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杰克·伦敦后期小说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3-08-15唐俊莉

关键词:研究者伦敦文学

唐俊莉

(东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8)

杰克·伦敦的作品早在1919年就被翻译到中国,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伦敦的前期和中期小说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可,但是其后期创作容易被人们忽视,这就导致我们不能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对作品的接受也会有所影响。

一、伦敦后期小说在我国的接受情况

伦敦后期创作的优秀作品,除了“田园三部曲(《月亮谷》、《大房子中的小女人》和《毒日头》)”之外,还有《深谷猛兽》、《魂游》等中长篇小说和《墨西哥人》、《强者的力量》、《水孩》、《塞缪尔》等短篇小说。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才开始对伦敦的这些后期作品进行翻译,但是这些小说在我国的接受情况并不理想。首先,在一些比较常见的文学教材中,有一些具有“一锤定音”的影响力的人出来否定它们,认为《毒日头》是伦敦的创作由鼎盛期转入衰败期的标志,《毒日头》和《月亮谷》都是作者在看不见社会斗争的光明时做出的反应。[1]类似这样的庸俗社会学者和评判者的思维,逐渐成为评价伦敦后期创作的套路。[2]他们将伦敦创作出现衰退归结为作家在生命后期脱离社会斗争及工人运动而带来的影响。他们认可部分西方学者的观点,认为精神空虚是伦敦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其次,我国能对伦敦的后期小说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学者非常少。多数研究者仍然是按照原来的文学史理论,没有对伦敦的后期小说进行研究和分析。最后,在我国,有很多人针对伦敦作品进行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但是,以伦敦的后期小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者非常少。很明显,对伦敦后期小说的研究与其在文学领域中所占有的地位是不成正比的。

二、伦敦后期小说在我国的接受并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由于五四运动和革命战争时期语境的影响,伦敦的后期小说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翻译。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对于外来的文学能否接受、如何接受、接受哪些部分,取决于接受者是否具有特殊的素质,或者具有强烈的需求,希望能够开阔视野。大多数的接受者往往都是根据历史需要,选择和自己的需求比较接近的作家的作品。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转型阶段,需要一些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改革或者文学转变的作品。在革命战争时期,文艺的实用性质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伦敦的《深渊中的人们》和《铁蹄》等是偏向于社会批判方面的作品,所以就成为翻译的重点。伦敦的后期小说具有田园主义特征,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不符,不能满足当时的审美需求,所以就没有受到国内翻译人员的重视。

建国以后 我国接受者的语境和视野有所变化因此,伦敦的后期小说开始被翻译和出版,但是仍然没有受到重视。虽然和前期的惯性接受观念有联系,但是主要还是此阶段文学批评者的引导存在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前苏联对文艺批判的影响也是有关的。当时,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大多是借鉴前苏联,并且以他们的评价作为标准,因此对伦敦作品的评价没有创新之处。

近年来,我国研究者评价伦敦作品的角度越来越多,但是对伦敦后期小说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后辈进步的基础,他们对伦敦小说的评价,引导着后来的研究者。新时期,研究者中很少有人能有所突破,大多数研究者接受了前辈所有的思想和定论,延续着原有的思想。

三、对伦敦后期小说研究的展望

伦敦的思想和创作极为复杂,后期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等发生了巨大转型,如果忽视或者否定伦敦文学生涯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就会对伦敦作品的接受有所影响,最终就会误导读者理解伦敦。笔者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从多个方面对伦敦的前期和中期作品进行深入探索,并且将眼光投向当今社会,增强伦敦后期小说的影响力,最终实现对其作品的多方面、深层次的解读。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解放思想,客观认识以往伦敦研究的得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伦敦的后期小说之所以被贬低、被忽视,主要是批评者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古老守旧的批评方式非常依赖,对伦敦后期小说的评价存在很多偏见。[3]历史语境的变化多端,以及读者或评价者思想、审美等水平的制约,都会导致对作品的误读。

第二,应以联系的眼光考察伦敦的文学生涯,既要充分认识伦敦思想和创作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也要体悟前后的统一性,理清发展变化的轨迹。比如,可以尝试梳理伦敦的社会主义信仰、超人思想、自然观等的发展轨迹,及其在后期创作中的文本再现方式,总结变化规律。

第三,避免印象式批评,立足文本,在不断的积极阅读实践中探究伦敦作品的文学性,真正深入伦敦的文本世界及其内心世界。伦敦的许多后期小说在思想主题和艺术技巧方面具有创新性 他分别于1912年和1916年接触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作品,之后创作的《赤物》、《夜生》、《塞缪尔》等作品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变化。在这些作品中,他着力于探讨自我、人格分裂、无意识等主题,呈现出很强的内倾性,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因子,艺术境界大为提升。然而,有的研究者往往未能细读文本,而是印象式地附和“伦敦生命后期思想蜕化和艺术表现力衰退”的说法。

第四,尝试多维解读,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伦敦研究的一个误区在于,很多研究者认为他的作品在“美国作家中最富自传色彩”,因而往往以其于1909年出版的作品《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的自杀为依据,认定那就是作家对自己以后要自杀的预言,从而得出伦敦自杀的结论。[4]在“田园三部曲”中,伦敦集中探讨了自然生态、女性解放、开拓边疆等问题。因此,可以尝试从女性主义、生态批评、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等角度对这些作品做出多维解读。伦敦阅读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作品之后,创作了一些具有艺术创新性的作品,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在我国仍然是一片空白。

第五,具备国际视野,走向世界。伦敦的后期小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要进行借鉴和学习。

1910年前后是伦敦思考自我人生、自然生态、社会正义的又一次冒险,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个崭新阶段。后期创作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学术界对其后期作品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国的伦敦研究依然任重道远,尚需我们激流勇进,不断开拓,在立足文本的批评实践中真正体悟伦敦作为美国文化英雄和文学巨匠的独特魅力。

[1]付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2]吉林师范大学,等.外国文学(欧洲美洲部分)(第三卷)[M].长春:吉林师范大学出版社,1963.

[3]Labor,Earle & Jeanne Campbell Reesman.Jack London(revised ed.)[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4.

[4]Nuernberg,Susan M.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Jack London[M].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95.

猜你喜欢

研究者伦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去往伦敦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伦敦畅游记(一)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