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的症状与护理

2013-08-15金万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艾滋病报告病人

金万波

(吉林省临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临江 13460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1 艾滋病传播途径

1.1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1.2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

2 艾滋病流行趋势

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受影响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其中突出一点就是,在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中,60岁以上男性明显增加。此外,职业为学生的报告比例增加,同性性传播快速上升。由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发布的《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显示,2000-2011年1-9月,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中,50岁及以上年龄组报告数增加明显。其中,50~64岁年龄组人群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构成比在11年间增加7.5倍,从1.6%上升到13.6%;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构成比在11年间增加约20倍,从0.34%上升到7.0%。

《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显示,全国现有78万艾滋病毒感染者(PLHIV),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约34.3万人。

3 艾滋病的四期症状

3.1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3.2 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3 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A.淋巴结肿大。B.全身症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C、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D、典型的艾滋病期。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2)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3)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3.4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

4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策略

4.1 绝望心理。这是患者共同的心理特征,病人一旦知晓身患此症,病人要直接面对死亡,首先滋生的就是恐惧,继而产生绝望心理。

4.2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患者最大的心理障碍,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认为自身对公众造成了威胁,遭遇到公众甚至是亲人的冷落、漠视,没有正常的亲情与友情。

4.3 报复与仇恨心理。不是每个患者个体都有这种心理,一旦患者滋生报复和仇恨心理,将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凡滋生此种心理的病人,究其原因多来自于染病的根源、周围人群与其相处的和谐程度。

4.4 认可与失望心理。这两种心理都是病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以后,随之而生的心理状况;患者渐渐接受患病的事实,心情日趋平静,愿意接受治疗。但因患者个人体质不同,治疗效果的好坏也不尽一致,有的病情恶化,消极等待死亡来临,此种心理亦即失望心理。

5 护理策略

5.1 尊重病人,保护患者的隐私。作为护理人员,要尊重和爱护患者,帮助病人建立求生信念,应将其实际情况告知与其有着亲密接触的父母、配偶、子女,不能在无关人群中大肆宣扬患者姓名、家庭住址、病史、生活史,争取得到患者的信任与配合,目的就是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帮助病人建立起自信,摒弃自卑心理。

5.2 加强护患间的真诚交流,以语言和行动温暖感染患者: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多为女性,与患者的沟通顾虑重重,而性传播又是其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与病人交流指导的时候,这是一个难题;作为护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自身特有的医学道德修养要求自己,以自身得天独厚的女性情怀来关心爱护每个艾滋病患者,关注其病情发展,关心其生活状况,诚心而正确指导其安全性行为。

5.3 密切关注患者各种言行及表现,认真研究患者心理:患者的各种言语、表情和行为往往是其心理特征的表现,护理者要耐心听取和揣摩、仔细地观察,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其可能发生的行为要有尽可能的预见,做到防患于未然;若有不良状况发生的迹象,及时与患者沟通,同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思想开导工作,尽可能排除心理障碍,使其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求生的欲望,以免产生过激的如报复、自杀等行为。

猜你喜欢

艾滋病报告病人
谁是病人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报告
病人膏育
报告
报告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