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典籍言语偏离的美学语言学审视——以Henry Gilbert 所著Robin Hood 为例

2013-08-15樊莉囡杨艳华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文学作品言语

樊莉囡,杨艳华

(大连民族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 大连116605)

作为“三一语言学”核心内容,王希杰先生的“零度与偏离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语言学者的关注。其严密、系统、辨证的理论体系能够很好地解释诸多语言现象,尤其是文学语用现象。其正偏离和负偏离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联系与转化理论革新了语言观并导出了语言审美观,也为文学作品的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美学语言学视角,审视文学作品按照“求美”规律而进行的语言偏离选择,诠释作者在各个言语层面与读者实现平衡互动的可能性。

一、言语偏离

从哲学上来看,任何个别都是对一般某种程度上的偏离,个别永远比一般更为丰富复杂,个别完全等同于一般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的事情[1]。在王希杰看来,“零度”是理想化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偏离”是面对现实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索绪尔所论的语言和言语之分,即为零度与偏离之辩。原本语言系统内很清晰的东西,到了言语中,就变得非常复杂。字典中的一个词,人人明了,可到了文学作品中,读者往往很费力才能弄清它的含义。也正因为如此,红学家才写出了那许多的“红学”论文和著作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才会有多个诠释的版本。总之,有了言语的偏离,才有了丰富的文学语言和个性化的作品风格。

二、美学语言学的语言审美机制

钱冠连先生受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运用综合思维的整体观,把整体和部分统一起来认识世界之美,提出了“美学语言学”一说。美学语言学强调语言结构和层次上的审美选择,把语言系统和生命系统放在一个大的宇宙系统中探讨,指出自然宇宙美的表现形式同语言美的表现形式相同,即统一性和多样性、简单性和复杂性、秩序和谐与对称性。在钱先生看来,美学语言学所言之“美”,既为人们创造和欣赏言语美的特点及规律。美学语言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为日常口头和书面的言语活动及行为、语言体系及其各个部分,其中的一大块内容即为文学语言及体系。这是因为充分体现了美学价值的文学言语不但能使人感到适耳适目,适意适情,还体现出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言语形式的种种努力和成果。

三、文学语言偏离的美学语言学审视

1.美学语言学与言语偏离的对接

“美学语言学”强调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这与“三一语言学”强调一般与特殊的哲学基础并不相悖,而是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关系。言语的“求美”机制和求美的言语“偏离”是相互统一的。都在自然宇宙和生命中得到验证和发展,并在言语结构的各个层面表现出来。

言语“求美”和言语偏离二者具有一致的内在相似性。作为自然生命个体的人具有审美的内在规定性,人的言语行为、如文学中言语偏离也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当两个内在规定性同构时,就会产生“美”。言语“求美”和言语偏离二者相结合体现了“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统一。“表现性”是所有种类艺术的共同特征[2],这其中当然包括文学的言语艺术。而与之相对的美学概念“再现性”则突出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创造性。以文学为例,其创造属于反映客观世界的再现性艺术。而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来,文学语言的再现性创造是在“表现性”基础上的言语偏离。文学的言语偏离体现了语言表达所具有的双重功效,即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和创造“美”的功能。

2.文学作品的言语偏离“求美”

基于美学语言学对文学言语的考查能够从整体意义上剖析作者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建造个人言语体系、如何展示审美选择能力、如何获得文化及民族审美的载体和规律、如何达成自己言语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的和谐统一。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意味着对语言常规的偏离[3]。而作家的语言创造性既为其作品风格和个人风格。作家在创作中都力求使自己语言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风格特色。一部文学作品对语言偏离的总和就构成了这篇作品的独特风格[3]。总之,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典籍作品,其言语“正偏离”总和展现的风格之美必远远大于其“负偏离”的总和。文学作品产生“美”的关键是文学语言各层面的求美。文学创作中为“求美”而行的偏离之势则具体体现在音韵、词语、书写、语法等层面。言语偏离按照“求美”的规律和意图而行事,就是要在维系大多数人可接受的言语形式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具有美感的话语形式和内容。

四、Robin Hood 的个案分析

英国作家Henry Gilbert 所著Robin Hood[4]一书是为英语文学经典代表之作,研究者众多。但以往研究主要以西方文论为方法论,对诸如描写、叙事、象征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以美学语言学言语审美机制为依据,从多层面审视Robin Hood 中言语偏离生成的话语形式之美。

1.语音的偏离

综观Robin Hood 一书,其最大的语音偏离特征体现在大量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使用上。以作品的第一页为例,共312 个单词,但其中只有“unceasingly”和“nevertheless”2 个四音节词,以及“dogberry”和“venturesome”2 个三音节词,其余都为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如此大量使用单双音节词使得作品文字读起来轻松而活泼、简洁而有力。美学语言学认为,使人感到适耳适目的言语形式就具有美学价值。

在对话形式中,在动情描写之处,作者会刻意变换话语节奏。如在文末Robin 弥留之际对John说:“Now kiss me,John - and - and - goodbye!”(286)作者连续使用了3 个连词符“-”,在书写上以具象化的外在表现手法,求得与上下文形式上的反差,读者读到此处自会体会到Robin 话语节奏的“急促”变化,“John -and -and -goodbye”4 个词被连在一起发出来,而“-and -and”的重复让读者感受到Robin 临终前发音上的艰难和内心的不舍,效果非常微妙。钱冠连认为,偏离常规形式是为了求得与上下语(文)里的某一形式形成对比[5],并认为这种偏离既为形式美的一种。事实上,作者在此处刻意偏离是借书写的“反差之美”展现言语音奏的“形象之美”。

2.文字书写的偏离

如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书写偏离常常与“音求美”有关,是语音刻意求美反映在书写上的偏离,是语音变异在书写上的凸现。Robin Hood 中也有不少为求达到上口简洁之效果而省略的书写言语偏离。如人物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话语通常会有省略:“I ha’shot a many a turn”,“I ha’heard.”(95),have 省略为ha’,以追求逼真的情景音效。再如“Tis the Spectre Beast!”(42)和“Tis a tall big man.”中He is 写成了Tis,也同样展现了Robin Hood 及其他绿林好汉们粗犷的言语风貌。

再如278 页中贯穿整段的书写偏离:“‘Na,na,’said he in his rough speech;‘no living man ha’I seen,but I ha’seen a pile o’foreign-looking men lying dead in Beverley Glade,and each had a clothyard stickin’in un. There mun be threescore of un!”很大程度是为了表现方言或者特殊言语共同体言语特征的刻意偏离。以求用通俗化、方言化的言辞再现古代绿林好汉们粗放、不拘小节的言语特征。作品人物言语不但因此而符合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体现作品人物与现实人物的反差。是文学创作中言语书写偏离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形式美”。

3.词汇层面的偏离

Robin Hood 一书在词汇层面的偏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话中大量地使用了古英语。很显然作者想以这一偏离手法生动再现罗宾汉时期英语的原貌。通过古英语词汇的大量使用使读者有穿越时空之感,回到故事叙述的年代,颇具“复古之美”。“Tis a plaguy hard shoot thou wouldst have us try,...”(271)中使用的古英语词汇如thou、wouldst;“Thou art the mark I seek,thou wolf’s -head!”(270)中的thou、art;再如“Ay,ay,master,thou speakest truth,”(274)一句中的thou、speakest等古英语词汇或古英语词汇变位。

此外,作者大量使用复合词、甚至创造新的复合词代替从句,使言语达到简洁美的效果。如“…across the fern -spread glades whence the red deer and…”(47)一句中的fern -spread 就是作者自创的新词。再如“…and the tall man,with a half -angry,half-humorous twinkle in his eyes,glanced at it.”(100)中的half -angry,half -humorous 两词也是作者自创的言简意明的复合词,其表达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从句。

作品另一突出的词汇偏离特征是词性转换。如“The king’s own sons rebel and war upon their father…”(27)中的war 一词,由名词转换为动词使用,体现作者力求简洁之美的措辞偏离。再如“He…and dived into the forest which skirted the right-hand road.”中的skirted 一词“…,and with a gesture of impatience and an oath quieted his restive horse”中的quieted 一词都起到了同样的偏离求“美”效果。

为了创造适情适意的交际言语,作者还刻意使用大量生僻词。如“…the forester who had accosted Robin and Scarlet…”(57)中作者刻意地使用了accost 这一生僻词而非Speak to 表达“与…交谈”之义。再如“…,and his face looked more surly than ever…”(58)句中使用surly 而非常用的roughly。“…,and I will join thee anon.”中的anon一词也很少见。

4.语法层面的偏离

书中为数最多的句法偏离特征就是倒装。有些倒装是为求达到人物刻画的真实美。如“What said they?”asked Robin.“How many think you were there?”(27)的助动词省略、谓语动词提前显示出绿林好汉们直接通俗的言语特征。有的倒装形式是为求话语的强调作用如“So sudden and so fearful were the cries…”(98)中强调事件的“突发性”,故将句子倒装。再如“At their head was an old man,grey,of great frame and fierce aspect”(253)等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全书为求言语的简洁美,几乎所有的倒装都是完全倒装,而非繁琐地将原有谓语一分为二的部分倒装。

此外,否定句的否定词not 全部置于句尾处理,如“Kill him not;the rope shall have him!”(261)。书中常见的“I know not”和“fear not”两个短句中的not 也置于句尾,似乎是作者为了营造罗宾汉时期语言特色刻意而为的偏离。长句子也是如此处理,如“She hath let my blood flow from me,and hath taken my life,but I bid thee hurt her not.”

5.修辞层面体现的言语偏离

人总是要选择能引发舒心悦耳美感的话语形式。美学语言学认为,修辞使得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为作品增加文采。Robin Hood 作品中的独特的修辞是明显的言语偏离现象。

书中既有大量含like、as 的明喻,也有很多暗喻。明喻例如“Sir Isenbart raged like a boar to and fro,…”(260)中的“like a boar”;“A great roar,like the roar of maddened oxen,rose from the throats of the villeins.”(34)中的“oxen”。明喻如“…Robin’s fingers were about his throat,and in that grip of iron he was powerless.”(29)或“My tongue ran before my thoughts,for…”。此外,文中若干处偏离常规的搭配也为修辞之用。如“Robin seemed to fall into the bush as if struck,and with a cruel laugh the man stepped nearer as if to make sure that…”(271)一句中的“cruel laugh”组合就是偏离常规的搭配,在向读者透露信息的同时,诸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偏离都能辅助读者构筑情景意象,而这些模糊的意象往往使人生起美感。有些强烈的修辞手段还会充当刺激听话人生成美感的刺激物,其本身成为了读者审美的媒介。

五、结 语

人作为自然的生命个体,求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人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的文学创作,自然也是处处求美。按列日学派的界定,任何文学创造的言语都是相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偏离。如果日常生活语言是零度的话,那带有彰显笔者个性色彩的文学作品语言就是偏离[3]。无论何种文学体裁或形式,其偏离的目的和功能都是力求独特新颖、不落俗套、甚至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对读者而言,常规的语言看多了,就会出现审美的疲劳和精神懈怠,当看到变异的、偏离的言语时就会产生新的审美刺激,美感便油然而生。简言之,偏离是文学言语求美的重要手段,求美又是文学言语偏离的唯一目标和标准。

[1]王希杰. 作为方法论原则的零度和偏离[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1 -117.

[2]田文强. 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解读[J]. 台州学院学报,2005(4):1 -6.

[3]陈晓华. 英语文学语言中的“常规”与“偏离”[J]. 淮阴师专学报,1995(4):29 -32.

[4]GILBERT,HENRY. Robin Hood[M]. Ware,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4.

[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语言美语言语美[M]. 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语言学文学作品言语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关于冬天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