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2013-08-15朱静娜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

朱静娜

(大连民族学院 文法学院,辽宁 大连116605)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科技进步的骨干力量。民族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和培训民族干部的任务。培养少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能承担起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重任,是民族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民族和宗教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达赖等藏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和新疆“7·5”事件的发生,深刻地警醒我们:民族和宗教问题无小事。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民族和宗教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解决民族问题,也必须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发挥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解决民族和宗教问题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他们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

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实现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中,正确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相融关系,摆正各民族的现实地位,是实现各民族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对民族问题的科学认识,认为民族的存在是历史现象,民族差别和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总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以解决。每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国内的民族问题,而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民族政策和实施的具体管理制度不尽相同[1]。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气候环境恶劣,地势险要,全国有2.1 万公里陆地边境线中的1.9 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社会稳定、边疆巩固,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解决好民族问题无论是对多民族国家,还是对由多民族组成的世界来说,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2]。要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立足中国国情,了解民族地区的重要性,理解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政策的特殊性。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端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问题的态度

1.民族发展有其渊源,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民族大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也不多。由此,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起源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本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了解民族问题的历史渊源,了解民族差别存在的客观性;加强民族问题复杂性教育,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决民族问题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不可简单化、粗暴化。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懂得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时期是中国民族问题解决的最好时期,要倍加珍惜民族地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2.民族发展有其高低,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教育

由于汉民族人口众多,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贡献,自觉或不自觉就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大民族意识。在民族意识上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民族平等观教育,使各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各民族人民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都享有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权利;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各民族不仅在政治和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所有领域都平等。各民族大学生要在学习、生活及未来的社会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遵守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自律,坚守原则,维护好民族团结。

3.民族发展有其差异,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观教育

民族团结是立国之基,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齐心协力,任何一个民族的力量都是不可缺少的。民族团结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在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上,各族人民曾经同仇敌忾,共御外辱,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建了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更要团结一心、互相支援、共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三、民族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对中国人民探索民族解放、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回顾,在改革开放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高校要不断改革政治理论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生动的民族地区发展的事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党民族工作的成就。

2.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学的特点,要充分发挥这门课在校园中的影响和作用,宣传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党的民族政策,及时反映国内外民族问题发展的最新动态,扩展课堂内容,面向世界各国民族问题的状况教学,分析民族纠纷的经济背景、宗教原因和政治影响,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直接来自于民族地区,教师在授课时要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使民族理论课成为融洽民族感情、增进民族了解、学习民族知识和政策的深受各民族学生喜爱的课程。

3.形势政策课

民族和宗教问题是社会总问题中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民族问题频繁发生,无论是前苏联的解体、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是独联体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法国骚乱、澳大利亚骚乱、丹麦漫画事件以及美国电影亵渎伊斯兰宗教事件等都说明:民族、宗教问题十分敏感,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要尊重民族宗教感情,重视民族团结,处理好民族纠纷。在民族高校所开设的形势政策课中,应有重点地介绍一些国际上民族问题发展的动态,特别是民族问题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如何避免激化矛盾、如何应对、吸取的经验教训等。高校对民族问题的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培养民族高校学生对民族问题的正确态度。

4.教材内容延伸和师资队伍培训

民族高校的教师要全员重视民族问题,关心民族问题,因为其教学对象中有大量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高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民族团结是校园稳定的重要内容,民族高校教师的教育要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处事要有原则、教学要有艺术。民族高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民族团结的岗位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能授好专业知识的“业”,也能传好民族团结的“道”,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差距和障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民族地区高中多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并参加高考。上大学后,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不能与汉族学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和交往,局限于本民族的社交圈子中,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很大,更使学生不自信。要允许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突出重点、增加特色,注重民族大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掌握,实现教学目标。

5.“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目的地推出一系列具有时尚性、趣味性、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活动的立足点放在: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好人好事、民族地区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方面。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讲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第一课;党团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每学年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月”;评选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先进寝室、先进班级;民族风情月,介绍各民族的礼仪、风俗、服饰、文化;各个学院结合专业搞民族文学、民族电影、民族诗歌、民族歌曲、民族风情摄影欣赏、家乡见闻等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渗透性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活动。

6.校园文化活动

要重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活动、饮食文化、民族重要纪念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通过少数民族民俗展览、民族知识竞赛,评选校园民族歌手、民族舞蹈之星等活动,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悠久灿烂文化,提升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构建民族团结的和谐校园。

7.社会实践活动

民族高校各学科教学成绩的考核,要积极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参加对民族地区的社会考察实践活动,通过对民族地区实地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际工作的参与,真切了解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社会进步、存在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关心民族地区、了解民族地区、热爱民族地区,在学习和科研上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民族地区、改变民族地区面貌的责任感,培养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情结。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做好其民族观教育工作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发展、政治稳定的需要,完成这一工作,是民族高校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1]王伟,卫俊栋.试论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2010(4):32 .

[2]蔡海棠.马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创新性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1(3):162.

[3]李国安,熊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81.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民族团结之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