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3-08-15李静红孙旭辉于海辉
李静红,孙旭辉,于海辉
(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已被评为校精品课和省优秀课。为了提高分析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课程组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之路,为适应时代发展,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1 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中心”转变
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1],必须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力求教学进度,保证教学内容的传达,教师总是“满堂灌”和“一言堂”,虽然表面上看教师将课程的内容讲授完成,但是学生又从这些内容里接受了多少和理解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长此以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因此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也是情理之中的。教学活动是关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两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因此注重同时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3]。分析化学课程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采用互动式、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尽量多运用设问句,并在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留有几秒钟的思考时间,同时教师要用眼睛注视着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另外,大学生在课堂上不动笔的现象严重,有的同学甚至连教材都不带就来听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随课带演算本,经常在课上老师会布置一个与当堂课内容相关的小问题,让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同时检查整个班级的进行情况,一方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动笔练习,使认知思维得到加强;此外,有时在课堂上布置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通过以上方式的互动式教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增长了课程知识,并且经过这样的认知过程,学生一旦对某知识点达到了理解,就基本做到不会遗忘,从而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2 优化课程内容,区分层次教学
由于教学改革的深入,缩减课程学时已经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另外,由于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必然要占用一些过去“一言堂”教学方式下的教师讲授时间;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充实到课程体系中,课程的知识内容不断增多,从我们不断更新的教材版本上就能体会到这一点。以上两方面存在的矛盾给我们教师在授课时提出了挑战。由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硬性的,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并且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次教学。例如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析方法均以化学反应平衡为线索组织的,由于在先期无机化学课中已对化学反应平衡有所讲授,学生已有关于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和沉淀反应的平衡知识,为此,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化学平衡进行相应知识引用,对滴定分析方法的讲授重点是各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对化学计量点、滴定突跃和指示剂的选择原则要重点讲授,在课堂上对分析方法的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要重点讲授,多花时间,使学生充分理解基本概念的含义,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精髓,掌握分析计算方法。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4],将分析方法应用的相关内容布置给学生自学,因为按照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可以对分析方法应用的知识能够看得懂,但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布置自学内容时,一定要对可能引起学生有歧义的地方要解释清楚,以免造成学生自学时的障碍。关于自学的效果,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抽查提问的方式检查,另外也可留相关内容的习题,督促学生自学,以防止学生偷懒。通过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减少了学生学习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案例式教学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和课程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力来体现,能否解决分析测试中的实际问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尺度。为此我们在理论课的讲授上,教师采用以分析测试实验项目贯穿分析方法理论介绍的始终。如在讲授络合滴定分析法时,开课之始,先介绍自来水硬度的测定过程,并在描述实验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留有疑问,如在讲述水硬度测定实验时,着重强调水样中需要加入pH为10的缓冲溶液,这在前面的课程内容里学生未接触到此种情况,如酸碱滴定实验中不需要调节水样的酸度。那么为什么络合滴定要调节水样的酸度呢?其意义何在呢?学生就会有疑问。教师还告诉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可以自己寻找答案。通过应用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实验项目导出课程内容,学生感到理论课程内容生动有趣,并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带有一定的渴求,当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心中的疑问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此外,理论的讲解和习题都尽量采用工程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方法的同时,对工程实践有所认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注重素质教育,重视教材选用
在多年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分析课程组的教师一贯倡导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分析化学知识内容却不断增加,为此要保证学生自学能够得到普遍开展,就需要教师对课程的教材选择好,教材是老师和学生自学的工具,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首先教材要有权威性,另外,教材编写的知识要求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教材一定要包含习题和答案。为此,分析化学课程一直采用分析化学领域的权威教材,即武汉大学编写的《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证明,选用良好的教材是使学生自学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课程教学效果的保证。
5 挖掘教学反馈信息,重视习题练习
分析化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分析测试理论和方法,还对学生掌握分析计算的能力具有很高要求。因此在理论课讲授上除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理论,课后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习题作业,训练学生掌握分析计算的方法。教学中课程组教师通过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有时还可以就一个问题给出一题多解,培养和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开阔思路。每章要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配合理论课进行深入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分析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强化教师课程主体意识,唤醒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意识[5],围绕着以人为本,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课程组教师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我们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会继续坚持教学改革的原则,不断进行教学学术研究[6],提高教学水平,使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1]李志义.推进十个转变 实现大学教学改革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25-29.
[2]董志峰.互动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61):88-91.
[3]吴明银.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创新教育[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5(1):60-63.
[4]周德军,谢仁海.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9(11):129-130.
[5]刘旭,梁婷.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一种教师课程意识视角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52-55.
[6]张忠华.教学学术研究的实施方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