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南昌导师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经验小结

2013-08-15旷菲宋南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4期
关键词:肺系南昌穴位

旷菲 宋南昌

(1江西中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 南昌 330003)

宋南昌导师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经验小结

旷菲1宋南昌2

(1江西中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 南昌 330003)

慢性肺系疾病;冬病夏治;宋南昌

宋南昌导师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江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康复临床、教学和科研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宋老于1989年就率先在江西省内开展冬病夏治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肺系疾病的专病工作至今,治疗患者达6万人次,有效率达96%。笔者有幸为宋老的弟子,亲聆教导,体会颇深,故将宋老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经验归纳一二,以飧同道。

1 治疗对象

宋老认为冬病夏治疗法主要适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COPD稳定期、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这些病症,另外在夏季表现出畏寒怕风、不喜空调电扇、欲穿长袖衣衫等表现者,也可纳入治疗范围。这些疾病都可以概括为慢性肺系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喘或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症,常因感受外邪或劳累或寒暖失调、起居不慎而发病。属中医“咳嗽”、“喘证”、“哮证”、“肺胀”、“鼻鼽”等范畴[1]。

2 因时制宜、治未病

宋老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在夏季尤其是“三伏”这一年中最炎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运用温通、辛散、助阳、逐痰、香窜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发泡。天人相应,此时人体阳气也最旺盛,腠理开泄,气血充盈,经脉气血流畅,刺激穴位更能达到温通经脉、沟通表里、调和营卫的效果[2]。它对治疗慢性、顽固性尤其是偏寒性的肺系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标本兼治。冬病夏治疗法“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治并用,重点在防。寓“治”于防之中,起到病未发而进行预防的作用,或减轻重病患者的症状,防疾病转变。它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融会了中医针灸学、时间医学、免疫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亦属中医治未病范畴。

3 合理配穴、选药精少

宋老在选穴上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为主,头伏选用大椎、肺俞(双)、定喘(双)、天突,突出止咳化痰以治肺,其中肺俞是肺气转输、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定喘为治喘经验穴,天突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中伏选择脾俞(双)、风门(双)、膻中,突出培土生金以健脾,其中膻中为气会之穴,宗气积聚之处,能宽胸理气,降气平逆;末伏选择肾俞(双)、足三里(双)、丰隆(双),重点在于补肾以纳气固本,并有祛痰之功。

在药物方面,宋老按4:4:1:1的比例将斑蝥、白芥子、甘遂、细辛分别研成细末,和匀,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状,装瓶备用。斑蝥性辛寒,有毒,有攻毒、逐瘀之功,斑蝥含有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发泡的能力。白芥子辛温,归肺经,具有利气除痰、通经络的作用,善治皮里膜外之痰,且消痰而不耗气。《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3]。”甘遂苦寒,有毒,入肺经,可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细辛善温肺化饮,通窍,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再加上皮肤渗透促进剂二甲基亚砜,有利于药物成分的溶解及增强透皮吸收的能力。由于这些药物对皮肤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在规定时间后揭去膏药时或稍后皮肤会出现水泡,并逐渐增大隆起,通常3~4 d即干瘪结痂;水泡大时可用针消毒后挑破,用湿润烧伤膏或京万红软膏涂擦即可,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愈后不留疤痕。

4 灸贴并用

宋老在穴位贴敷的同时,主张配合局部隔姜灸法。即贴敷之前,在将要贴敷的穴位上分别放置一片厚约0.3 cm的姜片,然后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在姜片上置中等艾炷于其上,点燃。待病人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穴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完后再将事先配好的膏药适量贴敷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即可。此法将中药姜、艾经皮透入混合使用,相得益彰,既能刺激局部穴位,激发全身经气,调节经络功能,又能通过微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药理作用。

5 典型病例

刘某,男,58岁,农民,于2008年7月18日初诊。患者患有喘证10余年,既往每年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时易发病。近1年来,发作次数增加,发作时呼吸困难,动则喘甚,咳嗽,痰少,休息后可缓解。平素易感冒,易疲惫。曾用中西药多方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未能根治。后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症见形体肥胖,面色黧黑,咳嗽气喘,痰少,语言低微,时有胸闷,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体格检查见胸部略呈桶状,呼吸音稍弱,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辅助检查:血象正常,胸片示:两肺下野肺纹理增粗、紊乱。西医诊断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之慢性迁延期。中医证属喘证(肺肾两虚型)。当年贴敷治疗后,第2年7月16日随访胸闷、咳嗽减轻,气喘明显减轻,感冒次数减少,继续给予上法治疗。第3年三伏治疗时再次随访,诸症减轻,咳嗽已基本不发,仅有活动后轻微气急,体力增加,可进行一般体力劳动。胸片复查示:肺纹理增粗较前明显减少,边缘清晰。

6 讨论

慢性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类疾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主要以解痉、平喘、抗炎、抗感染为主,短期疗效较好,但由于其副作用大,不宜长期应用。宋老采用冬病夏治方法简便又可避免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无胃肠刺激,更易为患者接受。中医理论认为,夏热“三伏”之季,人体阳气隆盛,腠理疏松,体表血管扩张,皮毛汗腺开放,人之正气趋表向外,有驱邪外出之势。就势在腧穴上艾灸并敷以辛温发散之品,宣肺散寒、温通经络之功更强,此时治阴寒宿病,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西医理论角度来说,隔姜灸配合穴位敷贴通过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可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4]。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般坚持治疗完3个疗程即3年的患者,都有比较好的远期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对慢性肺系疾病确有较好的疗效,还可以预防感冒,增强体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李国勤,边永君,李光熙,等.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回顾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11):835-837

[2]宋南昌,徐涵斌."天灸膏"防治慢性支气管炎314例[J].中国针灸,2009,29(3):203-204

[3]李磊,张涛,张小梅.三伏贴在肺系疾病的应用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87-88

[4]吴炳坤,刘广霞,杨娅,等.中医外治法防治肺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展望[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8):64-67

R 563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4.051

2013-02-25)

猜你喜欢

肺系南昌穴位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南昌护桥记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