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8例儿童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2013-08-15缪小勇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过敏原荨麻疹特异性

缪小勇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湖北 鄂州 436000)

慢性荨麻疹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可由各种内源性及外源性致敏物质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占总人口14%~20%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荨麻疹[1]。为了分析儿童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系,我们对25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的血清进行了特异性Ig E(specific Ig E,sIg E)和总Ig E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5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均来自我院门诊。男123例,女135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5岁,平均6.45±2.52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1年。所有病例临床诊断均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均为全身反复出现风团、瘙痒持续6周以上,排除因压力、日光、寒冷、运动等物理因素所致的荨麻疹,不伴有其它过敏性疾病,且所有患儿血液标本采集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2周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1周内未外用激素类或抗组胺类药物。

1.2 过敏原体外定性检测:常规静脉采集血液3 ml,取血清检测sIg E和总Ig E。采用MEDI WISS Analytic Gmb H生产的Altergy Screen过敏原诊断试剂盒以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14项sIg E和总Ig E。14项sIg E包括吸入性过敏原7项,分别是屋、粉尘螨,矮豚草、蒿,猫、狗毛皮屑,蟑螂,真菌混合组(点青霉、交链孢子、烟曲霉、分枝孢霉),草粉混合组(柏、榆、梧桐、柳、三角叶杨),律草;食入性过敏原7项,分别是鸡蛋白和鸡蛋黄,牛奶,鱼虾蟹,牛肉、羊肉,腰果、花生、黄豆,芒果和小麦。常规方法定量检测每种sIg E(IU/L),总Ig E<100IU/L 为阴性,100~200IU/L为阳性,>200I U/L为强阳性。

2 结果

2.1 血清总Ig E检测结果:25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总Ig E阳性者224例,占总例数的86.8%(224/258),其中强阳性占88.8%(199/224),阳性11.2%(25/224)。有21例无过敏原阳性但血清总Ig E为阳性或强阳性,15例有过敏原阳性但血清总Ig E为阴性。

2.2 过敏原sIg E检测结果:25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sIg E阳性率为89.9%,阴性率为10.1%;同一血清样品对3种(36.94%)和4种(26.75%)过敏原同时致敏例数最多。见表1

表1 患儿过敏原sIg E检测结果 [例(%)]

25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sIg E阳性种类,吸入组过敏原以屋、粉尘螨(35.3%)、真菌混合组(17.8%)、蟑螂(15.5%)为最多见,食入组过敏原以鱼虾蟹(41.1%)、蛋(32.6%)、牛奶(26.4%)居多。见表2

表2 患儿sIg E阳性种类 [例(%)]

3 讨论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发病机制中主要是由Ig E介导的过敏反应[3]。据有关资料表明,75%以上的慢性荨麻疹是特异性[4]。因此,测定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明确过敏原,对于治疗和预防儿童慢性荨麻疹有重要指导意义[5]。

本观察结果显示,sIg E阳性种类,吸入组过敏原前3位为屋、粉尘螨(35.3%)、真菌混合组(17.8%)、蟑螂(15.5%),可能与居住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本地区处长江中游,气候潮湿、温暖,有利于螨类、霉菌及蟑螂生长有密切关系;食入组过敏原前3位为鱼虾蟹(41.1%)、蛋(32.6%)、牛奶(26.4%),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儿童处于身体发育期,胃肠道发育不健全,消化道黏膜的通透性增高,儿童最早接触的牛奶、蛋、鱼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异体蛋白质,未经分解就直接由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造成食物过敏反应[6]。由于目前对于过敏并没有特定的药物预防,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就是避免接触过敏原[7],血清sIg E检测提示了相关过敏原,有助于荨麻疹患儿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如食物过敏者严格避免进食过敏食物,而吸入物过敏者,尽量避免接触吸人性过敏原。

25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其中对3种(36.94%)和4种(26.75%)过敏原同时致敏例数最高,结果与朱威等[8]报道相一致,提示慢性荨麻疹可同时对多种抗原产生过敏。25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有21例无过敏原阳性但血清总Ig E为阳性或强阳性,考虑患儿对检测项目以外的物质过敏导致血清总Ig E升高,说明再扩大过敏原检测的种类,可以帮助更多的过敏原患儿找到过敏原;有15例过敏原阳性但血清总Ig E为阴性,考虑这15例患儿中,虽有一种或多种过敏原存在,但过敏原与相应的Ig E抗体结合,降低了血清中游离Ig E抗体,导致总Ig E为阴性,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除免疫机制参与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物理刺激、感染(真菌、细菌等)、补体的参与以及Th1/Th2平衡失调等[9]。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高,体外试验不诱发过敏反应等优点。但针对变应原阳性诊断,不能仅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还应配合既往病史,以及体内体外多种实验的结果一起综合考虑来判定。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1

[2]王侠生,瘳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8

[3]毕超,朱慧兰,龚业青,等.慢性荨麻疹常见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比较[J].疑难病杂志,2009,8(11):679-680

[4]乔秉善.变态反应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30

[5]孙仁山.慢性荨麻疹的某些致病因子研究[J].重庆医学,2000,29(5):468-469

[6]张晓云,王建美,朱敬先.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G检测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9):782-784

[7]肖文,余兵.83例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4:572-573

[8]朱威,赵威,赵琛,等.慢性湿疹和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93

[9]张英,项燕.2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 E及总Ig E检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2):113-114

猜你喜欢

过敏原荨麻疹特异性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
大连地区儿童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