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治疗胆总管结石135 例临床分析
2013-08-15胡维杰吴万桂汪晓峻
胡维杰,吴万桂,李 欣,汪晓峻
经内镜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项有一定难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医疗技术。随着操作技术不断提高和规范的治疗,EST 在提高取石成功率的同时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我院2005 年1 月-2010 年1 月共行EST 术135 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两组共135 例,第一组为2005 年1 月-2007 年12 月行EST 的胆总管结石60 例,男24例,女36 例,年龄45 ~78 岁,结石直径在0.3 ~2.0 cm 之间,结石数量为1 ~6 枚,60 例中憩室旁乳头3例,憩室内乳头2 例。第二组为2008 年1 月-2010年1 月行EST 者75 例,男31 例,女44 例,年龄48 ~79 岁,结石直径在0.2 ~2.0 cm 之间,结石数量为1~8 枚,75 例中憩室旁乳头6 例,憩室内乳头3 例。两组病例均通过核磁共振、腹部B 超等检查明确胆总管结石诊断。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 >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器械 采用日本Olympus 公司生产的JF-260V 型电子十二指肠镜,德国爱尔博公司高频电发生器,德国FLEX 公司生产的KD-210 型拉式电切开刀、Q-0720-2 型电针刀,FG-230-1 型胆管取石网篮、B7-2Q-1 型胆管取石气囊、BML-20Q 型碎石网篮、QBM-10 型球囊扩张器以及Olympus 公司生产的斑马导丝和超滑导丝。
1.2.2 操作方法 患者禁食6 h,术前15 min 肌注哌替啶50 mg、地西泮10 mg、山莨菪碱10 mg。患者取俯卧位,进镜至十二指肠后,采用“拉直镜身法”使十二指肠镜直线化,找到并摆正乳头后插管行胆管造影。如插管不成功,改用电针刀预切开后插管行胆管造影。如胰管反复显影可采用“站位”法用第二根导丝行胆管插管。证实胆总管结石后,采用“拉式切开法”行EST 术。乳头切开长度主要依据结石大小和乳头的形态而定,一般行中切开,用网篮套取结石或加用取石气囊取石,酌情使用碎石篮碎石。取石后常规采用气囊导管行“阻塞”造影以观察结石是否取尽,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加行鼻胆管引流。术后禁食24 h,监测生命体征,应用抗生素、抑酸剂,3 h 后复查血淀粉酶。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 软件分析数据,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第一组(60 例)成功48 例,其中一次性取出44例,分次取出4 例,成功率80.0%。失败12 例,其中造影失败8 例;毕罗Ⅱ式手术后,内镜未达到十二指肠乳头2 例,未能行EST 治疗;在手术中心律出现异常而终止治疗2 例。手术平均时间55 min。并发症发生率16.7%(10/60),其中高淀粉酶血症3例、急性胰腺炎4 例、胆管感染2 例、术后大出血1例。第二组(75 例)成功72 例,其中一次性取出69例,分次取出3 例,成功率96.0%。失败3 例,其中造影失败1 例;毕罗Ⅱ式手术后,内镜未达到十二指肠乳头2 例。手术平均时间40 min。并发症发生率6.7%(5/75),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 例、急性胰腺炎2 例、十二指肠穿孔1 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内镜或内科保守治疗均痊愈。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成功率显著提高(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EST 取石技术得到了普及,熟练的操作者取石成功率高达98%[1]。规范的治疗途径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 治疗前应作全面检查,特别是核磁共振、心电图、肺功能。如患者有严重的肝硬化、凝血机制异常、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胆总管结石大于3.0 cm 者,应优先选择外科手术[2]。对行EST 治疗的患者应认真做好术前讨论,使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
初学者操作内镜时,应重点放在寻找乳头,摆正乳头位置,而不要急于插管,因为盲目插管和反复胰管显影是造成急性胰腺炎主要原因[3]。乳头位置摆正后插管相对会容易。常规采用斑马导丝引导造影切开刀进行插管造影,其优点是可利用刀弓控制插管方向,从而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通过导丝行走方向判断造影切开刀位置时,如果导丝向上向左越过十二指肠镜身,可以认定造影切开刀在胆总管内,此时进行造影可避免胰管显影引发的胰腺炎。如果导丝反复进入胰管,可先将导丝留在胰管内,重新对胆总管进行插管,在第二组患者中笔者运用这种方法EST 成功率达达到96%,与第一组相比EST的成功率有显著提高。对个别插管困难患者,预切开可以使插管获得成功,但易造成肠穿孔,操作时应小心。完成插管造影后,在行乳头切开前应正确判断乳头可切长度,严防切口超过乳头顶部覆盖皱襞处或在憩室处作大切口,切口方向应沿着乳头11 ~12 点方向。把握好切开的方向,控制好切口的大小,对预防肠穿孔有决定意义[4]。为避免切开过快造成的切口过大,刀线张力要适中,留刀线下1/3 于乳头内,操作者用抬举旋钮使刀线轻贴乳头开口处,每次通电3s 左右,分次切开。在SET 的电流类型上,应根据患者乳头形态选择单纯或混合切开,前者优点是切开后乳头周围组织水肿不明显,切口暴露完全,利于取石;后者的优点出血少,保持良好操作视野。在取石过程中,结石直径>1.5 cm 者先碎石再取石;<1.0 cm 者可直接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石;在1.0 ~1.5 cm 之间的结石应根据切口大小、结石硬度和结石排出道可扩张程度来决定是否碎石。取石过程中,对胆管多枚结石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小后大”原则。取石篮套住结石后拉紧取石篮,向前推镜或右转镜身并向下旋大旋钮,以顺势取出结石。如强行硬拉取石篮易使切口处撕裂引起出血或穿孔[5]。当取石结束后,负压吸引肠腔气体,见胆汁流出,证明胆管通畅,取石成功。对泥沙样结石、乳头水肿、术前有胆管感染和结石未取尽者,EST 治疗后必须行鼻胆管引流,这是预防EST 治疗术后感染最有效的手段[6]。每次EST 治疗时间应控制在1 h以内,不强调一次取尽结石。有报道EST 治疗后残余结石自然排除率达95%[7]。一些年老体弱多发性结石的患者取石时间过长,不仅会增加EST 治疗风险,而且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9]。如果结石一次难以取尽,应先行鼻胆管引流,再择期进行二次取石[10]。
术后除卧床休息7 ~10 d 外,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引流管是否通畅。在本组发生胆管感染病例中,多数是由于引流管脱落和阻塞造成,尽早重新放置引流管可避免感染发生[11]。对于出现呕血、便血患者,通常用内镜止血,包括喷洒止血药物、黏膜下注射1∶10 000 肾上腺素和电凝等方法可成功止血。如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是穿孔的特有表现,应立即内镜下运用钛夹吻合或外科手术[12]。穿孔修补后还应禁食、胃肠减压、鼻胆管引流、抗感染和静脉营养。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 邵青龙,刘建辉,李全福,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7):657-660.
[2] 朱建清,蒋丹斌,单际平,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诊治胆总管结石163 例体会[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11):916-917.
[3] 任粉玉,朴熙续,崔顺子.ERCP 在梗阻性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8):2955-2957.
[4] 刘 玲,文 卫,顾殿华,等.ERCP 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15例诊治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8):91-94.
[5] 邓衍部,刘有理,王义文,等.胆总管结石ERCP 及EST 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70-171.
[6] 宋 光,刘连新,杨幼林.内镜与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6):3009-3011.
[7] 吴伟东,段雪辉.单纯EST 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1cm 以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2):137-138.
[8] Gupla N,Poreddy V,AI-Kawas T.Eend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choled-Ochdithiasis[J].Gurr.Gaslroenlerol Rep,2008,10(2):169.
[9] 王大勇,马建国,王 琦.31 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效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85-86.
[10]沈火剑,季 福.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2009,21(2):166-168.
[11]Tlanif F,Ahmed Z,Samie MA,et al.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bile duct exploration:the treatment of first ehoice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J].Surg Endosc,2011,24(7):1552-1556.
[12]田正风,申素芳,陈 洪,等.ERCP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1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