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与动漫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
2013-08-15代钰洪
代钰洪
(成都大学 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思维为核心,高投入、高产出的环保节能的新兴产业,发展动漫产业符合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要发展动漫产业,不仅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更要不断借鉴外国培养动漫人才的优秀经验,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 我国动漫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动漫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国家已经提高到了关乎国家经济实力的战略高度,我国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力度在近几年也逐渐增强。从2004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来推动国产动漫,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政府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的前提下,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增加。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报告得知,2020年前,我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新增培养大量紧缺专门人才,其内容涵盖16个大项,62个子项,在《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中,名列榜首的是数字出版、游戏动漫、版权保护、网络信息服务等创意策划管理人才,到2020年预计新增需求150万人。
二 动漫产业及教育现状分析
动漫产业的主要盈利点是在音像制品和动漫衍生品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文具的销售额为人民币600亿元,其中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但是,由于中国动漫原创性不足,动漫产业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量动漫作品的产业链无法建立,导致中国自己或合资的原创动漫作品仅占中国动漫市场的10%,而日本动漫产品却占据了中国动漫市场约60%的份额,欧美动漫产品占据了约30%。悬殊的数字足以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分析动漫人才需求、就业现状和人才培养特征,我国动画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短缺给动漫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动漫教育现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项特征:
(一)动漫产业链后阶段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动漫产业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特别是动漫产业链后阶段的人才更为短缺,以动漫产业归类为标准,动漫产业人才需求链具体可分为以下六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然而我国动漫教育基本停留在产业链前端,主要以动漫理论知识、动画原理的理解和认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动画制作,几乎无法从事专职的游戏开发和游戏营销职业,所以,动漫产业链后阶段人才的培养相对缺乏。目前产业链前段的毕业生就业需求大约只有10万人左右,因此,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结构的单一性成为影响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动漫新兴技术人才较少
动漫生产的就业岗位从制作流程来看分为编剧、导演、原画、分镜、造型、上色、中间画等,其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3D技术的兴起,中间又包括了3D建模、材质贴图、动画设定、影视特效等职位。这些职位都是动漫专业教育的指向标,动漫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必须跟这些职位贴近符合,才能使动漫专业毕业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就动漫就业职位类别来看,动漫专业教育的指向标落后于技术更新的速度,引发了动漫专业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缺口。如果这些人才培养未能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就会产生这类人才需求的缺口。
(三)复合技术与设计人才短缺
与庞大的需求市场相比,国内动漫专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保守估计,我国动画片存在20万分钟的缺口,这意味着要有2.5万名动漫原创人才,而辅助性人才的缺口更是高达8~10万人,仅在上海动画人才的缺口就达到3000~8000人(数据来源于北京晚报2011年10月27日版)。另一方面,全国现已有600多所开设有动漫专业的高校,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拥向市场,动漫专业就业率持续下滑,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表示,中国动漫缺的不是中期制作环节人才,而是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也就是说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等环节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北京动漫游戏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春刚表示,导致动画毕业生无法就业同时市场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与产业的脱节,“高校应届生往往是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实力的人才。”
中国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2009年发布了10大就业困难专业,其中动画专业以“本科毕业生半年后22.5%的失业率、平均月薪2359元”高居榜首。自2008年以来,动画专业已是二度进入“失业率最高专业的前10名”。一方面动画企业求才若渴,而另一方面大量动画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的动漫教育隐藏着什么问题?
三 提高动画人才质量的培养模式分析——以成都大学动画专业为例
动漫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实用”,对于高层次动漫人才的要求除了需要实用还要具备一定的高素质。单纯的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说缺乏进行实践教育的资源,势必造成人才的培养过于单一化,培养出的或者是技术工人,或者目标太高,不能达到市场的人才需求。成都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因此,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多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动画培养模式加以理性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大纲;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及培养目标因材施教,突出人才培养方式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最后培养出更多优秀实用的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人才,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科学定位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动画不同于美术、计算机学科,与艺术设计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动画专业更偏重于影视类学科,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重点院校的成功经验证明,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其本质不在于“画”,而在于“动”。在构建动画教学体系时,学生不但要知道怎么动,更要知道为什么动、往哪动,还要动得美观、动出特点、动得符合规律、动得符合影视要求,方能理解动画的精髓,才能学到真正的动画。
(二)良好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保证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动漫产业优秀人才欠缺,特别是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奇缺。由于高校政策决定了有能力没文凭没职称的人无法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现有人才入手,加强校企合作,院校互访,开阔教师眼界;鼓励产学研结合,重视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选送教师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方法提升动画师资队伍的质量,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三)完善的教学大纲是专业建设的根本
完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不只是安排课程及每门课程多少学时,不应该注重每堂课讲什么、用什么教材、留什么作业,而是应该规划出每门课应该包括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怎么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且留给教师更多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空间。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制定符合动漫创作规律、市场规律、教育规律的一整套衔接连贯的课程体系。
动画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我校动画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和科学的课程体系,该培养方案的具体做法: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学好专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动手能力;三年级根据课程体系要求,部分课程开始进入实习、实训基地接触实际的科研项目,进行“做”中学,并进行团队能力的培养;大学四年级是学生实际能力提升阶段,让学生进入企业项目实践环节进行实战演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同时进行)。通过“2+1+1台阶式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两年学习基础课与专业课,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后两年注重在具体项目的实训、实战中对学生创意、策划和统筹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动画领域应用和原创项目实战能力,鼓励学生将实践教学和就业及就业实习等密切结合,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培养方案大大提高了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充足的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消化
以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带动学科专业的发展,注重动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动漫产业和影视产业一样,都是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很多涉及到美学等其他学科方面的问题无法直接从传统理论中找到具体答案,而更多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领会到根本内容。动漫教育需要对传统教学结构的更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入到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组建创作团队,用实际案例来带动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学习。
我校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围绕学校“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成都动漫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我国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特征,改革动漫专业传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整合校内资源、行业资源、政府资源“三个整合”为核心,在构建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动画复合人才培养主要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以“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力”和“极强动手能力”为导向,依托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1)采用“课堂+项目实训+基地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研、产一体化;(2)以政府机构、企业为依托展开培训,建立成都市动漫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为成都市服务性外包企业输送高素质动漫制作人才;(3)创新传统的“3+1”办学模式,创建“2+1+1台阶式提升”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模式的先进性;(4)通过学生创意团队的组建和孵化结合“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等学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管理、策划、团队协作能力;(5)通过对编导、史论、策划、营销课程的建设完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6)完善动画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切实提高动画人才培养质量;(7)通过教学改革打造一个开放式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训平台,为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示范性。采用“课堂+项目实训+基地实战”组织教学,真正实现学研产一体化。通过“学生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和“课堂教学+项目实训+基地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师的动画原创研发或外包加工项目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机会直接参与到高端的科研项目中来,熟悉动画创作的前期策划、中期设计制作、后期市场开发的完整产业链的流程,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模式能避免单纯课堂教学的“空对空”,从而缩短了学校培养和企业要求之间的距离,解决了当今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五)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有利于成果的转化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结合“课堂+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避免单纯课堂教学的“空对空”,让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能接触到外面的实际生产项目,了解动画创作流程,培养出更佳的职业素质,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行业领域需求为指引,建立学校企业双方共建联动机制,坚持动画专业发展与行业领域发展紧密相连,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人才培养与行业管理部门及动漫企业紧密合作。我校动画充分利用落户我校的“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都市数字动画原创中心”、“成都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引入两家动漫公司进入校园,校企共建了“动画实训基地”等资源,推进动画专业的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着力构建“课堂教学+项目实训+基地实战”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为成都市、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体现和发挥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辐射及示范效应。
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从整体来看,动画是一门综合学科,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造成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缺乏。针对这一现象,文化部与教育部按照市场需求和动漫产业发展趋势,着力完善动漫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全面推动动漫人才的培养,采用教学模式改革、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示范中心等等方式努力实现动画人才培养达到高素质应用型标准,满足动漫人才市场及产业链的需求。只有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学校认真负责,按照市场规律博弈,结合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完善充足的实践基地,搭建实效的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市场中占得先机,我国的动漫产业才会逐步走向辉煌。
[1] 赵克林.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9).
[2] 章开沅.教育改革与培养高素质人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3] 刘长万.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我见[J].知识经济,2008(8).
[4] 陆锐,李慧莉.西部大开发中人才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3).
[5] 王华丽.培养动漫人才的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院校对动漫人才培养之二[J].才智,2011(33).
[6] 郭子飞.振兴当代国产动画的思考[J].文艺生活,2009(9).
[7] 闫实.浅谈动画的艺术性和技术性[J].电影评介,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