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3-08-15刘攀张斌
刘 攀 张 斌
(井冈山大学科研处 江西 吉安 343009)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有关艾滋病的文献进行量变规律和词频规律分析,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跨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Web),采用主题词、主题词与副
2 结果
2.1 艾滋病研究近10年的发展趋势:采用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组配所有副主题词共检索出2003-2012年间论文数:国际9882篇(占1989年至2008年文献量的24.35%),国内6080篇(占1989年至2008年文献量的79.32%),由此可见国内近10年来艾滋病相关研究发展迅猛,而国外有关艾滋病方面的文献量近十年来趋缓。
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近10年文献量的发展波动明显,呈现出4个阶段,1999-2001年文献量逐年上升,2002-2004年文献量逐年减少,2005、2006年文献量巨增,增幅分别达69.00%和60.00%,近2年的文献量又有大幅下降;而与此同时,国外近10年的相关文献除2002年和2006年有小幅度的增加外,基本呈现平稳中递减的趋势。
2.2 国内外艾滋病研究方向的比较:国内副主题词中包括与中医有关的9个副主题词,对研究主题进行统计排序发现,国内外艾滋病研究排名前3位的领域完全一致,说明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流行病学和并发症的研究不分国内外均为研究重点。但国际文献较注重艾滋病的心理学、经济学研究,其他如传播、代谢学、病理生理学、康复等方面均有较多的文献,而在国内这些方面的文献量极少。
2.3 艾滋病文献研究的地区分布情况:我们分析了2003-2012年Pubmed收录的艾滋病相关文献各国的分布情况,Pubmed中共收录了84个国家或地区发表的艾滋病相关文献。其中美国的文献量占首位,占总文献量的33.70%,其次为英国,占20.93%,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献在其他国家,说明艾滋病是一个备受全球关注的疾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Pubmed收录的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发表的艾滋病文献文献数量为213篇,占艾滋病文献总数的1.58%,其中北京的文献量居首位,占国内文献总量的8.42%,其次是云南、山东和河南。
3 讨论
目前,全球艾滋病疫情蔓延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逆转,分析我国艾滋病与国外的研究状况,有助于为相关人员从事研究提供方向[1-3]。
3.1 国际艾滋病研究进入相对平稳阶段,国内波动较大:国内有关艾滋病研究方面的文献近十年来起伏明显,这一状况与同期艾滋病在我国的重视情况和实际开展的工作量相吻合。国外有艾滋病研究方面的文献量近十年来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80年代初发现艾滋病以来,国外对艾滋病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相对于艾滋病刚开始流行期的研究状况,对艾滋病的研究在某些领域已比较成熟,进入了相对平稳阶段。
3.2 国内外艾滋病研究热点大体一致,部分领域差异显著:从整体上看,近10年来国内外艾滋病的研究方向基本接近,重点都在“预防和控制”、“流行病学”、“并发症”和“病因学”等方面。在检索中发现祖国传统疗法治疗艾滋病的文献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表明祖国医药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对艾滋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作用。提示我国该病防治人员,应在西方国家难以进行的领域进行有组织、有领导地集中人、财、物,重点攻关。在“病理生理学”、“代谢学”、“微生物学”等方面,国外的研究比例明显高于国内,说明国内外在艾滋病的基础研究领域存在显著差异性。虽然艾滋病的基础研究在国外已开展多年,但有效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故基础研究在国外还是很受重视,仍旧处于研究前沿,这一方面国内则相对滞后。因此,需要加大对艾滋病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基础研究与药物、疫苗研究的互相结合[4]。
3.3 国内外艾滋病研究均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对近十年来艾滋病文献的地域分布统计发现,英美合计文献量占据总文献量的54.63%,充分表明英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研究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近年来HIV感染的防治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艾滋病的研究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论文成果也比较丰富,中国在艾滋病研究领域近年来产出增长十分迅速,但论文质量有待提高,和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提示我国今后需积极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争取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投入的加大,特别是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相信我国未来在艾滋病领域的研究还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1] WHO Health and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
[2] UNAIDS.2007AIDS epidemic update[DB/OL].http://www.unaids.org/en
[3] 王敏,马立芝,胡学珍,等.1983-2006年主要国家(地区)艾滋病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9):854
[4] 白冰珂,貌盼勇.HIV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J].传染病信息,2008,21(6):33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