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州新区科技产业发展与创新的转型战略

2013-08-15陈景辉王雪松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金州科技产业新区

陈景辉,王雪松,丁 蕊

(1.大连民族学院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116605;2.大连金州新区科技局,辽宁 大连116199;3.大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1)

大连金州新区成立于2010 年4 月,由金州区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出口加工区、金石滩国家5A 级旅游度假区)合并而成。金州新区位于大连主城区北部,坐拥黄、渤两海,陆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2 公里,常住人口110 万。经过20 多年的跨越式发展,金州新区已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现代产业最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最突出、外商投资最密集、人居环境最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目前,新区经济总量排在东北县区首位,排在全国140 个国家级开发区前5 位。“十二五”时期是金州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即将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创新真正成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金州新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一、金州新区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新区成立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确定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工作目标,并把创新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提高地区综合实力的关键和支撑。近年来金州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科技产业情况。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0 年达到988.3 亿元,2011 年达到1314.55 亿元,同比增长33 %;全区重点关注和培育的6 个新兴产业门类,2011 年实现产值443 亿元,在集成电路、LED、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领域引领大连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010 年实现463 亿,2011 年实现600 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2012 年达到700 亿,同比增长17 %。占大连市63.7 %,占全省32 %。

2.高新技术企业情况。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7 家,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四个领域。2011 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58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5.66 %;从业人员27689 人,其中直接参加研发及其他科技活动5095 人,占员工总数的18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8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76 %。

3.研发机构情况。新区目前有各类研发机构200 家。2011 年新认定34 家,主要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资源与环境和农业等领域;拥有从业人员7071 人,其中研发人员总数为1969 人,占从业总人数的27.8 %;2011 年正在研发的项目数134 项,专利受理总数达379项,授权总数247 项,成果转化项数是138 项;收入合计为327 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为14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3.7 %;研发投入为11亿元,占总收入的3.3 %;净利润总额为37 亿元。

4.创新平台情况。目前,全区共有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平台50 家;国家级孵化器2 家,建筑面积12.7 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56 家,加速器3个,建筑面积14.7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2 家;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7 个,包括:大连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大连)电子元件产业园、大连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核心区、大连双D 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平台主要涉及四个领域: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2011 年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单位研发投入37080 万元,通过政府立项投入机构建设资金2543 万元。

5.专利成果情况。2011 年,全区专利申请总量为3543 件,其中发明专利1386 件,同比分别增长32.2 %和203.1 %,均占大连市总量的两成左右。全区专利授权总量为1877 件,其中发明专利146 件,同比分别增长了55.6 %和60.4 %,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3 %和13 %。全区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30 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 项,省级奖励5 项,市级奖励22 项,是获得国家级奖励最多的一年。

二、金州新区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金州新区科技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尽管科技创新型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市场竞争力不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少、技术本土化率低以及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科技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除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外,其他产业集聚度不高,处于产业发展的“散、小、乱”阶段。

三是科技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技术含量较低。部分产业虽逐步被纳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但多处在价值链的末端,价值创造有限。

四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资源集聚不足,创新平台建设不够,创新机制体制缺位,创新服务环境不完善。

五是对外资依赖严重,内生能力不足。外资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外资工业产值、外资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一直占整个新区的80 %左右。内资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发展严重不足。

当前金州新区科技产业发展不仅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目前印度、越南、泰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扩大优惠措施,加强投资促进。许多国家还采取措施,大力促进工业园区发展,如捷克目前共有工业园区60 多个,匈牙利共有工业园区160 个,马来西亚共有各类工业园区200 多个。在发展中国家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引导跨国公司产业回流,吸引、利用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1]。

二是政策优势弱化,要素成本上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依靠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发展壮大的,形成了比较强的政策依赖性。随着入世后一系列与WTO 规则不相符合的歧视性政策逐步取消,同时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优势出现弱化的趋势,由此迫使开发区向创新突破转型[2]。这就要求新区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强化经济的内生性,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国内区域竞争的加剧。目前,经济开发区在全国遍地开花,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日趋同质化,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开发区之间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3]。因此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高核心和整体竞争力,继续保持先进高效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都给金州新区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实施创新转型战略,推动金州新区科技产业发展

当今中国,区域的竞争已从当初的政策竞争发展到如今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环境竞争,表现出资源集约型、人才支撑型、创新驱动型的主要特征。因此,“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将是金州新区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就是要依靠创新驱动,从偏重技术引进转向注重消化吸收创新,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内生型”的自主创新体系,促进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核心,以“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产业集聚”为重点,着力加强“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企业创新主体能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建设,加快构筑独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将金州新区建设成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科技要素集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科技产业高地,实现创新型城区建设目标。

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是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是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和转化的坚实基础,也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必备载体。金州新区应重点加大科技研发、科技载体、科技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力度,优化新区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

(1)以科技研发平台扩增为重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工程,夯实创新动力,提升科技研发平台水平。一是鼓励并扶持科技企业提升研发、设计、检测等科技条件建设,以全区重点关注科技产业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环节为核心,支持企业建设支撑创新的企业技术平台;二是鼓励并扶持企业建设产业中试平台,以全区重点关注科技产业领域重点产品和龙头项目为中心,支持企业建设以支撑项目产业化为目标的企业产业中试平台;三是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以企业为主体,针对产业发展共性需求,加大对研发、检测、分析等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2)以科技载体平台建设为依托,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大科技载体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区域科技载体规模和水平,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一是加快推进重点培育产业的“创新大厦”建设,形成一批面向新兴产业方向的新科技载体形式,快速实现资源整合和集聚效应;二是继续加大对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力度,力争全区各类生产制造类功能园区建设和拥有专业孵化器与加速器,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产业培育集中场所;三是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鼓励科技园与新区功能园区深度合作,联合社会力量合作开发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实现产学研与政府的进一步合作。

(3)以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途径,促进新区科技中介机构的大发展。加大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政府率先订购服务,大量支持服务为引领,快速增加和提升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和整体水平。一是鼓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驻区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大厦和创新企业,针对金州新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组建共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完善鼓励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机制,加快组建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新的产业技术联盟,并以产业技术联盟为依托,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加大基金引进和项目培育力度,做好项目和基金对接,形成具有特色的项目对接服务平台机制,科技要素和政策向基金与项目倾斜。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组建科技融资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有实力的科技企业上市,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四是鼓励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持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推进新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对接,使新区成为东北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核心区。

2.提高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金州新区应全面落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使金州新区真正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

(1)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一是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科技企业进行梯队培育(项目-产品-区高企-国高企),开展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和指导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尽早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目标设置科技计划专项,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实施项目研发和产品开发,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形成。

(2)以研发机构扩增为重点,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积极培育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并鼓励申报区级及以上部门的研发机构认定。通过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公共(或企业)技术平台等多种创新主体形式,通过联合实施实用型科技创新项目途径,实现产学研的有机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项目引进和实施。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大型科研院所、重点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效推动新区协同创新能力。

3.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1)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目前,金州新区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冶金,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农业。要加快落实针对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加大针对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专向资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热情,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主导产业企业的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整合各种资源,通过技术集成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加速信息化与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自主品牌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作能力的提升,提高物联网、云计算、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在传统企业的应用水平,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

(2)以科技招商为手段,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一是研究和规划有新区鲜明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以半导体(LED、IC、PV、PDF)、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以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金州新区引导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以科技招商为抓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集聚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以政策优势以及环境优势引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引进培育为基点,扶持新兴产业创业项目,培育未来新经济增长点。

(3)以科技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提升产业能级。现阶段金州新区重点发展的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技术交易(吸纳技术合同额)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检测服务、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等。以“创新大厦”建设工程为契机,大力布局以智慧为基石,以脑力劳动为动力的绿色、新型、高附加值的智力产业。重点关注的产业包括:工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产业等。

4.以创新文化建设为途径,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氛围。

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顺利推进新区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具体来说:

(1)设立新区科技创新奖和创办创新论坛,科技创新奖重点进行成果奖励、企业奖励,成果奖励侧重于新产品和新发明,企业奖励侧重于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上市企业,创新论坛可有科技局和驻区大学共同举办,每年举行一次。

(2)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多层次全方位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区内科技企业“走出去”,参加展览推介项目。

(3)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通过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加大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为城乡居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创造更多机会与途径,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科技氛围。

[1]李屹.国际开发区发展的历程及对我国新时期开发区建设的启示中[J].中国发展观察,2006(8):.

[2]戴桂林,张艳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升级模式探讨[J].东岳论丛2011(9):133 -138.

[3]张诗雨.经济开发区产业创新与转型时期的政策取向分析[J].经济纵横,2009(2):75 -77.

猜你喜欢

金州科技产业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以高能级科创合力打造科技产业地标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评《科技产业经济学》(书评)
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系统创新
金州勇士
新媒体时代下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西部冠军,金州勇士!
雄安新区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