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藏区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3-08-15陈雅莉

关键词:藏区英语专业专业课

陈雅莉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逐步成为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外语,各地高校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程,并且陆续开办了英语专业。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最大的藏区,藏区高校担负着为地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任,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也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甘孜藏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搞好高校的专业英语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四川民族学院,是于2009年由原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改建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院校,是甘孜藏区唯一的本科院校。学院的民族性、师范性、地方性特色鲜明,设有汉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政法、经济、管理、英语、数学、旅游等十几个教学系(部)。学校的英语系成立于1989年,主要为藏区基础教育培养英语师资,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英语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2009年学校由大专升格为本科学院,英语专业也开始扩大招生,并向藏区以外拓展生源。目前,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资料和基本设施不足

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学校位置偏远,消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设备建设发展速度缓慢。学校图书馆和英语专业资料室的资料有限,有关专业英语书籍较少,不能满足师生学习需要。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所需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因此一般都只能进行大班教学。五六十个学生挤在一个教室上英语课,包括上英语口语和英语精读课,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课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

甘孜藏区离内地比较远,气候干燥,又由于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一些高学历的英语人才不愿意到藏区工作。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的学历偏低,又比较年轻,拥有高级职称的不多。许多老师更愿意教公共英语课,而不愿意承担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上公共英语课的老师一周有20节课,上5个班的平行课,只需要备2次课,就可以重复上一个星期;上英语专业课的老师一周要上20节课的话,一般就会涉及2~3个科目,一周需要备5~6次不同的课,但他们的课时费收入并不会因为备课工作量的不同而有什么差别。课时费的级差是按任课教师的职称来划分的,并不考虑备课工作量。因此,英语专业课教师缺乏教学工作积极性。由于备课工作量大,又导致专业课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搞学术研究,而没有研究成果则无法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部分英语专业课教师已经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三)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评价方式也需改进

英语系每年都开展教学观摩和自主听课活动。通过观摩教学发现,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每一个单元一般都包括热身活动、单词讲解、课文难句分析、课后练习等环节。教学中,教师讲解用的时间多,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少。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反复举例说明;有的教师逐句翻译课文,而从不向学生提问。学生忙于记笔记,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走,课堂气氛沉闷。

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正由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渡。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目的是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从而及时调整计划,改善教与学的策略,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许多教师对形成性评价还不甚了解,认为记录学生平时成绩就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全部,而评定平时成绩就是看学生平时上课的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学生便以为想要平时成绩好,只要上课不迟到、不旷课,老师提问时举举手,课后能够写完作业就OK了。有的学生上课来了,如果老师不点名或者点名过了,到第二节课便离开了。教学中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发展,对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

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四川内地,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要差一些。许多内地高中英语教学重视的一般是语法、阅读,英语口语和听力练习很少,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明显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来自甘孜州和凉山州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就更差一些。部分藏族学生的英语基础只有初中生水平,个别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英语。大多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又缺乏英语学习动力,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

二、对改善英语专业教学的建议

(一)加大建设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学校应加大对英语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切实改善英语专业教学的硬件设施。增加专业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并及时更新和添置有关教学设备。图书馆和学校的有关网络教学平台,应该进一步增加和丰富英语原版资料,以满足专业英语教和学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缺乏教学工作积极性,教学改革就难以推进,教学质量就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为了稳定英语专业课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学校应该给予英语专业课教师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要大力支持他们到校外甚至国外进行短期的进修学习,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有关专业培训学习,同时鼓励他们加强业余学习。其次,要鼓励和动员公共英语教师积极承担英语专业课教学工作。第三,改革课时费计算办法。只上一门课程与同时上二门或二门以上课程,其课时费计算标准应该有所不同;同时,在同等职称条件下,英语专业课程的单位课时费应该略高于公共英语课程的单位课时费。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

实践证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外语教学的理想模式。外语教学主要不是教给学生有关语言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习者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使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而课堂内外都应该大量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要多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上,着重操练重要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只讲解单词和句型。鉴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可实行有计划的分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丰富教学评价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用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来鼓舞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学好专业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注意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的得失,不断反思总结,从而不断克服学习的困难,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有所获,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仅用某一次考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不应该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事。英语专业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学习的特点,探索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学生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差异采取适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

三、结语

甘孜藏区民族高校的建设发展与藏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有紧密的联系,英语专业的生源带有民族地区的特点,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队伍建设也面临更多的困难。分析藏区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改进的措施,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相信随着藏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藏区高等教育也将随之得到健康发展,民族高校的英语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也会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1]文旭,张绍全.当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2]许华琼,胡中锋.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J].理论与技术,2010(1).

[3]陈立乾.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9).

[4]毛福林.甘孜藏区基础教育现状与思考[J].课外阅读,2010(1).

猜你喜欢

藏区英语专业专业课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