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
2013-08-15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李晓非
辽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李晓非
计算机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计算机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实际操控能力。而体育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济和体育管理以及社会体育类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正是因为高职体育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院校对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高,对计算机教育的实践能力要求就会提高。但是,很多高职体育院校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将理论知识凌驾于实践练习之上,弱化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学习。笔者主要从当前体育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出发,分析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高职体育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分析体育院校的生源现状
体育院校的学生生源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其综合素质不强,知识储备不足,计算机基础水平不高,且计算机掌握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很多体育院校的学生体育技能较强,但是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性格,对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和主动性,且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而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为学生的课堂学校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另外,由于计算机的知识比较抽象,通过简单地记忆和推理很难进行学习,在实践过程中还具有较复杂的操作性,这让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教学望而却步,不想积极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来。
2.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体育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教学内容的发展跟不上时代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呈现出较落后的趋势。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没有经过改进的体育计算机内容与计算机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实际中能学以致用。其次,体育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还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不配合上,体育院校过分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与学生的专业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有些体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还停留在计算机本身的认识和传统的办公软件学习上,没有对专业软件进行学习和利用,直接造成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的脱节。最后,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搭配不合理,体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理论化倾向,忽视了上机实践的重要性,容易让学生感觉计算机教学的枯燥性,因而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缺乏较强的积极性。
3.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学分离的情况,教师对传授津津乐道,学生对学津津乐道,但学生的学并不是积极地融入到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去,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直接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然后进行记笔记,背诵考试等,学生很少在课堂中深入理解课堂内容,也很少提出问题,即便提出问题,教师也不积极引导,直接忽视,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考核模式不科学
目前的体育院校将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考试为主,上机也只是简单的进行打字操作等,过分强调了理论知识的考核,轻视了实践知识的考核,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也与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产生极大的冲突和不协调。此外,有些高校的考核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机制上,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上机实践进行考核。,忽视了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大大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了反感心理。
二、分析如何促进体育院校计算机趣味性教学
1.课程和教材设置和安排
(1)恰当处理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安排
体育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word等办公软件的操作和一些语言教学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但是,高校要合理处理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安排,正确处理好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只讲解不上机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运用,弱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上机不讲解,达不到课堂有效性的目的,也浪费了一些课堂时间。一般情况下,将体育院校学生的理论课程和上机课程安排为1∶1的形式,不仅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新鲜感,爱上计算机课程,使得学习效果得到良好发挥。
(2)构建符合学生的课程体系
体育院校要积极从学生的专业性质和需求出发,构建符合学生专业应用需求的课程体系,让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课程有效整合,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方面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同时,体育院校可以通过采取必修和选修的方式,指导学生积极选择与自己专业相挂钩的计算机课程,促进计算机教学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发挥。其次,体育院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彰显体育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比重,让计算机课程体系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计算机课程的趣味性的突出。总之,体育院校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的发挥。
(3)编制适合学生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巨大,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载体,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体现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教育者要与时俱进,编制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教材,精心为学生选择时代需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教材不仅要在传统体育计算机教材中积极创新,还要保持一定的重点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稳定性。计算机教材中最应该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工作原理等;第二是计算机领域中出现的较新知识,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网络知识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体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认识学生的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扬尖子生、优秀生的特长和优势,还要顾及到困难生,中等生的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才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自己的发展,也才能促进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发挥。首先,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综合情况进行分组。其次,对每一个小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体现不同小组的不同知识广度、深度和难度。通过分层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竞争趋势,也深刻认识自己的进步情况,形成较强的自信心,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2)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拓展自己的个性思维和能力,形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在最感兴趣的领域和最有灵感的方向上积极奋斗,勇于探索,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体育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顺着学生的独特思维、性格等个性化特征引导,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进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适合社会的计算机新型人才。
3.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体育院校要积极发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辅助手段的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黑板粉笔讲授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这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体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教师要充分解放思想,大胆将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引入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自制一些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一些重点难点,也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加快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为学生构建在网路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系统,也是可行之策。
(2)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体育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乏味的教学课堂变为有趣生动的教学课堂,就要积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开放式课堂模式的重要作用,开展启发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直接灌输式模式,这种模式直接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当今社会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要以启发式、开放式为主,在教学中促进学习方法的导入和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懂得学习方法在终身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打字比赛、编程比赛、排版比赛等活动方式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并在评价中以积极鼓励为主,消极评价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增强信心和自尊心。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体育院校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理论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要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高校体育院校要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努力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宋胜女.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02).[2]王彦新,孟卫华.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
[3]吕健雄,刘永帆.关于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应用方向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9(24).
[4]魏娟丽,雷福民.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2).
[5]蒋小艳.《数据通信》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内江科技,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