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政治参与不是虚拟民主

2013-08-15杜丽丽

关键词:网民公民现实

杜丽丽

一、政治参与含义

政治参与行为是伴随着公益分配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政治参与行为在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参与思想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参与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对政治参与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和认识有着不同的定论。综合众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参与政治生活,试图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执行,以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为。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民政治权利能够实现的重要途径。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经指出“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影响。”[2]

二、网络政治参与基本内涵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即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近几年,网络普及效率之高,使得我国公民中绝大多数人都能亲临网络世界,人人参与其中。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事一旦衍生到网络,便会造成五湖四海接踵而至,状如千军万马之势,重大的网络政治事件引来诸多争议,人们正在试图通过这一渠道来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由于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现象的角度不同,不同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分析其共同之处是都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一个参与主体借助网络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但是,不同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界定还是存在较大分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来看,有的学者认为是全体公民,有的学者认为是普通大众,有的学者认为是青年,如学者罗迪认为“网络政治参与,一般是指政治参与主体通过互联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府决定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是青年”[3],还有的学者并未明确界定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我们知道,普通大众也就是人民群众,就是人民。但人民和公民是有区别的,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公民包括人民,还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敌人。网络政治参与是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进行的,是现实世界的活动在虚拟世界的延伸,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主体既是现实主体又是虚拟主体,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我们无法断定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是否具有同一性。凡是具备上网条件和能力的人都可参与进来,即“网民”的产生。所以“网民”作为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之一与公民又有区别。网络政治参与主体除网民之外还有因在网络上由于表达利益的相同而自由形成的网络团体。第二,从网络政治参与内容来看,不同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内容的阐述各有侧重点,但基本上都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生活的所有内容。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无法参与或不能深层次参与的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如网路监督,网络反腐等。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有很多,网络监督,网络建言,网络反腐,网络知情,网络围观等,甚至有学者还提出“在特定网站签署自己的姓名,表示对某一政策或事件政治态度的”“网络签名”和在网络上进行“网络公祭”活动[4]。而这些参与内容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应该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双向互动的社会政治生活的所有内容和过程。第三,从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和程序来看,有人认为是与政府直接互动,有人认为是直接或间接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方式是非常灵活的,可以直接参与,也可以间接影响;在参与的程序上来说,无法审核其是否按照合法程序进行。第四,从网络政治参与目的来看,有人认为目的是为了影响政府决策,有人认为是影响整个政治过程,还有人认为是为了推进民主。而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参与活动在网络上的延伸其目的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主张现实利益的实现。

综上所述,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参与主体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向互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过程,主张现实利益实现的行为和现象。

三、网络政治参与不是虚拟民主

网络政治参与成为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形式,但是网络政治参与能否促进民主的实现和发展人们看法不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实现民主。“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主训练的好形式,有助于政治表达和沟通能力,政治动员和组织能力,政治规则意识,政治管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5]还有的学者则认为 “网络政治参与会对民主执政产生破坏性影响,可能带来网络无政府主义,缺乏对我党民主执政主体地位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会瓦解主流意识形态,冲击我党民主执政的思想根基;由于参与规模有限,离民主执政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差距较大;由于参与质量有限,降低了为民执政的民主绩效。”[6]

由于网路的直接性,平等性和自由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政治参与较之于传统政治参与来讲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的主体都可参与进来;参与范围越来越大,网络选举,网络建言,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等等,极大地拓宽了现实空间的参政范围;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公民充分自如的进行政治参与,充分发表意见,锲而不舍追查真相,督促政府决策执行等等,所以网络政治参与推进了民主的实现和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自由、平等、民主,而网络在民主参与,直接性,公开性等方面都达到了现代政治所能要求的最高程度,因此,网络环境给现代政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促进了 ‘网络民主’的诞生。”[7]网络民主并不是民主的最高表现,民主是一个无限发展,追求进一步完善的过程。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网络政治参与是在虚拟世界的一种政治表现,在网络世界中,人们不再受时空局限,不再受个人身份的限制,在这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亲谈国事,表达利益,批判时弊,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世界的参政行为就只能获得一种虚拟民主。网络民主是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的民主,可以说是现代政治生活的突出特点也是一种进步。网络民主也不是虚拟民主,而是现实民主,是通过网络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的民主。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公民通过借助网络的力量最终影响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民主的局限性要求借助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并弥补现实民主不足,完善现实民主。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机会,拓宽了公民表达利益的渠道,开辟了民主执政的新途径,有利于弥补现实民主的局限性,是现实民主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广大公民通过虚拟空间的参与,表达现实民主的渴求,其主要内容有:

一是在政府的民主执政方面,政府需要借助网络汇集民情,收集信息,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2008年胡锦涛与网民的在线交流、温家宝与网友共商国是,中国高层相继触网,重视网民的力量;政府会议的网络直播,政府微博开通,加快了电子政府的建设;政府政务公开,行为透明化等等。网络正好为政府的民主执政提供了方便,有利于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网民投票结果显示收入分配、民主法制、反腐倡廉、房价物价、教育改革、医改社保、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和经济政府占据公民最关心问题的前十位”[8],这一信息为政府的工作方向以及科学制定合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在公共权力的监督方面,现实生活中相关部门和一些领导干部对某些恶性事件遮遮掩掩,企图“捂”、“盖”、“压”来维护政府形象和个人权威,或为了政绩蒙蔽人民、欺骗社会。殊不知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企图掩盖、弄虚作假只能是徒劳无功。网络的自由性、平等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比现实监督更为直接、迅速和广泛,这极大地弥补了现实监督的不足,有效的预防了政府官员的行为失误和腐败现象。如发生于2007年陕西省的“周老虎事件”,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引来广大网友的质疑,通过群众的怀疑和追查以及网络媒体的监督,揭开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政府联合农民造假政绩、蒙蔽社会、掩盖真相。经过网友们一年多的关注,最终相应人员得到了应有的处分。这件事给政府的诚信执政敲响了警钟,还引发了对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反思。还有“躲猫猫事件”,由于检察人员监督不力,牢头狱霸横行,致人死亡,终因网民的人肉搜索、坚持不懈而水落石出。此事件体现了对网民的重视,开启了网民参与重大问题调查的先河。

三是在公民利益的表达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公民的遭遇无处诉说,有冤难申,网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倾吐心声的平台,他们将自己的 “苦”、“难”诉诸于网络,以期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而广大网民也可借助网络表达同情、愤慨,呼吁“真”、“善”、“美”,从而为社会稳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比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引发了广大网民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激烈讨论,并建言献策,最终引发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促成了相关法律的废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还有“宝马车撞人事件”、“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和吉林“砍手门事件”等,都发挥了网络舆论的巨大作用。由于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强烈的谴责和极度的愤慨,最终真相得以披露,正义得以伸张。

[1]帕特里克·J·孔奇.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J].国外政治学,1989(4).

[2]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34.

[3]罗迪.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4]化建琼.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形式[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1).

[5]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训练功能探析[J].学术论坛,2011(8).

[6]齐百健.民主执政视角内的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9(2).

[7]张晓燕,张浩.网络民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8(10).

[8]王雨燕.网络背景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J].新闻世界,2011(5).

猜你喜欢

网民公民现实
论公民美育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十二公民
现实的困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