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赛专题设计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3-08-15李秀玲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竞赛大赛

李秀玲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设计艺术系,广西 柳州 545616)

一、引言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使毕业后的学生能运用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为社会提供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案。[1]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独立本科高校,实践性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比重,实践教学的本质是提高技能,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创新是我们国家一贯的方针,为响应这一方针政策,近年来鼓励创新的各种设计大赛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帮助大学生参加设计大赛而专门开设的竞赛专题设计课程,在国内许多高校应运而生。

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针对独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从事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自身教学经验,对竞赛专题设计这门课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就如何在竞赛专题设计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展开详细分析与深入探讨,以期找出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围绕设计大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型设计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

二、竞赛专题设计课程开设的目的与作用

竞赛专题设计课程是为学生参加设计竞赛而开设的,该课程把参与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考核相结合,学生主体一般是刚从大三升入大四的艺术系的学生。由于独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有些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强,学校与个别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升入大四后的学生仍是创新性思维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普遍偏低,所以,竞赛专题设计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设计竞赛提倡的是创新,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创新来提升整体设计者的创新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参加设计竞赛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由技能的比拼到理念、创新能力、技巧及表现技法综合的比拼,可以通过了解竞赛这种机制,更早地体会未来作为职业设计师的感受。另外,竞赛作为一种评估机制,它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的机会与空间,是教学机制的有益补充。设计竞赛有着较为特殊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技巧,甚至有些细节与课程设计或实际工程相矛盾,这种特殊性也体现了竞赛的意义——鼓励创新。[2]竞赛专题设计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竞赛机制、参与竞赛设计、激发创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整体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学校相关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管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独立本科院校在课程教学中,不够重视或做得不到位。比如有些院校还没有适时举办相关的校级或院级设计竞赛,没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赛机会。任课教师只能绞尽脑汁地在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给学生寻找参赛机会。而外面的竞赛不是与课程开设的时间不对应,就是规格太高,使得学生缺乏信心,从而影响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调动起来。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根据学生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与学生实际设计水平相匹配的校级或院级规格的设计竞赛,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参赛的氛围,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竞赛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创意设计能力。

(二)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有误

学校往往根据参赛学生是否获奖作为教师上课水平高低以及教学效果优劣的最终标准,这就难免使教师产生了较强的参赛功利性,在具体课程设计指导中,只重点指导有希望获奖的学生,而对于大部分获奖希望较小的学生指导较少,甚至对部分学生不予指导。由于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参赛兴趣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不能得到激发,更难以达到通过课程设计作业训练提升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针对此情况学校必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调整,要以能否训练并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评价指导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从而减轻教师心理负担,使教师能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全体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激发与训练上。

(三)存有参赛的功利性心理

参赛的功利性心理除了由于受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影响外,部分参赛学生与指导老师自身都有或强或弱的功利性心理,部分参赛学生认为,自己做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参赛,参赛就是为了获奖,能获奖就参赛,没希望获奖参赛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有信心获奖的学生就认真做课程设计作业,没信心获奖的学生就应付作业。而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参赛就是为了获奖,学生没获奖自己也得不到荣誉,学校会对自己有看法。在这样的功利性心理趋使下,不少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参与大赛的真正目的——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受教师的影响,学生被有意无意地灌输了为获奖而参赛的功利性思想。针对此问题,指导老师自身首先要克服自私的功利性思想,真正为学生自身长远发展着想,为提升学生创意思维设计能力着想,端正参赛指导思想。让学生知道,学生竞赛、课程设计是相辅相成的,获奖与否并不是设计能力高低的唯一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淡化并克服参赛功利心理,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心态参加竞赛。

四、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保持学生参赛兴趣

在竞赛专题设计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思维的关键是保持学生参赛兴趣,调动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设计。竞赛专题设计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前期部分是关于参赛知识的理论课,后期部分是参赛实践课。在前期理论课中,教师就要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课程理论讲授设计。首先,让学生大致了解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与作用,即通过参赛进一步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设计能力等。其次,进一步讲解大赛内容要求、参赛流程、参赛规则及注意事项等,满足学生对大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赛兴趣。再次,观摩并分析讲解以往大赛获奖作品,了解什么样的设计作品能够获奖,[3]知己知彼,使学生对自己参赛有一定的把握。通过这一系列学习,学生的参赛兴趣被逐步激发出来。最后,指导老师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现有的设计水平相适合的设计大赛让学生参与。如果大赛规格过高,获奖根本无望,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没有参赛兴趣。对于独立本科院校的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可尽量参与一些校级或院级般组织的,相对容易获奖的设计比赛,这样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会相对高一些,参赛兴趣也容易保持。

(二)适当使用奖惩机制

在指导老师的积极鼓励与引导下,大部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还是较高的,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不高或根本不想参赛,只是把课程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积极鼓励认真指导外,还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要求大家必须参赛,把是否报名参赛与课程作业最终成绩挂钩,对积极参赛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分数奖励;对不愿参赛且很少与指导老师沟通,对课程作业应付了事的,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惩罚;对抄袭或模仿严重的作业不给成绩,这些要求需在课程伊始就向学生说明。通过这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使每位学生不得不慎重对待参赛课程作业,开动脑筋思考进行创新设计,进而拓展创新思维。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在竞赛设计专题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与积极引导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到课程作业的质量与学生的参赛信心,进而影响到创意思维的激发与培养。比如,尽管教师已经反复讲过了大赛宗旨、主题,以及参赛注意事项,可有部分学生还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能很好把握大赛宗旨,设计选题与大赛要求主题不符或背道而驰,偏离大赛主题。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及时加以修正。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大赛主题进行创新性思维。

(四)相互交流、团队协作

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在方案确定之前派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以此锻炼学生的胆量与演讲水平,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还可以发现各小组设计方案的不足与可取之处,为指导教师进行下一步指导提供帮助。[3]

(五)重视设计说明的写作

设计说明在参赛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作品创意思想的凝练,也是向大赛评委展示作品创新之处的重要文本,能否通过设计说明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既关系着作品能否获奖,又关系到设计创意的激发与设计作品的完善。设计说明的写作对设计创意的激发与设计作品的完善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过程也是新的创意激发与完善的过程。因为在设计说明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设计思路进行重新疏理,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设计作品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完善设计作品中,创意思维不断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六)坚持做好学生作品展示环节

由于受获奖名额限制,参赛作品能够获奖的只是一少部分。为了鼓励全体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课程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们对该课程的作业进行展示,起到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增强创新意识,保持创新欲望。

五、结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有很多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也有很多。竞赛专题设计作为专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检验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于已经完成本科的大部分课程、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独立学院的大四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解决这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使该门课程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需要课程指导教师的对课程的认真设计与指导,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甚至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1]刘夏.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113114.

[2]马伏军.建筑学学生如何更好地参加竞赛?[EB/OL]http://blog.renren.com/blog/221766780/382995986.2012 10 28.

[3]中华室内设计协会(编).台湾室内设计大奖作品(第二届)[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竞赛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说谎大赛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