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问题及其对策

2013-08-1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教师政治

姜 俊

(邵阳学院 体育系,湖南 邵阳422000)

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向全国高校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 号文件),文件中要求:要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把德育、体育、美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也要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学校体育不但要从有形的体育活动形式上,起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要从无形的的体育精神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学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对学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总结与阐述,指出了一些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供了提升的具体途径,期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一 学校体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学校体育能有效培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体育竞技中的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最高追求,这种体育精神是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升华,更能体现体育活动力量、智慧的内涵。体育精神具有极强的感召与鼓舞力,这种感召与鼓舞力不但能正面的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使得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能积极面对生活当中的困境,也形成了中国体育的最高追求——为国争光、团结协作的伟大体育精神。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是中华儿女展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的重要形式。在新时代下,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体育及体育精神这一重要的形式与手段,学校体育能有效培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2.学校体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摆脱枯燥、单调的教育方式,那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个学科当中,学校体育也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这一使命。意志品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意志品质的教育,能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体育活动的特征,决定了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载体,通过在不同气候、环境下参加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能有效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体育锻炼克服畏惧、懦弱等心理障碍,形成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3.学校体育能有效增进学生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个体对共同行动或者规则的认同度,他是合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彼此善于合作,一个集体才能彼此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乐趣。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普遍缺乏协作精神教育,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个体的评价,缺少操作性强、科学的集体评价方式。所以,造成协作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而学校体育活动集体项目居多,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团队意识进行培养,完成对学生协作精神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彼此协作,相互鼓励,通过比赛展现个人的协作精神与协作意识。

4.学校体育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有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理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源于对压力的不适应,以及缺少解决压力的办法,这是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活改善的同时,个体也必须面对生活、职业等带来的各种压力。由于家庭状况、就业、学业造成的压力也无处不在。在残酷的社会压力下,大学生必须学会竞争,通过合理的竞争脱离困境,减小各种各样的压力。在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中,活动的组织者通过规则调动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同时,要让大学生对竞争的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使是失败了,把查找原因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怨天尤人,埋怨裁判不公等。学校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正确对待体育活动中的胜利与失败。越来越多的体育活动,努力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竞争意识进行拓展与延伸,把竞争的意识延伸到其他学习与生活当中。所以,大量的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升与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手段。

二 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少对学校体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大部分实行大学辅导员管理制,而绝大多数辅导员是近些年入职的新教师,年龄小、阅历浅、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很难把学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经常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各种文件精神,处于青春期的年轻大学生对这一枯燥、单调的学习形式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起到实效作用。对学校体育、体育精神理解不够,没有意识到在体育活动中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了学校体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这一功能。

2.学校体育课程不能完全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受前苏联学科体育课程体系影响较深,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特别是个体技能的提高,体育课衍生为专业的身体素质训练或者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与考核体系中普遍存在“两重两轻”现象,即“轻知识、重技能,轻思想、重技术”,而一些能体现团队意识,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项目开设较少,所以,学校体育课程还不能完全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3.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

传统的体育专业教育,使得高校体育教师过分的重视个人的运动技术与教授体育技术的能力,对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重视不够,在实施体育活动过程中,把完成任务作为目标,鲜有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限。

4.高校体育活动组织与学生管理脱节

分工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与趋势,分工协作是社会管理能力的主要判断标志。高校管理也应遵从这一原则。但我国高校实行专制辅导员制,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生活、思想政治学习与监控;大学内的体育活动一般是由教务部门或者专门的大学体育工作部组织,负责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务部门或者体育部是主导部门,而这两个部门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所以,造成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开展。表现出在体育活动当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明显。暴露出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各个部门不能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开展的弊端。

三 提升策略

1.明确学校体育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各个高校要明确提出:把体育活动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手段,要求在体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在活动当中详细制定每个环节教育的目的与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建立起以体育活动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基地等。

2.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团队意识与拼搏精神,能很好的体现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制定科学的方案与规则,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拼搏精神。

3.改革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的目的是把大学生塑造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不能只进行技能与技术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树立团队意识观念。

4.增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体育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其次再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能只有高超的体育技术,还要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但专业技能突出,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5.统筹协作安排体育活动

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管理部门要主动与高校教务部门或者体育部联系,明确提出,在活动的过程中,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活动的一个具体目标,并拿出有操作性的建议与实施方案。也可以通过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这一机构,协调校内各部门,在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教育与开展。

四 结 语

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一致性。所以,学校体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一功能不容忽视,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者要很好的利用这一阵地,努力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要更好地实践学校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与学生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学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改革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师政治思想素养,统筹协作安排体育活动。

[1]陆建旺.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体育思想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8):331 -332.

[2]王武慧.于强身中强心——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J].作家杂志,2007(11):172 -173.

[3]许 燕,王 芳.教师健康人格促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靳 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教师政治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