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2013-08-15伟,韩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校园文化交流

张 伟,韩 丹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遍地丛生,以其独有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且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鉴于新媒体技术在信息采集、信息内容与形式、信息传播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社会大众在获取和交流信息时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意识、政治倾向等方面也发生了极大改变,改变着法制观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内涵。由于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的群体,因此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变的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

1.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交流平台。“新媒体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受众者融汇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1]与传统媒体以单向传播的模式不同,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传播由传统意义上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形成了网状式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用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享受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产生的源头。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资源的传播导体,也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这种交互性和及时性可以有效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提供交流平台,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即时交流和优秀教育资源共享等。

2.新媒体的海量性、灵活性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广泛覆盖形成了网络无处不在的氛围,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发表及时信息和心情,当代新媒体的海量性和灵活性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这样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也可以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者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交流与沟通。大学生不需要老师的监督管理,可以有意识的分辨和选择,充分利用新媒体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搜索、整理、分析资料,得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线与老师交流,杜绝闭门造车的可能。

3.新媒体的多媒体性、超文本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新媒体的超文本性是指兼容文字、图表、声音、动画等多种传播手段,用于根据信息内容,自己爱好以及接受条件自行决定信息出现的媒介形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良好的教育方式,比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听广播、谈心等方式。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更加贴近学生,更能直观的体现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在手机上有多媒体信息,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选择。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新媒体的开放性、超时空性。新媒体的开放性、超时空性打破了国家、地域的壁障、意识形态的约束,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虽然从技术上说,新媒体在本质上可以让不同文化处于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根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量为3.53亿,微博用户数达2.74亿,以微博、空间、博客为核心的社交类应用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互联网应用。[2]新媒体的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作为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其中,大学生是重要的使用人群之一,手机成为了大学生主流意义上的交流工具。手机短信承担了大学生主要的交流功能,而手机短信所具有信息量大和多样化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信息一股脑的充斥在手机短信中,不能够对其自行选择和筛选,这样一些诈骗、色情、反动信息就有了可趁之机,经常出现在大学生的手机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2.新媒体的隐秘性、虚拟性。新媒体环境中,由于网络的的隐蔽性、虚拟性,人们习惯于隐藏个人信息,因为这种交流方式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自由遨游,尽情的演绎自己,另外一方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统一的道德标准。人们在虚拟空间任意妄为,随意发表不理性的观点,这就会导致人们法律意识淡化。而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教师通过课堂传授这单一的方式进行,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如此这般,根本就不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好的引导效应。而思想政治教育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大学生沉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在他们看来,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这样就造就了他们难以分辨现实与虚拟,沉迷于虚拟空间会让大学生变的懒惰和暴力,间接的剥夺了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导致大学生失去理性和迷失自我,呈现出了一幅现实自我和虚拟自我的矛盾冲突的画面,远离了积极健康的现实生活,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新媒体的共享性、平等性。在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手段比较单一,除了自己看书之外,知识的储备更多的是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虽然也有一些授课模式的变革,但这些变革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次,在实践中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学生能吸收到的知识的多少仍是依赖教师水平的高低。新媒体的到来,则宣告了学习手段变革的开始。虽然在学校里仍然是以课堂授课的模式为主,但有了新媒体之后,有些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上课的老师。这些情况的出现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不断更新和储备自己的知识量。新媒体具有平等性、共享性特征,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这对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地位也是一种威胁,大大的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而新媒体的共享性则夜以继日的冲击着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信息等级也在逐级的递减,二者之间获取信息能力也呈现了势均力敌的局面,这对教育对象平等理念、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理念面临较大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途径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来拓展阵地。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为某些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的入侵提供了便利,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足以应对,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就会被非马克思主义或者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利用。针对这一情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论坛、网站,过滤网上信息,净化网络空间,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做到与大学生在线交流和沟通,高效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巩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牢牢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咬定青山不放松。

2.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创建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队伍。新媒体的出现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努力创新,这样才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了解和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能够从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及时地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抢占新媒体文化的阵地。这就要求高校培养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高,又能够很好的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文化的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3.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课堂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我们必须坚持这一观点永不动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知识的渗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个阵地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加强和拓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开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爱好。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借助数字文化平台,大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丰富多彩的信息表现形式,以声音、文字、图像等生动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的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通过网络论坛、QQ群、手机短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者可以敞开心扉实现心与心的交流,通过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者的内心世界、思想沟通、情感交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作用。

4.加强新媒体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文化应该将新媒体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包括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校园文化阵地。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和优势,把新媒体的教育功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层次的建设进程中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息回流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的营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与传统时代的各种不同之处,清醒地意识到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出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各种优势,使新媒体更好地为我所用,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1]彭榕.论手机短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2]周怡.手机短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4]乔蔚虹,刘志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5,(2)

[5]http://it.people.com.cn/n/2012/0904/c1009-18909544.html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校园文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