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8-15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学校

张 玲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成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拥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队伍稳定的优秀辅导员队伍,对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分别从管理层次、辅导员层次、学生层次真实呈现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挖掘存在问题,着力探索建立科学长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

本次调查发放“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问卷”160份,回收1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75%。调查对象包括一年级学生占33.58%,二年级学生占30.6%,三年级学生占20.9%,四年级学生占14.93%。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对辅导员学生工作的评价、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等方面。发放“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问卷”35份,回收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43%。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辅导员的现状与问题、辅导员的发展与激励机制、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对辅导员学生工作的评价、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等方面。针对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学生工作、考核等方面,访谈了六位管理者。

问卷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问卷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现状存在“五低五高”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1.年龄低,学历高

从调查与访谈的结果来看,辅导员队伍的性别差异不大(男性辅导员占53.79%,女性占46.21%);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态势,其中30岁以下的占61.38%,30-40岁的占31.03%,40-50岁的占4.83%,50岁以上的占2.76%;最高学历为研究生的占95.7%,大专与本科学历的占4.3%。

2.年限低,满意度高

据调查,辅导员工作年限2年以内的占50.7%,3-5年的占27.4%,6-10年的占15.1%,10年以上的占6.8%。从学校管理者、辅导员及学生三个群体来看,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都非常高,58.34%的管理者、62.34%的辅导员、45.37%的学生都认为辅导员的工作非常辛苦,效果好,同学们满意度很高。

3.收入低,负荷高

91.8 %的辅导员认为现有的经济收入偏低,98.14%的辅导员认为工作非常辛苦,负荷过大,既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心理疏导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工作,专职辅导员还要抽出大部分时间完成学院、学校交代的专项工作,如学院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党员发展工作、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等等。

4.职称低,压力大

辅导员的职称普遍较低,调查结果显示,职称为助教的占60%,讲师的占35.7%,副教授的占4.3%。辅导员虽然走的是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却要花费绝大部分时间从事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而目前的职称评价评定体系更多注重的是学术科研的水平,所以辅导员的工作、精神压力很大,职称、学历提升很难。

5.职业认同感低,队伍流动性大

30.7 %的辅导员认为发展出路不明确,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比较低;46.7%的辅导员认为发展的空间很小,希望渺茫。对今后的打算,10.27%的人非常喜欢辅导员工作,会一直从事辅导员工作,81.33%的人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2-5年后,或转校内行政岗位工作,或考虑继续深造,也有8.4%的人暂时没有考虑那么多,会看情况、看发展而定。

(二)学生工作

1.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关于理想中的辅导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问题,高校管理层与辅导员群体一致认为 “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与“科研水平高”应排在前三位;75.3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沟通交流能力强,具有亲和力”最重要,其次是“工作能力强”占62.07%,再次是“阅历丰富,能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占58.91%。

关于辅导员应加强的培训,管理层、辅导员群体、学生群体都注重“心理疏导能力”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此外48.79%的管理者认为辅导员也应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7.85%的辅导员更注重“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50.25%的学生群体认为辅导员应加强“语言沟通能力”。

2.关于给学生提供的帮助

关于能给学生提供的帮助,管理层、辅导员、学生三个群体均认为 “协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最需要的,同时,管理层与辅导员认为“协助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心理问题”、“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组织各种专题教育,帮助自己树立远大抱负”也非常重要,而学生则认为“介绍为人处理的经验”与“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层与辅导员认为“代表同学利益与学校有关方面进行沟通”是最不需要提供的帮助,而学生则认为 “组织各种专题教育,帮助自己树立远大抱负”与“协助自己与同学的关系”是最不需要的。

3.关于学生工作的评价

对辅导员的评价,管理者、辅导员、学生三个群体的评价一致,最满意的是“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最不满意的是“深入学生情况”和“助困解惑是否及时有效”。

4.关于教学任务的承担

对于辅导员是否承担教学任务,管理层与辅导员群体意见一致认为应承担教学任务,58.91%的学生则认为辅导员不应承担教学任务。

若承担教学任务,管理者、辅导员、学生三个群体认为辅导员最适合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5.关于思政教育措施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力度的有效措施,45.34%的管理者倾向于主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48.3%的辅导员与47.1%的学生则认为班团与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最有效。

(三)工作考核

51.2 %的管理者、42.15%的辅导员、52.46%的学生认为对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定期考核非常有必要;52.34%的管理者、65.41%的辅导员、56.38%的学生认为在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加入学生评价环节非常必要。

(四)激励机制与发展前景

对于提高辅导员成长成才的优化激励措施,“评职称”的占44.1%,“职务晋升或享受职级待遇”占18.24%,“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占17.16%,“适当增加收入”占11.2%,“领导重视和扶持”占7.2%,“多岗位锻炼”占2%。

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前景,45.2%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一个普通的管理岗位,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30.08%的人认为 “辅导员工作只能发展成为一种职业化的管理”,12.51%的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可以实现职业化,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10.14%的人认为 “辅导员工作不可能实现专业化”,也有2.07%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职业化、专业化”。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根据问卷与访谈调查结果,针对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以事业来凝聚队伍,以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为建设方向,以制度促进建设,以体制健全与完善作为保障,努力探索适合时代发展与学校改革相适应的辅导员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以事业凝聚队伍,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

高校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角色定位、素质要求,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制订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完善各种体制,使想干事者有平台,能干事者有条件,干成事者有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努力做到以事业凝聚队伍。

(二)明确定位,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领导和管理体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首先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身份、工作职责、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定位,同时学校应站在人才培养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

(三)健全机制,统筹协调,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1.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

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从宏观层面在政策、平台、经费等方面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各二级学院应从微观层面在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培养与发展、生涯规划的制定与指导、日常工作考核等方面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2.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应以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为主线,积极开拓辅导员培养与发展的多重渠道,努力造就一支具备教师与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素质过硬、富于创新、业务精通、结构优化的辅导员队伍,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专职化发展方向

视辅导员工作为职业的,可按照职业要求的相关从业标准,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项终身的事业来从事,在其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大学生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

(2)专业化发展方向

喜欢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领域的某一研究方向有所专长,且乐于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辅导员,可按照学校提供的平台、条件、政策,积极主动地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3)专家化发展方向

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定年限且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积淀了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后,这部分人员可考虑往“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力争在国家、学校的各项政策支持下能够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使辅导员工作真正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3.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奖励、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辅导员队伍,无论从经济水平,还是从学历、科研、职称层次,都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本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与渴求,可以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培训机会、转岗、各类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激发起辅导员工作的热情与激情,更好地搞好学生工作,从而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张才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特殊要求[J],教育与职业,2011(36).

[2]朱立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个三”路径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3]周凌艳.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学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学校推介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