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2013-08-15陈蓉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哈贝马斯理性

陈蓉蓉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 23060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是“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于20世纪80年代所著的《交往行为理论》可以视为其理论探究的一个高峰。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建设性和启迪性意义。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

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往理性,二是生活世界。它们都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只有正确认识了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交往行为理论。

(一)交往理性——交往行为的基本原则

所谓交往理性,简言之就是合理地运用语言工具,来达到主体和主体之间的良性交流与信任,进而重新回归社会的有序化、一体化。为了深刻剖析交往理性的内涵,哈贝马斯首先提出了“三个世界”和“四种社会行为”的概念。

“三个世界”是指将世界这个统一整体分割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这三个世界分别涉及到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其他主体、主体与自身的关系。“三个世界”相互平行且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

“四种社会行为”分别与不同的世界相对应,而且具有特殊的有效性要求,它们是指:

第一,目的行为。又称“工具行为”或“策略行为”,它不管目标是否正当、合理,而只注重选择最有效的工具或手段以实现目标,主要与客观世界相关联,要求具有真理性,即命题内容必须正确真实。

第二,规范行为。它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以共同的价值规范为导向所实施的行为,与社会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关联,要求正当性,即遵守社会规范。

第三,戏剧行为。它指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表现自己,促使公众形成对其的印象,它主要关联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要求真诚性,即真诚表达内心的想法。

第四,交往行为。它是指至少两个行为主体凭借语言这个媒介而达到的相互理解以及取得的协调一致的行为。哈贝马斯指出,交往行为主体“……从他们自己所解释的生活世界的视野,同时涉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以研究共同的状况规定”[1]135。意思是说,交往行为与三个世界都有关联,因此它是最根本的行为模式。与此相适应,交往行为必须同时符合真理性、正当性和真诚性三个要求,主体间才能进行正常的交往,这就是交往理性的基本内涵。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主体间互相理解的基石,它颠覆了传统工具理性所崇尚的“主体—客体”的改造与被改造关系,整合出一种“主体—主体”的良性交流与理解关系。对交往理性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引导人们的良性交往,达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二)生活世界——交往行为的背景

交往行为主体之间要达到相互理解,必须同时遵从上述三个有效性要求,即真理性、正当性和真诚性,而判定这些有效性要求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哈贝马斯由此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

什么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区别于上述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类似发言者和听众所遇到的先验的地方,在这种地方,他们可以相互提出要求,就是说,他们的表达与世界(客观世界,社会世界或者主观世界)相适应;并且在这里,他们可以批判和证实这些运用要求,排除意见不一致,取得意见一致。”[2]174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运行的背景,交往行为的主体总是生活在生活世界的界域内。生活世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它具有三大要素:文化、社会和个性。生活世界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的整合以及个性的社会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源源不断地给人们提供在交往中达成相互理解所必须的共同背景知识。

与生活世界相对的是“系统”。所谓系统,主要“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它是以权力和货币为中介、媒体组织起来的。它体现的是目的的合理性,追求的是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3]54。生活世界和系统是社会的两大组成部分,生活世界是系统的基础,生活世界整合于系统之上。然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系统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并逐渐与生活世界相脱节,哈贝马斯把这种情形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其结果是生活世界“越来越多地下降为一种与其他下属体系并行的一种下属体系。在这里,体系机制越来越脱离社会结构,即脱离社会统一借以进行的社会结构”[3]206。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开始在货币和权力的支配下自由运行,逐渐摆脱了原本由生活世界为背景所形成的各种价值信念和交往规范,更严重的是,独立化的系统反过来干预和破坏生活世界,造成了二者的冲突。

二、交往行为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为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进行国家干预,从而打破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人们所认可的自由和公平的交换原则,因此必然遭到人们的抵触与反对,国家陷入了“合法性”危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这个定义强调了合法性乃是某种可争论的有效性要求,统治秩序的稳定性也依赖于自身(至少)在事实上被承认”[4]。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统治者建立起了另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合法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统治者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不但维护了自身利益,而且还用充足的资本提供社会福利,缓和了阶级矛盾,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但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盲目地以“目的——工具理性”指导一切行为,工具理性无限膨胀,超出了价值理性的束缚,导致了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

为打破这种工具理性,恢复社会的良性运作,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他致力于创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商谈和交往情景,以此达到主体间真正的理解,从而使现代社会回归合理化的发展路径。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所提出的,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也同样具有合法性问题。事实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论作为思想体系,还是作为意识形态,或是作为社会制度,都具有相关的合法性背景”[5]。因此,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现实的社会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合法性问题的一个起点。

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各种冲突和分裂。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理念中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加之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造成了中国传统文明秩序逐渐解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甚嚣尘上,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我国在大力建设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必须积极倡导一种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统一的现代性文化精神。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我们建构合理的、健全的社会关系,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给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是:一方面,交往行为理论使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处境有了一种清醒的自我认识,使我们意识到人类所面临的理性危机,并且增强了人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认真地审视与反思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中得出经验与教训,从而指导我国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实际进程。

三、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旨在彻底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深刻反省现代文明发展的不足,重建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的秩序平衡。其中所涉及的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和避免生活世界殖民化等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遵循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相互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

首先,遵循交往理性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交往行为主体应努力遵循交往理性,积极践行真理性、正当性和真诚性三个有效性要求。而对话是交往主体间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主体之间只有实现诚实对话,交往双方才能达成一致,继而交往主体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为此,哈贝马斯建立了普遍语言学。“普遍语言学,就是分析语言行为,研究语言的交往职能,探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二者之间如何达到相互理解的规范性、一般性的前提条件的学说。”[6]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吸收和借鉴普遍语言学,指导人们有效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保证自己充分论证了自己所要求的正当性,说服他人相信自己的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只有这样,主体间的交往才能正常进行,双方也才可能达成一致的行为。

其次,遵循交往理性,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也体现了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哈贝马斯特别强调“主体间性”,他呼吁人们相互之间要通过真诚的对话来避免各种社会争端、行为冲突与矛盾。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就是建立主体间性,而各个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实现主体间性的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避免出现工具理性膨胀、价值理性泯灭的趋势,每个人都不应该把他人当作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与工具。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对方的平等、自由等权利,实现平等的、非强制性的言语交往、商谈,这样才能向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自由的联合体”迈进,实现社会的和谐。

最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行为主体必须以社会中的共同规范为基础,认可并践行道德规范、社会准则,这样才有可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达成相互理解的合作关系,社会的稳定才得以维护。此外,社会的和谐还离不开稳定的国际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我国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国际间的有效对话,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改变生活世界,重塑舆论的导向作用

目前,中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要想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工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生活世界萎缩、工具理性扩张、人文精神丧失等消极后果,我们就必须预先对这些现象进行审视和反思,引领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恢复生活世界的基础地位。系统和生活世界的严重分离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系统入侵并逐渐控制着生活世界,这不仅破坏了生活世界原有的秩序与规范,而且还导致生活世界开始出现官僚化和金钱化。要消除这种危机,关键在于重建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的平衡机制。为此,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我们不可忽视舆论的力量,反而要重塑舆论的批判与导向作用,使每位公民都能够以舆论为媒介,恢复交往理性,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渐打破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干预,将社会主义中国的舆论结构改变到能使其不受政治、经济子系统的权利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代表大众意志的、独立的、合理的生活世界。

其次,重建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平衡机制,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作保证。我国在大力建设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必须不断推动社会运行机制的有序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交往模式,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7]。为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市场主体都要以交往理性为指导,遵守道德原则与社会规范,防止正常的主体间的交往沦为金钱关系和利益关系,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沦丧等现象,并且政府要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指引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完善市场机制。此外,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应该注重丰富民主的形式,建立分散的民主机制,保证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平等的、自由的商谈和对话等形式参与到政策制定与决策中,使各方面的意见都得以顺畅地表达,真正实现他们主人翁的地位。

总而言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社会的合理化以及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代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以生活世界为根基,以交往理性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精神,使工具理性与人本精神之间保持适当张力,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2]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2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3]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上海:复旦大学,2006.

[4]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06.

[5]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

[6]张云红.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7]李薇薇.论哈贝马斯的规范与价值问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4 -68.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哈贝马斯理性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