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2013-08-15刘贵芳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644000
刘贵芳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644000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8例血液科患者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对于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现在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血液科收治的9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46例,患者的的年里为17~64岁,平均年龄为48.96岁。98例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有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36例,淋巴癌患者有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6例,其他患者有25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98例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49例,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实验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额外的护理风险管理。
1.3 统计学分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对获得的统计学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如果P<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两组患者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调查等到如下表1所示的具体结果。
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进一步说明了对于医护工作人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的提高其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科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3 讨论
血液科患者患有的血液疾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效果不好、治疗费用偏高、患者病情复杂并且变化快、治疗的难度较大等诸多的特点,这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绪不满的现象,致使意外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可能会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是粗心等原因,导致各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引起患者的高度不满进而引发护理风险等。所谓的护理风险就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引发的各种不良的安全事件,这些事件是客观实在的不能够完全的消除,但是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科护理过中护理风险的发生,医院应该针对该科室的具体情况,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建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理工作人员组成的管理组织,在组织内明确各个组织成员的具体责任,加强与血液科相关的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监督规范,对护理风险进行全程的监控和防范。(2)提高血液科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观念和意识。(3)医护工作人员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即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计划、应对、跟踪、管理效果评价。(4)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5)加强高危环节安全防范和管理,加强重点高危环节的防范,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小。(6)提高与护理相关的书写和记录质量,以便对事故进行有效的责任追查。(7)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需求及时满足,给患者提供与血液疾病相关的知识性指导。
通过本次对我院血液科收治的98例患者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得到,对血液科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自身以及医护人员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换则和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血液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医院血液科应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落实相关风险的责任,将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时间进行有效的预防,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目标。
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对比表
1 何婷,杨彩云,张子辉.护理风险应对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加10,7(22):93-95.
2 鱼莉军.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0):94-96.
4 何婷;杨彩云;张子辉 护理风险应对策略-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2)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0.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