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勃发展的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2013-08-15翁天均

重庆行政 2013年6期
关键词:黔江区纳凉示范点

□ 翁天均

作者:重庆市黔江区农委主任

重庆市黔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民俗文化、纳凉度假为主要依托,突出产业化、特色化,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业管理,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一、聚力发展,成效显著

(一)休闲农业快速发展。黔江区先后在蒲花河、金溪河、阿蓬江等流域动工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园区,建成了猕猴桃、蚕桑、水果、蔬菜以及油菜等生态观光农业基地30余万亩,每年吸引大批区内外游客前来我区参加和体验乡村旅游活动。全区达到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接待示范点有150余个,中塘乡兴泉村脆红李基地、石会镇中元村QQ农场、沙坝乡十字村猕猴桃基地、中塘村及水市村向日葵基地等10余个规模以上的示范点,每年都要吸引大批市民前往参观体验,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初步建成百里阿蓬江美丽乡村带。以阿蓬江两岸为重点区域,突出土家族民居特色,建设康居农房示范户10000户,配套了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民新村、特色院落和生态农业基地。结合打造湿地公园、“武陵水乡”,建成了一批河谷河滩旅游景区、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和冷水鱼、网箱养鱼等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民居风情浓郁、产业支撑明显”的百里阿蓬江美丽乡村带。

(二)乡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充分发挥高山、峡谷特殊地质地貌和土家苗寨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休闲纳凉”示范点,推出了小南海、仰头山、水市、灰千梁等10余条乡村避暑旅游线路和“清凉居”接待点。举办了黔江区第四届纳凉避暑旅游文化节暨首届“纳凉水市.天然氧吧”乡村旅游体验节活动,推出了包括油菜花海、葵花谷摄影大赛在内的20余条“驴行”线路和乡村“骑行”线路,新建成了蒲花暗河、灰千梁等“清凉游”神秘体验示范点。

(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黔江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先后开展了小南海后坝十三寨粽子节、土家山歌南溪号子节以及“清凉黔江.户外嘉年华”大型活动,多次举办了小南海油菜花节、沙坝枇杷节、金溪猕猴桃节、黑猪泡汤季等休闲农业节庆活动。

(四)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结合新农村农房风貌改造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等,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全区已发展 “农家乐”、“林家乐”等乡村接待点400多家,其中有日接待能力超过100人的农家乐100余家,凌云寨等星级农家乐不断涌现,建成了水市元福小区、十字状元堡小区、石会中元小区后坝十三寨、月亮潭等乡村旅游示范带和集中接待点,前来避暑纳凉的人络绎不绝,仅重庆主城区常往水市避暑纳凉且居住1个月以上的就有2000余人,全区常年接待避暑纳凉长住客人2万余人。

二、产业发展,亮点突出

(一)坚持产业优先发展。黔江区突出山地资源、气候资源等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生猪、蚕桑、烤烟”三大产业,大力发展猕猴桃、蔬菜等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助农增收效果越来越明显,为我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挤出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信心。国家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建成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加工厂,69原种猪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生猪核心良种场,2012年出栏生猪100万头。重庆市优质茧丝绸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桑园15万亩,2012年产茧7万担,产量全市第一,茧丝加工产值突破1亿元。加快推进国家级整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烟区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80%上,成为全国四大烟草工业优质烟叶供应基地,2012年产烟18.3万担。猕猴桃、蔬菜等高山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区的重要出口农产品;建成全市唯一鲜菜供港基地,成功创建“黔江金溪猕猴桃”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

(二)坚持区域差异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

根据海拔、气候、土壤以及当地发展基础,按照“山上烟药、低山林果、河谷瓜菜”等产业发展思路,合理布局优势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发展带。突出“一线两片三盖”,利用立体气候差异,扎实推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成功打造了阿蓬江生态观光农业带和仰头山、武陵仙山两个市级山地现代农业示范片和麒麟盖、三塘盖、高卢盖三个高山生态农业和清凉休闲带。

(三)坚持项目整合配套。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村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国土整治等项目资金,建成了阿蓬江沿线康居农房.生态家园示范带,建成了特色鲜明的巴渝新居1万余户;启动了仰头山、武陵仙山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核心示范基地2万余亩;启动了高山大盖生态恶劣地区集中连片区扶贫开发,着力打造高山生态观光农业带和休闲旅游纳凉村。对旅游接待示范村、示范点配套完善了水、电、路、气等生活设施,并出台政策给予开办家庭旅馆等接待点的给予床位、电视等生活用具购置补贴。

三、多维思考,沉淀经验

(一)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近年来,黔江区旅游基础设施总投入10余亿元,高规格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其中直接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达5亿元。建成了小南海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武陵仙山和神龟峡等知名旅游景点,完成了濯水古镇老街风貌整治和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项目建设。

(二)加强组织保障。为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区上成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成立了相应机构,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了各级各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建立了三级联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同时,制订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创办休闲农业基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合理规划统一布局。结合新农村、扶贫开发以及现代农业建设,坚持点、线、面结合,突出拓展农业功能,合理布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居、示范带和示范点。在创建新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同时,对现有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突出民族风情,挖掘和弘扬“南溪号子”、“高炉号子”、“后河古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建了土家苗寨婚嫁、饮食、礼仪、山歌和茶艺表演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彰显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四)加强宣传营销。以渝湘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和武陵山机场新航线开通为契机,以首届“清凉黔江旅游节”活动为载体,在重庆等大城市开展乡村旅游推销活动,做靓“清新清凉黔江,避暑纳凉天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努力拓展客源市场,扩大黔江旅游知名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栏目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营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节庆活动,加大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碧水花海旅游节等乡村旅游活动的宣传运作力度,聘请专业公司进行策划,着力办成全国知名的重要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体验。

四、围绕中心,谋划发展

未来几年,黔江区将围绕创建和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突出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农耕文化,紧紧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整合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1234”工程(即重点打造小南海-阿蓬江一线,重点布局油菜花;突出休闲农业,建成仰头山、武陵仙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突出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三次产业,“三化”、“三效”高度融合发展;突出山地农业资源特色,营造春、夏、秋、冬四季农业景观,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着力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5年,建成特色旅游示范村50个,建成各类乡村旅游示范点200个,发展农家乐50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达到200个,乡村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每年递增15%以上,对农民收入的贡献比重提高到40%。

猜你喜欢

黔江区纳凉示范点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打造双融合示范点
“纳凉公交”值得推广
纳凉
“小二级”示范点服务职工优秀项目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黔江区多措并举打好乡村振兴开局之战——专访重庆市黔江区农委主任杨泽迁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动物纳凉各显神通
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