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初探

2013-08-15

电子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计算机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等要求。这对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规律和特点,创新职教教学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及课程设置呢?关键因素有四个:教学目的、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条件。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理论研究和系统开发,而应注重于一些基本技能的应用。因此,计算机教学应侧重于计算机应用知识与基本要领的掌握,侧重于基本方法的训练及计算机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及其相关能力

在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非常薄弱,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并且存在着厌学现象。他们的知识水平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接收技术非常深奥的、纯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所以,中专学校的教育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专学生发展的需要。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关键能力为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德国职教专家费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的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所以应该开一些社会实践类的课程,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实行理论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知识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这样最好与企业相结合,或者学校自己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教什么内容呢?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走入家庭,以及电脑培训方式的社会化(普通职高、短期培训等),大多数学生、在职职工、干部,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电脑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等)的社会需求将会逐渐饱和,而行业性质或专业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对短缺,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分层次教学,在满足一些要求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大就业班学习专业知识的力度。现在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多也只有3年,有的甚至2年的时间。学生在第一年时间学习的知识,由于版本不断的升级到第三年时也许已经落后,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或者考察一下社会培训班的办学经验,办一些短训班,使在平时所谓“吃不饱”的同学再补充点“营养”,使学生的知识根基更加牢固。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能力为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计算机课程设置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从而使专业课程具有了明确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态度。因此,学校可以跟据自已的情况,大胆起用校本教材。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校本教材的编写: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

教材编写的原则:把国外职教先进理念与我国职教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动中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思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可扩展性。

教材编写的特点:重案例,轻理论;重能力,轻知识;重操作,轻系统;重实作,轻讲解。改革知识性、系统性、规范性、完整性等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不要将课程的所有命令、所有参数、所有功能、所有注意事项都写完;不要写成软件说明书或使用手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间。

教材以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本教材又要体现职场安全和健康的内容;教材大量突出训练方法,具有大容量的训练内容;教材将体现对学生的能力鉴定;

教材编写的结构:以任务驱动式的模块化编写方式,图文并茂,能用图示就少用文字,放弃以知识连贯的章节编写方式,避免大篇幅的文字描述,简单的尽可能少讲,更多地给学生留出练习空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模块

以专业能力标准为模块依据,强调综合能力,突破知识界线,一个模块能完成几个功能任务。主要写明:本模块包涵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能力,解决什么问题,掌握什么操作,完成什么会务等。

第二层:任务

将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组成一个完整任务,一个任务可大可小,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项功能。明确提出本任务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要完成的具体操作,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巩固能力。

第三层:活动

在任务中贯穿活动,做到讲练结合,含想一想、做一做、练习与思考、上机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和消化本任务的知识点。

四、教学条件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师资条件和实验条件。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问题。面对IT业的巨大诱惑,一般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大多不愿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当老师,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严重短缺,教师教学负担过重,这无形中牺牲了教学质量,降低了学术水平。因此学校必需要求计算机教师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同时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二)大力改善计算机教学环境在硬件环境上下功夫。应将多媒体教学设施引进机房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建立集教学和上机功能于一体的大多媒体阶梯教学机房。

总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实施者的知识、能力和认识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改革的成果,同时也是受当时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受各种条件限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邓民瑞.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2]李利鹏,张景.信息技术教学三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HTTP://NEW.SOHU.COM网站.

[4]HTTP://TECH.SINA.COM.CN网站.

[5]http://www.cvae.com.cn.

[6]http://blog.zzedu.net.cn.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