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评价
2013-08-15张树楠
□ 张树楠
当下全国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众多,除了业界的龙头中国传媒大学,各地方省市级院校开设该专业的也不在少数。但各个高校的教学效果如何,却没有一个统一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校内评价
校内评价指的是学生所在高校对该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校内评价最主要表现为本校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课的成绩,另外还表现为学生在校时期的专业活动的表现。许多高校在校内评价这方面做得较好,如设立专业奖学金、业务加强班、特长通道班等。
相对业内评价和社会评价,校内评价是最容易实行的,因为每个高校的每个学期都会有专业课考试;但它也是最容易被主观因素影响的,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其他方面的表现会直接影响本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一般说来,高校播音专业的校内评价体系是相对容易建立的,而且大致框架基本一致:大一为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大二创作基础;后两年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及其他的业务方向。考试形式多为笔试理论和口试实践相结合,重在口试。口试形式大同小异,类似于专业课的入学考试,学生提前或者现场拿到口试考题,当场播读或主持,一位或几位专业老师一起逐个为学生们打分,最后按一定的计算方式算出最后成绩,记录在册。但同时,这个成绩容易受教师的主观思想影响,学生在校时期的其他方面的表现会影响专业教师对该学生的印象,进而产生“晕轮效应”,影响其对学生的专业评价。
学生们在校的专业活动则不仅由专业课老师打分,还包括组织、观看活动或比赛的老师们甚至是同学们。通常情况下专业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活动或比赛时候的表现也往往不错。但是也经常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有的专业课成绩平平的学生在舞台上却表现特别好,属于演出型选手。相对于考试成绩,活动表现虽然不计入成绩单,但往往却更能给同学和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业内评价
业内评价包括一线评价和大赛评价。所谓一线评价就是指用人单位——多为电视台、电台或传媒演出公司——对高校的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评价,进而对该生所在院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所谓大赛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时的成绩,也是对学生所在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线评价应该是对教学效果最关键的评价,也是各高校最为在意的评价。各个高校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就是为了给播音主持艺术岗位培养人才,提供后备军。培养出来的人能不能用、可不可以直接上岗、胜不胜任播音主持的工作,是真正检验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标准。现在的一线单位以能创造利润为目标,所以学生是否具备优秀的条件和潜质,是否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就成为评判的标准。因此,不论校内评价如何,只要能胜任播音主持工作岗位,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校的教学效果是合格的。换句话说,哪怕一个学生的校内成绩再好,但到了一线却胜任不了播音主持的工作岗位,那么对其实际的专业评价也不会太好,进而也会影响对该生所在或所毕业院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的表现和成绩也是对高校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因素。第一,业内举行的各种活动和大赛是学生能否正式步入业内、走上工作岗位的最便捷的途径。现如今,许多电台、电视台招聘播音员主持人的形式就是做活动、搞比赛,表现突出者很有可能直接与单位签约,甚至可以在几个单位之间进行选择。第二,现在的媒体做活动搞比赛的时候往往也一举多得,将其做成极具观赏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电视节目,既选拔了工作人员,又填补了节目时段,还有可能提高收视率。因此,比赛进程和结果也会影响社会各界对各个学生所在或所毕业院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社会评价
所谓社会评价,即社会大众舆论对该学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办学效果的评价。如果说一线评价针对的是某个学生个体、某个教学效果的个体的话,那么社会评价就是评价这个学校的整体、全部教学效果的整体。普通老百姓等非专业人士,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也并不很清楚哪所院校的哪个学生获得了什么奖项,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概念:哪个院校好哪个院校不好。如一提到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当年的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这就是社会评价。社会评价虽然不是专业评价,但是影响力却很突出。就像普通观众看电影、电视剧,经常也会对整部片子或某个演员进行评头论足,评价不够专业也够精准;还比如我们经常在布置假期作业时叮嘱学生,要先做到让家长满意,虽然他们不够专业,缺仍能提出一些非常中肯且有用的建议。所以高校教师对社会评价也应该加以重视。
社会评价突出表现在每年高考艺术测试环节的报名人数上。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2013年6所播音艺考高校的报名情况为:山东艺术学院计划招生20人,实际报考了784人,录取比例约为39:1;山东师范大学计划招生50人,实际报考了1757人,录取比例约为35: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计划招生90人,实际报考了2192人,录取比例约为24:1;潍坊学院计划招生60人,实际报考了1015人,录取比例约为17:1;临沂大学计划招生90人,实际报考了1098人,录取比例约为12:1;泰山学院计划招生80人,实际报考了887人,录取比例约为11:1。社会对各高校的评价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