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8-15刘丽娜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健康小学生

刘丽娜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当前,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老师进入学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仍然有部分青少年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发的恶性事件频发。据《人民政协报》报道,“我国三亿多青少年中,徘徊、游荡在普通孩子和犯罪少年之间的是难计其数、五花八门的‘问题孩子’,有的已经表现出行为偏差,而更多的需要心理矫正……”从这条新闻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任务还任重道远。本文就目前我国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方面

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减退和焦虑、自我疲劳感两方面。

兴趣减退。

在这个分数盛行的社会,学生学习兴趣衰减是老师和家长最大的困扰,学习兴趣衰减就意味着孩子成绩下降。小学生学习兴趣减退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学习动机扭曲、消极对待学习、主动远离学习。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不专心听讲,被动完成或不完成作业,甚至对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提到上学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

焦虑、自我感觉疲劳。

一些学生学习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再加上老师和父母给的压力,就造成情绪紧张、精神萎靡、内心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反应。随着学生焦虑加剧,甚至出现失眠、注意力分散、疲劳等症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1.2 社会交往方面

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在一些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他们常常独来独往,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极少与周围同学交往。在课堂上这些学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最常见的表现是低着头不吭声。但他们中有的成绩并不差。

不懂得怎样与他人交往。

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进入学校后不懂得怎样与人友好交往。有的孩子被家人捧在手心,通常家长都会无条件的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这就造成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孩子与人交往中会产生许多矛盾,建立不起同学友谊。

1.3 自身心理方面

小学生自身心理问题体现在心理失调和心理障碍两个方面。

心理失调。

常常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情绪波动。情绪波动是中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有的学生情绪起伏大,而且自己也说不出原因。有时学生无端高兴或低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二是激怒。有些学生遇事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三是任性。过分关注自己的需要,且不管其要求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四是自卑。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自卑。自卑者往往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不敢交际,畏惧失败。五是多疑。多疑的学生在遇事时常常抱着过分怀疑的态度,并不断被这种情绪所纠缠。长此以往,他们怀疑一切,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六是嫉妒。自己的才能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挖苦讥讽别人,严重的嫉妒心理可导致病态心理。

心理障碍。

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这一类学生主要有五种表现。一是抑郁。有的学生遇到挫折过度悲伤,长期不能恢复正常心理,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沮丧,常常伴有身体不适,如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二是焦虑。因细小的事过分焦急、烦躁不安。三是恐怖。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而实际上这些事物对其并无伤害或威胁。四是强迫。仿佛出现并不愿意出现的观念、意志和行为,虽想摆脱,但又身不由己重复出现,这种状态就会导致焦虑与痛苦。五是歇斯底里,又称癔症。具有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高度的受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感。

2 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量的研究表明,父母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道德行为、内控、自尊和学业成绩等有非常明显的正向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父母缺失关爱子女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父母工作忙,家里的老人带小孩。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现在大多数父母每天都要工作,下班回家后已经筋疲力尽,根本没精力和时间顾及小孩,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隔代教养。隔代教养只能保障孩子吃饱穿暖,根本没办法教育好孩子。有的爷爷奶奶特别溺爱小孩,由此小孩许多坏习惯得不到矫正,小孩养成许多坏习惯。二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一年可能就见父母那么一两次,甚至有的孩子几年都没见过父母。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条件,但仅限于物质条件,几乎很少给予孩子精神安慰。这些孩子常年和老人生活,多数老人没有文化,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业,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些孩子业余精神生活空虚,常常迷恋上网吧,或者结交一些社会上的人,甚至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三是单亲家庭或寄养家庭的孩子。在单亲家庭或寄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行为、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方面的意识和评价明显不如生长在三口之家的孩子,因为单亲和寄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缺少社会支持,容易出现行为与焦虑问题。

2.2 学校方面

虽然大多数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老师,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作用。由于有的学校师资紧张,大多数老师都还担任政治课教师。许多心理老师也很少接受专业培训。目前偏远农村学校还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恰恰农村孩子最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因为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还有部分学生对老师有所顾忌,他们认为自己不能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老师。其次,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心理问题。一些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分数,不注意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分数就搞题海战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不好或其它原因,听不懂老师讲课,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身心疲惫。这些学生考试分数较低,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歧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与厌学情绪。

2.3 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负面影响越来越多。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信息使许多学生违法犯罪。甚至一些网吧为了获取利益,违反法律规定,引诱学生参与赌博。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3 解决问题的策略

3.1 家庭方面

首先,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拒绝家庭暴力,家庭成员间互相关心子女的成长,和谐相处。其次,父母要子女关心,不仅仅要关心子女的成绩,更要关心子女心理。再次,家长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的。最后,家长和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多与子女交流沟通,尊重子女的意见,多倾听子女的心声。多引导子女,发现子女有心理疾病,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3.2 学校方面

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首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建好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有充分的了解,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再次,加强对老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让老师有专业的心理咨询的知识技能,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最后,学校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3 社会方面

孩子是祖国的明天,社会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安定、和谐的环境。娱乐场应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对于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进城农民工子女等,周围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应关心和关爱他们,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作协同联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1]汪霞.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88(3).

[2]袁明华.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贵州教育,2006(14).

[3]李雪英,高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3).

[4]张靖.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校园心理健康,2010(2).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是小学生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