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

2013-08-15吴志立

关键词:马列主义政治思想

吴志立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部,湖北 武汉 430070)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当今中国正朝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设想的自由平等、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前进,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马列主义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并深刻地融入到国人的思想中,发展成中国式的马列主义文化。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在马列主义视野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大学生在政治理念上、政治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思想以及政治行为,是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的认知表现。这种信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也成为大学生政治行为的指导思想。[1]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重要建设人才,他们的政治行为直接影响着国家及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不断地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冲击。中国的重新崛起,也引来了各种敌对势力在文化思想上的渗透与交锋。大学生是一个缺乏社会经验的群体。他们年轻气盛,思想活跃,头脑灵敏,独立性非常强,然而其思想上的幼稚性,又使他们成为在意识形态上最容易被渗透和影响的一个群体。这时候,大学生由于受外来思想的影响而产生信仰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许多大学生或许会因此对马列主义思想产生怀疑甚至带有抵触情绪。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没有能很好地联系中国国情,过于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至于改革开放以后,当年轻的大学生们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经济科学技术上,还是在文化传播上都比中国强,于是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现实与理论的落差,使他们动摇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出现了崇拜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重新调整,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多种经济形态、多元文化形态带来了思想政治领域上的多元意识形态的斗争。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社会接触面有限,对外界影响的正确判断力不强,再加上国际国内的各种表象化的消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想开始在大学生中蔓延,严重动摇了大学生的马列主义思想信仰。[2]

(二)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思想困惑

首先,在政治层面上,由于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升学率,导致在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不被重视,造成当代大学生普遍对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的不够深入,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大学生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表象时,无法用马列主义思想去分析,看不到问题背后的实质,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其次,在观念层面上,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上出现了偏差,西方拜金主义思想的渗透与侵袭,使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选择中,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首位,崇拜个人主义。

第三,在理想层面上,由于大学生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经济条件落差比较大,现实中的许多生活问题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对社会、信仰、理想都容易产生怀疑。

二、新时期马列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马列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教育任务又艰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思想必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必定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有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来实现。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相对比较枯燥,有些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这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马列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非常深的根基。马列主义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接班人,因此,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思想意识偏差,高校应及时调整、创新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种种弊病,学会理性地接受现实,并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对马列主义思想的崇高信仰。[3]

(二)马列主义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使命和新责任

积极宣传与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4]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信仰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即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思想上努力为学生解答困惑,引领大学生统一思想认识,从而把大学生牢固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政治思想冲击,全球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思想政治教育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国际共产主义发展陷入低潮,这些都对我国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资本主义思潮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蜂拥而至,直接冲击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这种冲击中,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为各种思想潮流的试验者。严峻的局面,考验着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能力,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性地开展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在探索适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努力研究马列主义对新时期产生的社会思想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成为高校在新时期研究学习并推进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责任。

(三)马列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性要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成为社会传播中最具爆发性的媒介。大学生是网络世界中最为活跃的群体。网络媒介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实践。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每天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网络信息瞬息万变,内容良莠不齐,网络信息发布管理漏洞很多,各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作为马列主义思想的推动者与实践者,高校的教育队伍必须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创新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新思路,研究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新方案,建立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新模式,完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新体系,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使学生们从内心里懂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能真正理解和理智分析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理解国家领导者的施政纲要,做到在思想上真正和党站在一起,并以实际行动推动马列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马列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行的新途径

(一)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问题与思想困惑

大学生们是带着各种思想问题和生活疑惑进入学校的,因此,及时地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解答他们生活上的疑惑,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要努力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了解和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不深入了解大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不做到注重帮助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那么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味地灌输政治思想理论,将无法获得大学生们的共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能把工作做细做实,积极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真心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那么,大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越性,从而在思想上主动接纳马列主义思想,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面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

2008年6月,胡锦涛同志通过人民网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沟通与交流,并对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马列主义思想提出了要求。这实际上也为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马列主义提供了思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在对大学生信息传播上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各种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传播优势,同时积极学习和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充分了解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交流平台,把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成宣传社会主义文化、马列主义思想的前沿阵地,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先进、新型的精神文化服务空间。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马列主义思想教育

网络有着信息传播量大、更新快、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同时也有信息监督不到位、信息良莠不齐、负面信息容易扩散的缺陷,如果不及时占领网络,建立起一个以马列主义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基地,就会失去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的大好阵地。我国网络消费的最大群体就是大学生。当前的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有电脑,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大学生们对来自网络的信息接收更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时刻存在。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应高度重视并且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大学生高度关注网络信息的特点,通过网络引导他们关注当前的社会变革,以加深社会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在分析马列主义思想对当前社会建设的影响与作用的同时,重新解读马列主义思想,在网上展开新的宣传方式,利用网络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宣传,特别是宣传马列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理论成果,可以让大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领域的发展方向,认识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认识到马列主义在中国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人民在历经磨难后所取得的胜利,是依靠马列主义的指导而获得的,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只能依靠马列主义为指导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明显、城乡差距很大、腐败现象严重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去克服和超越,因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高长玲.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7).

[2] 陈典.论加强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J].传承,2011(26).

[3] 白立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发展[J].教育探索.2007(4).

[4] 孙书光.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主义研究,2006(3).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