆火旺,少阳经气闭阻,或因痰热郁结,壅遏清窍,或风热外袭者属实证;如因肾精亏耗,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或因脾胃虚弱失运,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者为虚证。
针刺取穴外关、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的一对配穴,也是上下配穴,分别为手足少阳经穴的络穴和输穴,且二穴通带脉、阳维脉,其二经循行于耳部,入耳中,二脉合于耳后,故可调气通窍,利耳复聪。听宫、翳风、完骨乃是治耳之验穴,均可聪耳启闭。实证用泻法,取肝经原穴太冲以泻肝胆之火,并有“病在上,取之下”之意;取丰隆以泄热豁痰,壅遏之气自通,用点刺放血法可加强开窍泄热之功;虚证取肾、脾之背俞穴肾俞、脾俞,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以扶正培元,加温针灸以加强补虚之力。取颈部夹脊穴可直接作用于颈部,以通经活络,通达脑窍,通上贯下。从西医观点来看,可以改善头颈部的血液循环,可提供给耳部本身及其神经组织更多血液和营养,同时刺激其局部神经系统,并反馈于中枢神经,强化听神经。取头针之晕听区可刺激大脑皮层与听觉有关的头皮投射区,以改善中枢神经的支配功能。穴位注射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复方当归通经活络,又可较长时间刺激穴位。
现今人们的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外界环境的污染均使本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此法简便有效,值得推广。
[1]谭开强,张冲,刘明雪,等.针刺、中药、西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4):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