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分析
2013-08-15陈华
陈 华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东区门诊部,214400)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管理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管理方式方便、快捷、高效,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不仅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突破,还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医院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很多医院通过建立和完善门诊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门诊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门诊服务的满意度。现将医院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1 门诊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1 需求分析
门诊信息管理系统应满足下列需求:第一,可通过后台页面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系统有扩充需求时要与之相适应;第二,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就诊信息;第三,为医生开处方或查询病人信息提供方便,提高其办公效率;第四,为医院领导查询医生及病人的诊治信息提供方便;第五,要与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符,须对所有登记的用户进行仔细的审核。
1.2 系统组成
门诊挂号和收费系统是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两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与门诊医生及护士、药房、医技科室等工作站的联系十分紧密。通过网络化连接和管理,形成了旨在提高门诊信息管理质量的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
2 门诊信息管理系统各子系统以及工作站的功能及应用
2.1 门诊挂号系统和门诊收费系统
这两个子系统是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到的环节主要有挂号、预付费、收费以及结账退款等。与以往门诊窗口提供单一服务的情况不一样,在门诊信息管理系统中,门诊窗口可实现挂号、收费的一体化。同时,得益于电子预付费的推行,患者在挂号之后要想享受“一卡通”服务,只需要持有相应的磁卡就可以。可凭卡接受到与就诊相关的很多服务,包括预约、治疗、检验、取药等。此外,患者使用磁卡后可自动划价,大大节省了排队等候的时间。就诊结束后,患者可以很方便的结账退款,从而有效提高了就诊效率,患者对就诊的满意度也能获得很大的提高。
2.2 门诊医生、护士工作站及相关科室
门诊医生工作站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门诊,比如专家门诊、精品门诊、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等。患者通过选择挂完号之后,医生工作站就可以收到相应的挂号信息。各医生享受的权限、承担的责任各有其特点,进入工作站的时候需要输入密码,患者就诊的时候挂号单及磁卡就是有效的凭证。医生可通过电脑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药品、治疗方式、检验手段等进行点击。点击完之后就可显示出处方的总金额,同时还会提示预付款的余额。当医生发现预付款余款已不足以进行检查或取药时,可及时提醒或告知患者。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处方的无纸化,而且费用收取也实现了公开化。
此外,还有门诊护士工作站,该工作站可接受各项预约登记、对治疗以及医技退费进行确认等。此外,门诊护士工作站还具备统计治疗量的功能。患者可在门诊服务台的电脑上使用磁卡对需要预约的检查进行预约,而治疗室电脑可起到确认门诊治疗并执行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先开单付费后排队治疗的现象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样不仅简化了流程,还为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如果有些项目患者不愿意进行检查时,可通过电脑实现退费,这样提高了患者的自主性,有效保障了他们的权益。另外,其他相关科室比如检查、检验科、病例科、门诊手术室、药房等均可与医生工作站和收费系统联网,仅凭一张磁卡患者就可以接受到医院提供的各种医疗服务。不仅给患者就诊带来了便利,也实现了无纸化管理,提高了统计工作量的效率。
3 建立门诊信息管理系统之后从事医护工作的新要求
3.1 针对信息管理新流程加强宣教工作
门诊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之后,与以往的服务流程有了很大的区别。在这种形势下,首先需要将相应服务流程建立起来,接着还要对其加强宣教。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其一,导医要做好引导工作,让患者了解和熟悉整个服务流程;其二,医护人员要针对流程中的具体操作给予必要的解释;其三,各门诊科室还应向患者介绍本科室的实际变化情况并加强解释工作。这样患者才能准确掌握预约地点、检查流程及检查时间等信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效率以及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
3.2 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及技术水平,努力更新工作观念
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医院进行现代化建设、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医护人员不仅要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还要积极学习新的业务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医护人员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敢于接受新的挑战,积极转变观念,争取在信息管理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管理质量。同时,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努力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旨在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电脑操作技能,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此外,还要加大宣传,让患者了解和熟悉新的服务流程,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便利,为新技术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门诊各科室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调
新技术或新系统刚开始应用时,出现各种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在设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步骤过多、项目排序不合理的情况,医生可以就这些问题与信息科进行及时、反复的沟通,努力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通过沟通和协调不仅可以简化操作程序,还能获得医生的认可。另外,发生误操作或故障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医生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为及时解决就诊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减少了患者等候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了便利。
4 系统安全性研究
在门诊信息系统中,存储着很多事关医患双方利益的敏感性数据,在运行的时候医患双方都会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4.1 安全体系结构
门诊信息系统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防止出现篡改或窃取数据信息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提高门诊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门诊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系统安全体系可通过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手段来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还可以采取用户安全管理、存取控制以及身份认证等措施。另外,还应完善安全管理规定,防止非内部指定人员未经许可非法浏览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信息;用户的操作权限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来获得。而通过对存取进行控制,用户可获得某一特定数据对象的操作权限,用户发出的操作请求必须要在定义的权限范围之内,否则系统将会拒绝提供相应信息。
4.2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保护数据的有效手段,一旦数据库出现故障,可通过备份文件进行恢复,这样就为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证。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数据库镜像、登录日志文件、数据转储等三种方式来恢复数据库。同时在优化设计过程中,数据库的恢复能力和数据库的性能是同等重要的,应努力实现二者的平衡。在医院门诊信息系统中,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时候往往采用登陆日志文件和静态海量备份这两种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备份过程中,可采取一键备份的方式,同时可以系统日期加四位数的序号组成该备份文件的文件名。而在还原数据库时,选择还原数据库的状态之后再一键还原,这样出现误操作时就可以防止数据库的数据丢失或遭到损坏。
5 使用效果
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明显提高了门诊部门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该系统还具有操作方便、响应速度快以及价格准确等优点。患者可使用磁卡实现自动划价,这样就不用再周旋于各科室之间反复的排队和付费了,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有统计数据显示,实现磁卡自动划价之后,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可节约30 min左右。同时,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还有效简化了门诊服务流程,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便利”的工作目标。病人的就诊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之后,还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量数据的速度和准确度,管理者可获得更加准确、及时的信息,不仅提高了决策水平,还提高了管理效率。现就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分别论述如下:第一,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简化了就诊流程,中间环节大大减少,患者在就诊的时候情绪比较稳定,就诊环境秩序井然,患者可以一边看书读报学习保健知识,一边候诊。第二,有效提高了门诊的护理质量,来自于患者的投诉也大大减少。同时,使用门诊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在工作量统计中护士基本告别了传统的手工统计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给护士从事其他相关工作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如此一来,患者就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第三,护理部门可根据门诊挂号情况动态调整和安排护理人员,为各门诊科室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有效缓解了部分科室人员紧张的局面。第四,门诊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最为明显的。与传统的门诊服务相比,使用该信息系统可以大大节省维持就医秩序的时间,也提高了统计工作量、计价收费等工作的效率。同时,护士从事专业护理的时间也明显增加,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6 总结
综上所述,门诊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医院门诊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率的有效手段,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系统的可操作性较强,维护和管理比较方便,同时还具有功能划分清晰、扩充性强的优点。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满足门诊就医和管理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项功能也较为完善,在预约、挂号、检查、治疗等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医院门诊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实现医院的无纸化办公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