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升文化软实力措施浅谈
2013-08-15李冬青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1731
□李冬青 彭 焱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转为以文化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上的优势,大肆推行所谓“文化外交”。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刘云山也指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1]实现中华复兴伟业,既需要雄厚的硬实力基础,更需要强大的软实力支撑。但是归根结蒂,软实力具有决定意义[2]。
一、高校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利用自身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推行文化霸权;主要新兴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也明显加大了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视和投入,通过开展教育、文化、科技和传媒等各项交流活动,拓展公共外交的渠道和领域,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3]。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理应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发挥重要重用。
高校需要文化软实力。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教授指出,大学文化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大学是文化育人的主要阵地,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主要引领者,大学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4]。文化软实力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国文化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有大批世界一流的大学。根据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对世界大学的学术排名数据,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名中,美国大学占了53所,中国无一所大学入选[5]。只有我国大学竞争力、吸引力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相应增强。
文化软实力建设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重要标志。一流的国家,需要有一流的大学与之相适应。大学是思想库、知识库和人才库。大学既是传授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知识、培育人才的摇篮,也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源地,是科技创新的辐射源[6]。作为我国教育和科技实力的主力,中国高校近十几年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在2003~2007年的科研成果统计中,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90项, 占授奖总数的57.7%;技术发明奖89项, 占授奖总数的64%;科技进步奖543项, 占授奖总数的54.8%。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 高校获得了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一等奖(共3项)[7],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高校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面对国家和人民对高校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期待,作为高校,又应该如何采取措施,提升国家软实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履行大学使命,体现大学价值
履行大学使命,体现大学价值是提高大学软实力的第一要务。大学的使命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回答,但是笔者认为,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创新研究的发源地,其最重要使命仍然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增强,文化竞争力是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大学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研。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高水平人才,而大学正是承担着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任。顾秉林指出,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突出标志, 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作用, 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8]。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大学培养了足够多的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大量高水平科研,提供了优质的社会服务,才能在履行大学使命中体现大学重要价值,真正有效地提高该国软实力。
(二)坚持内涵发展,培育自身特色
坚持内涵发展,培育自身特色是提高大学软实力的坚实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当前,我们需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各个高校的工作重点,应该从扩大规模、增加人数转变到提高质量,大力加强内涵式建设,提升自身软实力。
《纲要》还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区别不同的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突出自己专长,在自己的领域不懈耕耘,努力做到最好,而不是片面追求规模、学科门类齐全,一窝蜂地发展研究型大学。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大学软实力的基础。
(三)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学术地位
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学术地位是提升大学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需要扩大对外交往,吸纳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成为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解放思想,坚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通过合作办学、合作科研等方式,大力推动国际化进程。科研人员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该走出去,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国际大型科研课题、与国外科研人员合作申请科研项目等方式,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力求参与到世界科学研究前沿,分享人类共同科技成果,以促进高校科研水平,实现部分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高校通过参与国际间科研合作,培养一大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通晓国际标准的研究人员,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合作层次,为我国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打下坚实基础,提升高校的学术地位。
再次,高校通过引进国外文教专家,合理利用“外智”,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实现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
(四)加强学科建设,引领先进文化
加强学科建设,引领先进文化是大学软实力的根本。高校要提升自身软实力建设,就需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落实课程建设。淘汰一批已经不适应形势的课程,新建大批双语课程、学科前沿课程、以研究为导向的课程等。特别是应该加强人文类课程建设,注重文理结合,使学生成长成为全面人才。
同时,高校应该大力培育文化氛围引领先进文化。大学的灵魂在其校园文化,其对大学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办学特色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应结合时代特色以及学生特点,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任江林指出,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础。它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 表现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陶冶作用、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9]。高文兵在分析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向科学化、理性化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美国哲学发展, 中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后得出结论: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学始终起着对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而始终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 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 也正是大学历久弥新的本真价值所在[10],大学在先进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五)增强科技实力,推动学术创新
增强科技实力,推动学术创新是提升大学自身软实力的关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招标课题《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总结了一个共同的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竞争力,不是GDP和人均教育经费,不是每10万人口中大学毕业生人数,而是“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11]。高校是培养人才, 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基地,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高校是承担我国863、973等许多重大科研计划的主力军。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实现国家目标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明显地向有较高水平的60所左右大学集中。2001年科研经费超1亿的高校有46所,超2亿的有21所。这些高校数量占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10%,但获得全国高校科技经费的70%,培养了我国近80%的博士生(这一比例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博士比例相当)[12]。
高校还是学术创新的源头。学术创新是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念。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周济在200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对此,高校应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鼓励科学研究,完善科研体制,推动学术创新,从而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高等教育机构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生产文化精品的重要基地,培育文化并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3]。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一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离不开作为思想库、知识库和人才库的一流大学。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对自身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为提升我国软实力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1]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 2007-10-29(6).
[2]郑彪.中国软实力——决定中国命运的两种思路[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3]郝平.深入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J].世界教育信息, 2011(1): 9-14.
[4]谢和平.大学引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 2011-11-23(16).
[5]世界大学学术排名[EB/OL].[2012-09-06].http://www.shanghairanking.cn.
[6]李化树.论大学办学特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 27(2): 75-83.
[7]陈至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 2008(1): 4-9.
[8]顾秉林.研究型大学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使命与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08(1): 9-11.
[9]任江林.文化软实力视阈下的校园文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1): 81-82.
[10]高文兵.大学引领先进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45(1): 131-135.
[11]周南照.论教育国际化的多元内涵、战略意义与实施途径[J].世界教育信息, 2011(5): 11-19.
[12]赵沁平.与时俱进,适应需要,逐步在我国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 2002(2): 3-5.
[13]冯刚.高校文化建设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 2009-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