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体育的分层教学法
2013-08-15张金瑞
张金瑞
体育课程是唯一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都开设的课程,可见体育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纲要》,努力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三自主”教学形式。2006年12月,召开了新中国首届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正式宣布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提出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落实。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舞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如何抓住机遇,使学校体育工作快速和谐地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的具体目标面前,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如何落实,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每个体育老师探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大都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以期获得成功的体验。大学生生源分布广泛,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体育教学设施状况差异较大 ,导致学生的体育基础、运动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学中运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运动量、运动强度已远远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存在着“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更谈不上采用“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因此,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分层教学,进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进健康,终身受益。
近几年,我校通过每年举行春季运动会,举办排球联赛、篮球联赛等活动,体育教学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与教学大纲要求同步划一的矛盾逐渐浮现出来,在学生运动素质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而在班级授课形式下,一个教师同时教几十个学生,难以照顾其个体差异,容易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施教。因此,有必要进行班级分层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完全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方法能较好地突破传统班级授课难的问题,并照顾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因材施教切实地落到实处,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二)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现代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20世纪90年代末“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承认人的潜能和差异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正是“以学生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实质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三、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分层
较差生的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教材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达到一定水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运动技术原理的讲解是基本轮廓式的,运动技术的掌握也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在基本素质的练习上可加大一些练习的比重。通过这样以勤补拙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般学生的教学目标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较为流畅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学习中能够独立思索,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群体的学生虽然数量大,约占学生总数的70—80%,但特点不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学生的目标确定,应制定出相应的个体目标,使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心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这一群体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优秀生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的拓宽视野,加深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努力提高运动成绩,结合运动技术的改进,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备课分层
教学前对学生和教材的了解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关键环节。备课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预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在教学中所应达到的层次目标。
(三)讲课分层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运动技术感知觉的不同,对体育课兴趣的差异,将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层次对运动技术的理解。鉴于此差别的存在,教学中可采用:基础知识整体讲,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教学方式采用集体讲解;规范性知识部分讲,以适应中等层次学生对规范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教学可采用分组轮换方式;特征知识个别讲,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在讲解时应充分发挥其运动技术理解的深度,同时应使其在掌握规范性技术的基础上对个人的特点加以发挥,教学方式采用个别指导为宜。
(四)教学指导分层
在指导的对象上也应细化到学生个别。比如说在差生的层次水平上,有的学生之所以差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动机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只需要通过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就能很快提高层次;有的学生处在差生层次,可能是由于身体素质原因,教师在指导时应对该生的身体素质上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了解自身差距与努力方向,辅之以正确的练习手段,学生也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分层次教学方法还和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提升教师全面能力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1]卢佩霞,郑红卫.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3)
[2]李恰.分层教学法的探究[M].新课程学习(上),2011,(6)
[3]任金锁.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7,(4)
[4]阎长安,张喜梅.体育与健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