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巨细胞型间变癌一例报告
2013-08-15鲁效印
鲁效印
(山东省新泰市中医院普外科 271200)
病例介绍:患者,女,50岁。主因发现颈前包块30余年入院。30余年前患者发现颈前有一包块,约枣样大小,无疼痛,无发热,未经治疗。此后包块逐渐增大。近日来感颈部不适入院,无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无呼吸困难。查体: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约4.5cm×4cm×3cm大小包块,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欠清,可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腺右叶未触及明显结节。彩超示:甲状腺左叶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内探及4.8cm×3.4cm低回声,规则,边界清,右叶内探及0.5cm×0.3cm低回声,规则,边界清,余回声均质。CDFI:未探及异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甲状腺内低回声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TSH:0.92μIU/ml,FT3:2.61pg/ml,FT4:1.41ng/ml。术中见甲状腺左叶中下极有一约4.0cm×4.0cm×3.0cm大小结节,质硬,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颈前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行甲状腺左叶次全切除,送快速病理考虑为恶性,遂将左叶残余甲状腺及峡部全切,右叶行次全切除。术后将病理切片送至天津市肿瘤医院请张连郁教授会诊,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巨细胞型间变癌。免疫组化示:Vim(+),CD31灶性(+),F8 灶性(+),CK 灶性(+),CD34(-),TG(-)。
讨 论
甲状腺间变癌又称未分化癌,占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 ~10%[1],发病年龄多见于70岁左右的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发展迅速,且约50%早期便有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高,很早发生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预后极差,半数患者不能手术,于1年内死亡,平均存活3~6个月[2]。当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甲状腺间变癌是来自甲状腺滤泡上皮,起源于先前存在的分化好的肿瘤间变的结果[3]。主要有3种形态的细胞组成,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巨细胞型;②梭形细胞型;③鳞状细胞型[4]。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多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模式,现公认手术治疗仍是第一选择,但手术方式各医院有不同的选择。本病预后差,致死率高,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甲状腺疾病治疗领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2 夏婷婷,郑向前,赵静,等.甲状腺未分化癌108例的治疗和预后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4):282 -285.
3 陈燕坪,许磊,蔡晓雯.15例甲状腺间变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3,9(4):218 -219.
4 孙嘉阳,秦华东,石铁锋,等.以甲胎蛋白升高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六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2):1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