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意识
2013-08-15任志丽
任志丽
(忻州师范学院 专科部,山西 忻州034000)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时期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简·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这位相貌平平的女孩,简·爱,能引起全球的注意是因为:她是现实主义时期女性的代表,坚持自己的原则,勇敢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用尽全力去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爱。简·爱性格中的独立和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都使我们意识到简·爱内心充满了女权主义意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简·爱》的女权意识。
一、简·爱反叛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一)在盖茨黑德府的迸发阶段
外表普通柔弱的简·爱幼年便成了孤儿,被寄养在有钱的舅母瑞德太太家里。舅母一家对她的歧视,使她长久以来压抑着内心反叛的情绪。简·爱从小性格就比较倔强,当她被约翰欺侮时,骂他是个残酷的坏蛋,像个杀人凶手,像个罗马皇帝。因此,她被瑞德太太关进一间阴森森的红屋子。当瑞德太太告诉布洛克赫斯特先生简·爱性格很坏并且爱骗人时,她反击舅妈说:“我不会骗人,如果我会的话,我会说我爱你,但我要说我不爱你,我恨你,是你的女儿撒谎,不是我。”简·爱很勇敢地面对她所遇到的种种不公平,敢于跟它们斗争。在她离开盖茨黑德府之前,她斥责舅母的残酷无情,甚至憎恨这里一切。
简·爱反抗着,爆发出自己内心的愤怒,这种勇气使瑞德太太感到害怕。在盖茨黑德府里,简的坚强、勇敢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一步步体现出来。孤独、贫穷、歧视和压迫使她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不公平的社会进行反叛。简不但为获得公平而努力,也为获得自由而努力。这是她反叛意识发展的第一步。
(二)在洛伍德义塾的成熟阶段
洛伍德义塾是一所公益学校,收留的都是些孤儿。简在这里八年的经历使她的反叛精神成熟了。简的好朋友海伦·彭斯便经常受到教员的责骂和鞭打,最终得肺结核而死。然而,尽管简·爱还是个孩子,但总是试图反叛。她对彭斯说:“假如人们对于残酷不仁的人仍在服从,那么坏人就要为所欲为了……我们要无缘无故被打的时候,我们应当很厉害的回打。我相信我们对那些击打我们的人很厉害回打,他们就不会再打我们了。”这些充满节奏而有力的话语体现了底层社会妇女深受中产阶级压迫和简·爱自己的反叛精神。
简从没有对命运和环境屈服,之前她对自己的表兄、舅母和布洛克赫斯特的态度都证实了她的态度。另一位女性——谭普尔小姐,成为简·爱敬仰和感激的至爱之师和人生挚友,也影响着简·爱的一生。简说过:“她的友谊及与她的交往始终是我的一种安慰”,因此,当谭普尔小姐要离开洛伍德义塾时,简·爱也决定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担当新职务,过一种新生活”。她内心的反叛意识再一次燃起,她会面对将来发生的一切。于是,她在报上登出广告,要去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期间,简的反叛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的标准。她的抗争不但是对个人的,还是对社会传统的一种抗争。
(三)在桑菲尔德府和莫尔顿的完善阶段
在桑菲尔德府,简·爱成为了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感情细腻也很文雅的女性。她虽是个家庭教师,但过得很快乐,甚至学会了宽容。听说舅母要死了,还是回盖茨黑德府看她,并且原谅了她。
简·爱与罗切斯特相爱之后,仍保持着反叛精神,她尽一切所能与社会偏见和传统做斗争,追求自由和真爱。她敢于对任何人说不,甚至包括骄横而傲慢的罗切斯特先生,哪怕有时候他会不高兴。在他们的婚礼上,她得知罗切斯特已结婚,妻子就是住在桑菲尔德府的一个疯女人时,她意识到如果结婚,她会没有尊重可言,她追求自由、幸福和独立的梦想将变成一种设想,于是她决定离开,去面对未来的命运。饥寒交迫之下来到莫尔顿,圣约翰一家帮助了她。然而当她意识到圣约翰对她的追求是为了他的事业而不是爱情时,因为她的反叛精神,简·爱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她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她有权利去追求纯真的爱情。这一阶段她的反叛精神更加完善了。
二、简·爱追求独立和自由
(一)简·爱开始意识到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性
简·爱在整个小说发展中很突出的特征就是独立。她性格很独特,经常受表兄和舅母的虐待。一次,因为拿了约翰的书看,遭到毒打。后来,就被关进了红房子。在那里,她非常害怕,但清楚地意识到她要脱离这种侮辱,要独立。在盖茨黑德府的日子使她学会了很多,只有她独立了,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毕竟,那时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很难从经济上独立。因此,她下决心要从思想上独立,成为独立的自己。简·爱最后脱离了他们,被送到了一所孤儿院——洛伍德义塾。
(二)简·爱从她的老师和朋友那里得到了力量来实现独立和自由
简·爱没有屈服,她在洛伍德义塾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历经磨难。她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了力量来实现独立和自由。从谭普尔小姐那里,简·爱了解到独立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中,自由变得更加重要了。简·爱从与海伦的友谊中了解到责任和自制的重要。因为海伦一直忍受,简·爱对海伦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当海伦被鞭打并且站在满屋子人的房间时,简·爱觉得她应该反抗。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人欺负简·爱,她不会顺从,一定会反抗。众所周知,不是暴力最能战胜憎恨,也不是复仇一定能治愈伤害。简·爱从海伦身上学到了这些,她也深深地被海伦的行为和话语所感动。“然而如果你不能避免,你就有责任去忍受它;如果你不能忍受你的命运要求你忍受的,你会很懦弱,很愚蠢”。同时,从与海伦的友谊中,简·爱学到了自制。
(三)简·爱使独立完全得到了发展,并且体会到独立和自由的快乐
为了过独立的生活,简在桑菲尔德府任家庭女教师。这里的人们都瞧不起她,但她以自己的工作而自豪。她爱罗切斯特先生,不是因为他丰厚的财产和高贵的社会地位。她的这种独立出自于她纯洁的内心,这就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当她马上就要得到幸福,成为梦想之人的妻子之时,仍能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
作为罗切斯特的新娘,她将继续做阿黛尔的家庭教师。她认为,她应该独立,自尊、独立和平等是爱的基本要素。罗切斯特不想让简·爱继续工作,简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建议。她知道,如果没了工作,就必须依靠罗切斯特生活,再没独立可言了。
当她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无论她内心多么悲痛、多么不舍,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府。她的反叛,她内心深处要求独立的强烈呼喊使独立这种力量占据了她的内心。不可否认,从简·爱出生起,独立和自由就充斥了她的血液。她从不幸中逃脱,却不乏自身的个性和尊严,而反叛和独立则表现得更加完美。为了自己的尊严、自由和独立,她离开了罗切斯特,没有接受他的礼物,简·爱的生活也再一次陷入了困境。生命垂危时被圣约翰一家人收留,随后又到莫尔顿圣约翰创办的学校教书,又一次体现了独立带给她的意义。
三、简·爱的爱情观
(一)真爱应该以平等和相互理解为基础
简·爱有着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她觉得真爱必须以互相理解、平等、尊重和相互吸引为基础。她崇尚并认为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她尊重个性的相互平等,所以才有与罗切斯特冒险的爱情和保持自尊的特别勇气。
简有着自己的爱情观。在这样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简·爱并没有遵循陈规陋俗,她相信男女在个性上也应该平等。当罗切斯特告诉简·爱他要跟英格拉姆小姐结婚了,简觉得他们是平等的,对于这样的戏弄,她不可能无动于衷,所以,罗切斯特理解她、尊重她。成为他的未婚妻后,简仍能自制,因为她虽能够抛开那些陈规去追求真爱,但决不会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个性。生活中简·爱追求平等,正是这种平等才使她全身心地爱罗切斯特,也是这种平等使她很失望、很伤心地离开罗切斯特。在他们的婚礼上,简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她不愿意成为一个情妇,于是她毅然决定离开。因为,她有自己的追求,绝不接受成为别人丈夫的情人这种不公平的地位,这样她就会失去平等、独立和自由。
(二)女性追求的婚姻必须以真爱为基础
在那个时代,女性通常首先依赖父母,其次是丈夫。她们的父母尽其所能为女儿选择丈夫。丈夫和命运的选择是由男子的社会地位和财产决定,而不是由个性和真挚的感情决定。女主人公简·爱,认为女性应与男性一样,权利平等。她离开她的真爱时,虽伤心,但是,如果不离开,她会感觉到很不平静。同样,她也不想成为她本不爱的表兄的妻子。在今天的英国,选择真爱很容易,但是,在十八和十九世纪的英国,并非如此。
简·爱觉得满怀希望与自己的最爱罗切斯特一起生活,成为他的妻子会是非常荣耀的事。但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关注财产、等级和地位。许多人认为英格拉姆小姐才是罗切斯特理想的妻子。但最终,罗切斯特还是选择了简·爱,因为他们的爱情才是因为真爱,而英格拉姆小姐是为了他的财产而爱。她跟罗切斯特的爱情是以互相理解和精神和谐为坚固基础的,所以,无论罗切斯特是上流社会的富人,还是遭受了灾难、双目失明;无论简·爱是一个贫穷而又不漂亮的家庭女教师还是在一夜之间成为富有的女继承人,都不能能够改变她对罗切斯特坚定不移的爱。
在她离开桑菲尔德庄园之后,圣约翰向她求婚时,她坚持认为真爱应该以平等、互相理解和尊重为基础,最后拒绝了他。而后,得知了罗切斯特的遭遇,她又回到他的身边。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婚姻很不寻常,但却是建立在平等的交流、平等的理解、平等的精神之上。最后,罗切斯特虽双目失明后,她仍能跟他在一起,这更能让读者看到她对罗切斯特的真爱。
《简·爱》这部大作通过简·爱的个人经历,特别是对简的勇敢、独立、反叛、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爱的性格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简·爱性格中所具有的强烈反叛意识特别引人注意,正是这种意识使她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同时,她竭尽全力去追求独立、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真爱,最终获得了平等和幸福。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1]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M].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Smith,Margaret.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Shorter,C.K.Charlotte Bronte and Her Circle[M].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896.
[3]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4]〔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黄源深,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