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化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3-08-15

电子测试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民主公众政府

袁 征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210098)

1 电子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信息化从根本上说是实现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过程。信息化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的工作效率有了飞速的前进。电子信息化的过程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运用而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崭露头角,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化给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想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过去,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获悉所需的政治经济生活讯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了“第四媒体”。它弥补了前三大媒体的缺陷,克服了地域性限制,大大提升了时效性,更加适应人们的的生活要求。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了解,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网络环境下大众参与度相对较高,门槛也较低。只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就可以借助网络了解所需的信息。信息的网络化使得各类信息资源都可以录入网络平台,方便了人们的查询和阅览。

信息化在革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伴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趋势,无论是政府还是党内事务都不断实现着公开化和透明化。政府和党内事务都展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人们可以较为快捷的实现直接民主的权利。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舆论意见。另外政府的网络平台和党的网络平台都有设立公众参与的版块,真正实现了“问政于民”。

2 电子信息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信息社会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效率,信息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在于它促进了政治效率的极大飞跃。我国的政府机构设立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种机构职能划分还不够明确,这给政治效率带来了些困难。所以有必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电子信息化给我国民主政治带来的影响。

2.1 电子信息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新表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的活动理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过程其实是公民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过程,人民选举出代表自己切身利益的权力机关间接的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去。信息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公民的政治信息量。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渗透,使得各种政治信息可以畅通无阻的展现的人们眼前,传统民主中,人们可能借助于小道消息了解国家政治,这完全失去了信息的真实性,也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团结。政治信息质量的提高对于提高公众的政治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兴趣的提高更加有助于民主监督的实现。现如今,信息实现了双向互动传播,人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转变成主动地获取信息的主体,针对信息的科学与否,人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甚至是批评。

第二,有利于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充分的认识到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列宁和罗莎•卢森堡在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认识一致,列宁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论断。罗莎•卢森堡在《社会改良还是革命?》一文中写道:“首先,民主制是必要的,因为它创立了各种政治形式(自治、选举权等等),在无产阶级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时可以给她充当跳板和支撑点。其次,民主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无产阶级只有在民主制中,在为民主制而斗争中,在运用民主权利中,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和自己的历史使命”。信息是政府决策的来源,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的好坏。1999年起,我国就实施了政府上网工程,各信息主管部门在这个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网站的建立拓宽了公众的参与渠道,人们日渐关注政府的各种动态。

2.2 电子信息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消极作用

第一,网络的匿名性,对政治稳定产生了破坏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产生积极效用的同时,也给政治稳定带来了一些困扰。有些公众片面地以为网络是完全自由地空间,便随意散布不真信息,严重扰乱了网络的正常秩序。网络虽然推崇自由开放,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但是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人们的行为必须要在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范围内,超出这一限定则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当下,西方国家在不断的对我们进行文化冲击,西方的政治观念也在充斥着年轻人的大脑,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主次地位,不可片面轻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立足本国实际,寻求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第二,网络的开放性,对一定民众尚未普及。由于受到年龄、地域、教育程度等影响,一些农民、工人等未能掌握信息技术,这使得民主政治的参与群体尚待扩大。网络虽然具有开放性,无论是什么地位和背景的人们都可以参与进来,但是其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只有靠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教育才能提高网民的数量,真正实现公民平等享有民主权利。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相应群体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获取能力,教育程度高的人能够获悉从何种渠道取得可靠的政治信息,而教育程度相对低的人群很难查询到相关信息。这导致了每个人能获取的信息质量的不均,这种现象一旦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对民主政治建设带来困难。

3 以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带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电子党务,完善我国党内民主政治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党的各项事务的开展都离不开这一有利手段。从党组织到各普通党员的活动都处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党务工作网络化的进程也是我党工作更加透明化的体现。首先要大力提高党员的网络民主积极性,鼓励党员上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监督和管理。对于年龄稍长的党员要进行教育,用信息技术武装他们的大脑,使得他们也加入到网络民主的行列中来,不至于延误电子党务的发展。其次,党内信息要真正实现双向互通机制。目前,我国党内信息的流通还大面积停留在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上,基层党组织的信息要传递到上层党组织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党建工作中的漏洞所在,有必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得以改善。最后,要鼓励党内监督,在普遍实现了党员通过网络办公之后,党内监督的方式也应相应有所调整。党员可以公开发表自己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就党内事务展开平等公平的讨论。

3.2 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我国人民民主政治

政府要转变执政观念,通过网络将政府信息公开。为公众建立多种表达民意的渠道,给公众说话的平台,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只有当民意真正地得到了倾听和重视的时候,才能说人民民主政治取得了初步进展。除了给予公众民主参与的权利外,政府也应对公众凡响程度较高的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予以关注,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权利和质量。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就专门设置了政府信息栏,供公众查询和监督使用。政府网站上便民利民窗口的设立有利于解决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有利于吸引公众眼球,越来越频繁的浏览政府网站和党的网站,同时实现了民众对其工作的监督。政府与公众互动机制的开展,深化了民众与政府的关系,但是我们也能看到仍存在一些政府回应不及时的现象,例如公众提出的建议在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才有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处理,甚至还有不予理睬的事件发生。这在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否则会导致政府失信于民的现象。

[1]吴顺龄:《中国的信息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

[2]《卢森堡文选》(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

猜你喜欢

民主公众政府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