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导向定位大学

宁 毅

针对目前大学公共英语 (以下简称英语)教学模式的讨论,一直备受业内同行的关注。梳理现阶段文献中的观点可以发现,诸多作者都习惯于从功能视角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造和优化,并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对此,笔者表示赞同。然而这里仍要指出,在进行功能视角下对策构建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可归因于两点考虑: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类教育,需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形成高的课堂参与度;正因为是语言类教学,则需要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来夯实基础,这仍然需借助他们的兴趣。当然从现状层面来看,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普遍存有畏惧、厌烦情绪,这也使得兴趣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显得格外必要。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兴趣导向的解读

这里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英语。从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导向,决不是建构起他们的初始兴趣,而是结合大学专业教学和教学形态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一)与专业相结合

大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这就意味着学生将花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结合这一事实,如何合理建立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态势,则是兴趣导向教学模式需要面对的问题。从专业分类上可划分为,工科、理科、文管、艺术类。不难知晓,各专业类别都有自身的专业特点,且在专业学习上也面临着查阅外文资料,以及获取国外音像信息的需要(如,艺术类专业)。这就意味着,在突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上,也应与专业需要相结合。这样一来,才能改变学生对公共英语的传统理解,而增强自身的课堂参与度。

(二)与岗位相结合

这里的岗位可界定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而岗位类别会因专业背景的不同而不同,也会因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而存在差异。那么如何解读与岗位相结合呢?以工科专业为例,该专业类别下的学生今后将成为生产一线操作人员,也会走向工程设计岗位。此时,他们必然面临着查询国际标准和查阅国外专业文献的需要,此时就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突出专业词汇和外文文献阅读方面的训练。针对文管类专业而言,学生未来可能面临着与外国同行交流的需要(如,国际贸易专业),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便可突出口语和听力训练内容。

(三)与特长相结合

从笔者的教学体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能看、不能说的现状,这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但正如许多人士所指出的,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全才教育。毕竟,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也存在着英语学习的机会。由此,在兴趣导向下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突出小组成员的英语特长。

二、解读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定位

通过以上解读不难发现,针对不同专业类别学生的兴趣导向教学存在着差异性,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考察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其根本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勉强学习也往往处于对英语过级和期末考试的考虑。

(一)教学目标定位

作为一种教学系统,教学目标构成了教学模式定位的第一个问题。前面已经针对不同专业类别进行了教学重点的讨论,对此将其提炼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

常规教学目标。大学公共英语本身拥有教学目标,这里的目标就体现为常规教学目标。由常规教学目标所建构的听、读、说、写的常规训练,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当然,针对大学英语过级或者是考研需要的教学取向,在当前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校本教学目标。在常规教学目标之外,还内含有各自高校的校本教学目标。而这种目标,则与专业群分布和学生普遍的英语学习能力相联系了。为此,本文在内容定位中将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二)教学内容定位

所谓教学内容包含了教材体例、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要件。为此,以下将进行具体定位。

教材体例方面。针对各专业类别对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发出具备校本要求的教材体系。其中,可以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结构来展开。毕竟,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实际运用为导向。

教学手段方面。为了确保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笔者不赞同过于改造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根据专业类别进行差异性的教学训练。

教学组织方面。教学组织方面也就是,以怎样的学生学习组织形态来开展教学。这里应改革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其中,从而也尊重了学生学习个体性差异。

(三)教学效果定位

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对教学模式最后的评价将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控制机制。前面在讨论兴趣导向时也已指出,这里的兴趣导向应理解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并能与各自专业相衔接。这也就构成了教学效果定位的原则。

三、定位驱动下的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设计。

(一)建立各部门的协作机制

不难看出,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而需要从上到下和各部门之间的联动。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当前该课程教改止步不前的原因之一。为此,高校管理层应牵头教学模式设计事项,并主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学部门应分别与各教学系部商讨英语教学的重点问题。

(二)确立各专业的教学重点

确立各专门的教学重点需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来展开,这需要与各教学部门协商解决。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工科和文管类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存在差异,关于这一点前面也部分指出。因此,可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词汇的记忆,以及专业文献的阅读上面;而针对文管类学生,则需要突出他们的听、说能力。当然,这些重点的突出需要建立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的基础上。

(三)构建各专业的校本教材

构建各专业的校本教材是项大工程,为了减少难度并满足教学需要,可以在听、说、读、写的内容构建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单元,然后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各自的教学任务。如,工科突出读、文管突出说等。当然,各校也可以结合现有自编教材体例,附带编撰内部学习资料来涵盖上述内容。

(四)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评价

教学本身就体现为教与学两个方面,因此,在完善专业教学评价时应将学生的评价纳入其中。因此,英语教学部门应建立针对学生评价的指标,关于这一点本文只是提出而不做详细讨论。

综上所述,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可知,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应侧重于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并在学生参与下完成教学模式设计的过程控制。

四、实证分析

这里以文管类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目前大学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却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与外方进行工作洽谈时,常会出现沟通上的障碍。上述两个方面的信息来源,归于笔者与同事们所做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难于适应工作岗位以及与客户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毕业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缺乏。

具体而言,每期的大学英语课程都须安排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环节。在训练中,应以文管类专业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如在大一第一学期,主要围绕未来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出一系列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中方员工、外方客户、外方海关人员),教师也应参与角色的扮演,并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在大一第二学期,在完成了上一个学期的口语训练后,应着重培养他们与外方人员在英语口语交际上的高级能力,即商务谈判。在针对商务谈判的英语口语训练时,教师应事先选取适合的议题。这里需要把握几个原则:议题的内容设计应具有普遍性;预先布置,让各组学生能有所准备;谈判训练中,教师应及时就英语单词给予提示。

尽管以上是以文管类专业学生为主体的,但其中的应用思路仍然适合于其它专业的学生。不可否认,任务型教学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系统性缺陷,但相信在同行的努力下,在教辅部门的支持下将切实推进该模式的应用。

五、小结

本文认为,目前在进行功能视角下对策构建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为此,教学模式设计应围绕着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定位、教学效果定位来展开。具体的设计路径则包括,建立各部门的协作机制、确立各专业的教学重点、构建各专业的校本教材,以及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评价。最后再次强调,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应侧重于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并在学生参与下完成教学模式设计的过程控制。

[1]张芳玲.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

[2]余明兰.制约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白雪.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发展,2010,(12)

[4]徐静.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5]王晓妍.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导向定位大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偏向”不是好导向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大学求学的遗憾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