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城镇化下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分析与对策

2013-08-15田博文杨小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田博文,杨小梅

(1.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 400013;2.重庆巴蜀小学,重庆 400013)

近几年来,我市采取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行学生辍学报告制度等措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辍学率仍居高不下,辍学现象有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分析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我市各级政府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减少辍学

1.1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就要求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新增教育经费重点向薄弱地区的薄弱学校倾斜”。全国人大代表张学勤说。农村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我们更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应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的理念,在保证财政投入按预算金额不拖延的前提下,积极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让义务教育有更坚实的财政保障。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对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应加大政策上的倾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留住优质教师资源。

1.2 将经费配置和审计纳入政绩考核

据一位农村小学的校长透露,学校只要不向地方政府要钱,一切问题都好办,只要涉及到钱一切问题都不好办。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承诺、行动上拖延。所以,要将经费配置和审计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经费按时按量到位,不能拖延;二是必须严厉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让学生安心、放心地上学,让他们感受到自身是受教育的主体;三是杜绝社会不法之手伸向学生、把学校当作市场的行为;四是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向社会募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如建立特困生救助基金,邀请一些从家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及优秀校友回乡设立 “奖学金”,让贫困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1.3 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农村的教育不应仅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的指挥棒。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多元化、技术型人才。完善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改观当下中小学生辍学现象。

2 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软件条件,留住学生

2.1 完善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

农村学校若要减少学生辍学,就要完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让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

2.2 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学校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比较复杂。有些学生是在“撤校并点”之后,住家与学校距离遥远,交通不便让他们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所以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整合并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该从当地实际出发,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学校。寄宿学校的配套设施也要相应完善,让学生能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他们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设置寄宿学校让学生免去了上学交通不便的顾虑,也让学生在寄宿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独立交际的能力。

2.3 提供适用的丰富化课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学校更要提供丰富化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最重要的就体现在教学中,“课”不再有主次之分,每一堂课都是学生的“主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全面锻炼。这就要求学校作为主要的学习场所,应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吸引学生参加多方面的学习和活动。同时,学校要提供精彩纷呈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

2.4 加大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远程教学已是现代化学习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农村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习资讯,让教师从中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从中筛选出对自己教学有用的资源,再传递给学生。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习的动力增加了,其学习也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期。

3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吸引学生

中国800万农村教师,承担着6 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任务,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将中国庞大的人口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因此,应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3.1 从政策上吸引优秀毕业生扎根于农村

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就是人才“留不住”,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忍受不了艰苦,中途就放弃了扎根农村的计划。对新进大学生教师,我们可以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如取消见习期、提前定级、可享受生活补贴和岗位津贴补助、服务满额时,考取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了这些政策倾斜,一定会有优秀的毕业生愿意加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

3.2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根据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农村教育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在课本研修、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教师的整体文化素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强化教育理论修养,提升创新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可持续性地走在教师岗位上;第二,遴选适合农村教育的课程,充实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需要的课程资源;第三,利用寒暑假,以校本研修为主体,对教师进行培训,实施继续教育。

3.3 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近年来,重庆中小学实施绩效工资后,城乡教师之间的显性收入差距缩小,但隐形收入不可避免地增大。所以,很多农村教师开始从事第二职业,教师们课余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被第二职业占用,无法静下心来备课、不能安心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鼓励广大教师乐于在农村任教,让他们没有经济负担,一心一意教书育人。

3.4 推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环境相差甚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也起关键性的作用。拉近城乡教育之间的距离,可以推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度。第一,采用师徒制方式,通过城区教师带动农村教师,以师徒的形式培养、催生一批新的农村优秀骨干教师。第二,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建立评选表彰制度。第三,通过媒体宣传,鼓励城区教师主动下乡。

4 父母承担教育责任感染学生

农村教育的落后,根源在于农村文化的落后。在笔者走访的几个家庭中,有些家庭甚至看不到一张带字的纸,这种文化“赤贫”的现象很可怕。义务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思想脱贫,对于孩子及家长都很重要。必须让孩子的父母改变传统的文化观念,承担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第一,重视宣传。利用农闲的时间,让行政村的宣传人员集合农民进行集体学习,传播与时俱进的文化观念。第二,劝说。从他们切身利益出发,阐述农民的现状以及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改变思想的重要性。第三,树立榜样的作用。在村中,抓典型,树立学习的榜样,并让村民感受到榜样带来的正能量。第四,重视义务教育。让农民懂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接受教育之后,有助于改变父辈的生活现状,父辈应主动承担起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投资教育。

5 避免因学生原因导致辍学

5.1 改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

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做到人性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是落实到管“人”上。人是有思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所以在管理方面就必须下功夫,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突显人性化,要能做到“管”是为了“不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把校园当作自己的生活主体,让每个个体都体会到我是校园的一份子。管理上应做到激励与约束、严格与宽松并存。

5.2 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教师必须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最本质的体现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怎样帮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要注重后进生的自信心的培养,让他们能够适应学校及社会的氛围,做一个充满信心、积极上进的个体,这对有效控制辍学有很大的作用。

6 促进社会产生文化正能量

6.1 强调大众传播媒体的历史使命

低俗之风屡禁不止,抵制低俗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第一,必须大力宣传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媒体增强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重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审美修养提高,鼓励传媒自律、自尊和自爱,追求崇高,远离低俗。第三,强化阵地意识。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职责,强化新闻阅评审读标准,严格把关,责罚分明,对低俗之风应尖锐批评、一追到底,决不能任其泛滥。最后,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教育和治理,在社会上造成声势;同时,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形成遏制低俗之风的长效机制。

6.2 拓宽升学渠道,共享公平

高考依然是升学的主要渠道。农村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本身就不理想,而在高考中,又让其与城市的教育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农村的孩子有失公允,也让部分农村学生望而却步。要想公平地对待学习,在升学的渠道上就应拓宽路子,让学生能有多种选择。比如在初中毕业之后,就可让一部分学生进行分流,鼓励到中职学校就读,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优秀的毕业生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减少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顾虑。有特长的学生,鼓励走艺体之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实行多渠道升学,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义务教育才能顺利开展,学生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减少辍学现象。

6.3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减少校园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成立护校队;(2)设立保卫科,24小时巡逻值班,做好学校安保工作;(3)规范学籍管理,减少流生现象,让无业青年少一点,再少一点;(4)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5)与公安联手,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整顿。

6.4 在农村成立田园书屋试点

“撤校并点”政策的实施,使得乡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求富成为乡村人压倒一切的生活目标,经济成为乡村生活的强势话语,导致了乡村文化的边缘化及农村学校学习氛围的急速下降。农村辍学的中小学生,很大程度上是缺少一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因此,从心灵上感染学生,从孩子童年就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这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试点在重庆市江津区刁家社区成立了一个对大家免费开放的“田园书屋”,鼓励周边孩子到书屋里看书,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同时,周末尝试举行专家名师进村做专题讲座活动,拓宽农村孩子的知识面、打开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潜力、唤醒孩子的斗志,这对抑制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1]罗仁朝.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2]干勤:对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重庆行政,2007(4):18-20.

[3]吴百花.平等融入: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5):78-79.

[4]向定峰,蒲永健: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改革措施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32-136.

[5]傅维利.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抉择[M].1995:32-35.

[6]吴振华,钟城,赖景生: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解析[J].城乡经济,2008(1):63-67.

[7]陆远如,段凌峰,王丹宇等编:话说城乡统筹[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8]余秀兰,等.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长现象的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戴宏伟.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10]高书国.中国城乡教育转型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雷万鹏.中国农村教育焦点问题实证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