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13-08-15陈苗苗周俊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陈苗苗 卢 竞 周俊峰 张 琼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理工科研究生作为社会中的高文化、高素质群体,将来不仅会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会成为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甚至政治领域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加强理工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一、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赢得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理工科研究生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强和改进他们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而迫切。
(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文理兼备的复合人才
理工科研究生钻研的都是自然科学,而相对比较缺乏社会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个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理工科研究生其他方面的导向和发展。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理工科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将眼光从“自然”转向“人”,在研究自然的同时,更考虑人和社会的需求,正确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人格,提升修养,使自己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将自己的科技知识服务于人类和社会。
(二)有利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理工科研究生承担了国家科技发展重任,更是我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素质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命运[1]。加强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民族自尊心,提高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学习和奋斗[2]。有了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的努力,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同样是高校学生,由于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人生经历的不同,理工科研究生会形成独特的思想特点。
(一)理工科学生与文科类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异同
1.更现实。理工科学生学习的东西通常是现实世界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及其内在规律,因而比较注重现实。在理工科尊重科学、注重事实、严谨求实的作风熏陶下,理工科学生往往有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2.更理性。理工科学生,以理工科知识为主要学习对象,数理训练很多,总体而言比文科生更擅于进行逻辑推理,也更加理性。因此,遇到事情时,更喜欢缜密的思考、充分的推理和论证,显得更为严谨理性、沉着冷静。
3.少变通。理工科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训练中习惯于一是一、二是二的思维,也容易将这种学习的思维习惯延续到生活中来。而生活中很多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很难有绝对的、明确的对与错,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就容易显得比较机械、比较偏激、比较固执。
4.少人文。理工科研究生基本上都在研究自然科学,客观上造成了他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距离,进而对思想政治漠不关心。他们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但是由于相对缺乏人文素养,考虑得不够全面,容易产生一些不成熟的思想观念。
(二)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异同
1.思想稳定多元。本科生的“三观”处于形成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外来思想,可塑性比较强。而研究生相对拥有更丰富的经历,有自己的判断力,也基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取向。研究生也面临更大的就业、感情、经济等压力,这些现实因素也导致他们比本科生的价值取向更多元化[3]。
2.政治觉悟较高。从整体上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都比较高,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本科生年纪小,社会经验缺乏,更意气用事、冲动行事,很容易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而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更加理性和全面,对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看法相对全面和成熟。但是,因为研究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在入党动机、社会工作等方面,表现出了更强的功利性[4]。
3.心理压力较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层次较高,知识文化水平较高,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较好的自我认知,心理比较健康。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情感上,都仍然不能完全脱离父母和老师,自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待加强。而研究生群体由于面临更多的、更切近的现实问题,承担着来自自己、家庭和社会更多的责任,更容易焦虑、苦恼、烦躁,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三)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综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主体性。理工科研究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过了较多的逻辑思维训练,身心发育逐步成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更喜欢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判断,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
2.较强的自觉性。因为思想的主体性,理工科研究生在较好的知识和逻辑的指导下,大多能正确地认识社会问题,比较自觉地按照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3.明显的层次性。理工科研究生在阅历、经验、技能和心理等方面有更大的差异,相比本科生的统一性,理工科研究生则更加具有层次性。
4.知识的渗透性。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养相对较为欠缺。而人文素质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可喜的是,在较好的智力基础之上,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利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性,这一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二、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形成原因
理工科研究生之所以形成以上特点,主要是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建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和成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并且实实在在受益的。因此,广大理工科学生对党和政府具有较强的认同感,爱党、爱国。但同时,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形势,利益关系的纠结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容易使尚不成熟的学生产生一些不良思想。
(二)自身特点
1.群体结构复杂。从学生生源上,研究生的生源年龄跨度比较大,人生经历、社会关系、思想特点呈现多元化。
2.教育程度较高。研究生已经具有较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更加独立地分析问题,全面地看待问题。
3.思维及知识问题。由于理工科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中更容易形成唯一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对于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会有些不适应[5]。
(三)教育问题
1.教育内容问题。我国理工科研究生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人文社科类知识涉猎较少。
2.思政教育问题。思政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方法和内容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理工科高校学科专业知识是重中之重,价值观及道德观教育处在从属地位,思政课程被边缘化[6]。
3.培养制度问题。我国研究生都是采取导师培养的模式,研究生以导师为中心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多数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比较分散和独立,学院、学院、班级对其影响较小,很难及时掌握并引导他们的思想动态。
4.专业特点问题。专业特点决定了理工科研究生务实、求真、实证性的思维特点。因此理工科研究生在思考问题时具有较强的理性和逻辑性,看问题更加实际。价值追求更加现实化、功利化。相比专业课学习,理工科研究生往往轻视政治课的学习,认为那是虚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7]。
(四)传媒影响
现代社会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强,特别是网络。网络环境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很大影响。理工科男生交往方式单一,不善长与人交流,更容易去网络中寻求自我成就感。同时,网络是缺乏他律的环境,容易导致自律的丧失,出现各种“失范”行为,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网络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给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8]。
四、提高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可行措施
要想提高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树立科学育人、全员育人、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观念;在教育力量方面,需要完善教学配套,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教育内容方面,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要注重发挥导师的作用等等。
但是,由于理工科研究生思想的独特性,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注意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以事论理,以理服人
虽然我们所有的学生工作都要坚实地建立在“理”字的基础上,但面对理工科研究生,我们更需要注意这一点。在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逻辑性,从事情的本质上进行认真的推理和分析,绝对不能直接抛个学生一个个的概念,甚至强加给他们一些未经推理和解释的观念和结论[9]。
(二)以大驭小,以小见大
一方面,由于理工科研究生的专业限制,在日常学习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接触的较少。所以,学校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专题教育,通过“大道理”的学习,加强正面的学习和引导,转变他们的个人的“小道理”,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对理工科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又要注意避免假、大、空,应该从他们的实际学习生活出发,从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入手,通过对他们身边一些小事的认识分析,引到“大道理”上去,循循诱导、潜移默化,促使他们知大事、识大体、明大理。
(三)积极主动,融入生活
要根据理工科研究生的特点,主动地设计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安排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比如专业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思考能力;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四)以理为主,文理兼通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根植于社会和其他各门学科,特别是哲学、历史、文学、美学以及逻辑等。在抓好专业学习、提高理工科研究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人文素质。要将文科类课程纳入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通过各种素质讲座和文史活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熏陶他们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的思想,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五)导师先行,以身示范
我校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在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理工科研究生完成学业和进行教学科研的过程中,更要教育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他们全面负责,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组织要积极主动与导师加强联系,邀请其参加研究生各项活动,拉近学生和导师的距离,提高老师对于学生组织的认同感,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最终促进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10]。
[1]杨光玮,蒋舜浩.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2):38-40.
[2]邵新建,刘全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44-47.
[3]田杨萌,杨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78-79.
[4]王增国,高世杰.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特征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50-53.
[5]宋芙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3):34-37.
[6]李德才.当代研究生思想特点与教育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45-57.
[7]刘巧丽.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45-48.
[8]王建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陈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结合[J].大学教育科学,2004(1):56-59.
[10]戴雪飞,蔡茂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发挥[J].思想教育研究,2011(4):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