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应对形式看郭德纲相声的会话风格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10期
关键词:郭德纲会话包袱

韩 旭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4)

一、应对形式的界定

1952年,Fries注意到一种奇特却普遍存在的谈话现象: 听话人发出的如 “hmm”“huh”“yeah” 这类短小形式,贯穿在现时说话人的说话过程中,这种形式不仅没有打断说话人,反而表明了听话人的兴趣,推动了谈话的顺利进行。[1]

“应对形式” 这一术语是由Clancy、Thompson、Suzuki和Hongyin等提出的。目前对应对形式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笔者认为,应对形式是当会话中的说话人发话时,听话人发出的一些表示注意(包括同意、疑问、反对、惊讶等态度)的语言形式信息(不包括非言语形式和动作)。语言形式是由无词汇意义的短小声音或一些实词、词组加上不同的句调构成的无固定语法格式的短小语句。国内首先关注反馈信号的是外语学界的研究者,他们在引进和介绍反馈信号的研究理论时,一般将术语译为“反馈项目”。[2]反馈项目有言语性和非言语性两种分类。本文只研究相声会话中的言语性反馈项目。

二、应对形式与话轮

话轮与应对形式一直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界限。刘虹提出,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3]这个定义包括了三个衡量话轮的条件: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连续说出的,中间没有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结尾发生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者虽未发生这种角色互换,但是出现了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这三个条件都是确定话轮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在反馈项目中,说话者的话轮并未中断,即并未发生听话者和说话者的角色变换,所以根据衡量话轮的条件,反馈项目不能算作话轮。[4]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曲艺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一个相声节目中,有逗哏和捧哏之分。逗哏往往是事件或情节的叙述者、矛盾的制造者。捧哏是事件或情节的引发者、听问者,为制造矛盾者力挽狂澜,以解决矛盾。在相声这一会话语境中,逗哏通常是说话者,而捧哏是听话者。逗哏的语言特色在于善用夸张、比喻、仿拟、别解、双关等修辞手法,捧哏的语言则以无词汇意义的短小声音或一些实词、词组加上不同的句调构成的短小语句为主。相声捧逗的区分使其会话结构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在整段相声中,捧哏会用到大量的应对形式来使会话继续,表达态度、推动情节和展开包袱。相比于逗哏,捧哏很少从逗哏中夺回发言权,而是尽量保持逗哏的说话者角色。逗哏和捧哏必须在会话过程中合作,共同完成相声中的人物刻画、情节推进、事件讲述和评论,充分表现相声的节奏感和丰富多变的语言。捧哏的话语中也很少提供新的话题,大多数以应对形式进行会话内容。因此捧哏的应对形式对相声的会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郭德纲相声的应对形式

从语言形式上看,我们将应对形式分为两类:一是包含语音词的语句,如“嗯”、“啊”;二是完全由非语音词构成的语句,如“对”、“就是”、“是吗”。 第一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纯由语音词构成的语句及由语音词和非语音词一起构成的复合型语句两种。

1.单纯语音词应对形式

单纯语音词应对形式在会话中较为常见,比如“啊、恩、哎”等无词汇意义的短小声音。在相声这一特殊的会话语境中,单纯语音词应对形式是捧哏的主要应对形式。如:

(甲)郭:手机也是不停地换代。

(乙)于:哎。

郭:最早不就是有个铃声吗?

于:哎。

单纯语音词应对形式由于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很容易被误认为没有太大的功能。而关于反馈项目的功能,黄衍曾提出:从会话内容的角度看,反馈项目的“信息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从会话各方关系的角度来看,反馈项目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会话内容。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看,如果没有这个回答,说话者就无法得知听话人对话语的反应,会话也就无法进行下去。而在相声会话中就更能体现语音词应对形式的功能。甲的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疑问句,而乙的回答都是“哎”,表示对甲所说话的赞同。乙的语音词应对形式不仅是给说话人发出信息,表示自己收到了信息(在这个例子中,还表示赞同其所说的话),而且是给包含受众的这个大语境中的听话人一个回应。如:

郭:我是这么理解的。

于:啊。

郭:好多观众喜欢咱们,当然。

于:哦。

这一段对话中,甲的第一、第二句话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是在会话中将两句分开叙述,中间加入语音应对形式“啊”、“哦”,表示乙收到甲的话语信息。“我是这么理解的”提示甲要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乙的“啊”则表明听话人在收到甲的提示后,没有将话语权夺回,而是保留甲的话语权。在甲说了“好多观众喜欢咱们,当然”后,乙的“哦”表示同意甲的这一观点。因此,乙使用语音词应对形式推动会话进行。

说话人的主观态度通过语音词的升降调体现。如:

郭:世上有两种人。

于:哦?

郭:一种人喜欢郭德纲。

于:哦。

甲先说“世上有两种人”,当乙作为说话人说“哦?”的时候,除了表示收到这一信息外,使用“哦”的升调表示说话人的疑问。甲解释后,乙用“哦”的降调表示他的肯定,乙承认“一种人喜欢郭德纲”这个观点。

2.单纯非语音词应对形式

单纯非语音词应对形式包括“对、就是、是吗”等实词、词组加上句调,在形式上使用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这一类应对形式更能突出、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如:

1)郭: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就是好好地说相声。

于:对。

郭:也没有别的手艺。

于:对。

2)郭:啊,你别不高兴,你可以不沉默,那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于:是呀?

郭:我们会写匿名信,打报告,我们都会,知道吗?

于:好嘛。

相声会话中,单纯非语音词应对形式常常能表现捧哏的主观情感、态度。这时,捧哏的应对形式能够反映受众作为听话人对某一观点的即时态度。例1中甲提到相声演员的职责,乙用“对”简单回应,表示赞同甲的看法。甲所说都是符合常理的话,受众作为听话人通常会作出和捧哏一致的应对形式。例2中乙的“是呀”是疑问语气,明确表现说话人强烈希望得知甲的回答,这时甲的上下两句话衔接会更为紧密。然后乙又说“好嘛”,这个词表示说话人的恍然大悟和感叹,相当于“原来是这样。”

3.复合型

复合型应对形式由非语音词和语音词一起构成,例如“啊,对对”、“哦,明天去”等。 如:

1)郭:真的啊,尤其是我们这行,说相声的这样,也不怎么的,一天到晚的,都要求这个高雅,那个高雅。有这个功夫,你背背绕口令多少。

于:嗯,练练基本功。

2)郭:我这跟您条件差不了多少。

于:咱么都一样。

郭:是不是,就是有朝一日,如果说我要是当皇上了,我封你当太子。

于:没听说过。

郭:我也只能尽到这份心了。

于:哎,行了。

相声中的复合型应对形式一方面具有包含语音词应对形式的功能,表达说话人的态度、保持说话人的话语权。另外,在语音词之后所加的话,有的能概括逗哏的观点,同时突出逗哏所述的重点,有的能在语音词基础上,进一步表达捧哏的态度。例1中则是捧哏的概括,强调逗哏所说都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例2中捧哏的最后一句是在逗哏将包袱展开后,表现的一种态度,当说话人明白甲是在占自己的便宜后表现的不屑、不满。

四、应对形式对相声包袱效果的影响

从功能上,根据上下文和语调,应对形式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三类:表收到、表理解、表态度。表收到是指听话人收到了说话人的信息,就相声会话来说,即捧哏收到了逗哏所说的话。表理解是指听话人不仅收到而且解码成功,能够明白说话人的意思。表态度则是听话人收到信息后表达出各种态度。态度可以分为四类:同意、反对、疑问、惊讶。

相声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幽默,而幽默的核心是相声的包袱。包袱是相声中经过精心组织的,为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笑料。相声包袱的叙述者通常是逗哏,一些研究人员将“简短”作为反馈语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5],而捧哏正是通过简短的应对形式对包袱的展开和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1.同话异境

在相声中,把同样的话放到不同的语境或对象身上,由于不协调形成的“包袱”,不仅可笑,而且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或讽刺一个现象。这种包袱特色称为同话异境。[6]如:

郭:对,对,郭晶晶看了吗?

于:跳水运动员。

郭:啊,三米跳板!

于:对。

郭:郭晶晶!

于:是。

郭:给她捧哏的那叫吴敏霞。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您先等会儿吧,人这不分捧哏、逗哏知道吗?

郭:给她量活儿的那个呀——

于:还一样啊!

郭:那应该是什么?

于:搭档啊!

郭:给她搭档、给她搭档,她那伙计、她那伙计……

于:唉呀,这个老词儿。

郭晶晶作为奥运会跳水冠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双人三米板中的两人在一般的理解中都称为“搭档”。这段相声中,“给她捧哏的那叫吴敏霞”是一个包袱,听到跳水搭档被说成了双人相声,确实引人发笑。但其实从对话一开始,捧哏对郭晶晶的叙述其实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着,捧哏用“对”、“是”等应对形式表示收到并同意逗哏的话,受众作为听话人,收到的信息与脑中关于“郭晶晶”的背景信息完全吻合,也会做出与捧哏同样的反应。因此当逗哏说出“给她捧哏的那叫吴敏霞”时,笑料自然就出来了。最后逗哏说“给她搭档、给她搭档,她那伙计、她那伙计……”时,捧哏用了复合型应对形式,对逗哏的信息作了一个概括,同时明确了这一笑点,又表达了他的态度,即反对甲的用词。这种异境引起的不协调和巧妙传达的深层含义,都可产生强烈的喜剧性效果。

2.似褒实贬

“似褒实贬”是“为了贬低某个人或某一事物”,以褒的形式出现,而实质上是在贬斥或在极褒之后突然贬之,这是相声中最常见的讽刺手法。通常,逗哏对对方的贬损会产生笑料,但是,捧哏从被褒奖再到受贬损的反应和言语应对其实才构成了相声包袱的完成。例如:

1)郭:我是批评你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于:是,我呀?

郭:多少观众都喜欢你呀?

于:啊,是。

郭:你这儿要死了对大伙儿多大的损失?

于:也不至于死了。

郭:我就说这个意思,但是他这个人比较懒惰。

于:我是犯懒。

乙的应对形式“啊是”给受众一个信息,甲是在夸奖乙,而乙也接收并理解了甲的信息,观众的心理预期是乙得到了甲的赞誉。从开始逗哏提醒自己注意身体,捧哏回应“是,我呀?”,略微表示惊讶,到逗哏说出注意身体的一大原因,回答“啊,是”,赞同逗哏的说法,同时又为观众喜欢自己感到高兴,最后逗哏转而说:“你这儿要死了对大伙儿多大的损失?”才能够将这个包袱实质上的贬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2)郭:于谦老师。

于:哦,说我?

郭:了不起啊!

于:咳,也没什么。

郭:相声说得好啊,还涉足影视。

郭:拍画报,画报上你穿一旗袍,跟那儿站着。

于:我拍什么不好,我拍穿旗袍的!

郭:就是仿那个上海二三十年代那个,叼烟卷那个。

于:那我也不能穿旗袍啊!

郭:净接大活儿。马上就要成为北京三绷子形象代言人了。

于:这什么大活儿啊!

郭:以后是三绷子都有于谦的照片。

于:不怎么样!

甲先夸乙了不起,乙的应对形式是:“咳,也没什么。”这里表达了乙的态度,语气词“咳”通常用在不屑的或谦虚的、不好意思的场合,这里乙是一种谦虚,后面的“也没什么”进一步明确了乙的态度,可是甲接着说就将话题引向了包袱,实际上甲是在贬损乙的形象,说他要成为“三绷子”代言人,与之前的夸奖形成反差,产生笑料。

3.自吹自擂

自吹自擂可以表现为先贬低别人而后抬高自己,也可以表现为一味地夸张表扬自己,结果夸张过度,反而将缺点暴露无遗。如果逗哏在相声中自吹自擂,捧哏则要表现出传统的反应,形成尽量谦虚、谨慎的听话人角色,两者的形象反差也造成了极大的幽默效果。如:

于:我们哥儿俩。

郭:年轻。

于:嗯。

郭:跟我们的前辈们没法儿比。

于:那当然。

郭:大伙儿了解郭德纲,知道郭德纲这三个字儿。

于:恩。

郭:也仅仅是从《论语》上。

于:你先等一会儿,论语上有郭德纲?

郭:《论语》呀,孔圣人的那个,那书。

于:我知道孔圣人写的那个。

甲开始表现出谦虚的态度,说两人和前辈还有距离,这时受众听到的信息是两人都很尊敬前辈、谦虚从艺。甲说“大伙儿了解郭德纲,知道郭德纲这三个字儿。”时,乙作出“恩”的应对形式,表示收到甲的信息,使会话顺利地进行下去,接着抖出这一段的包袱“也仅仅是从《论语》上”。《论语》是古书,郭德纲就在台上讲话,在这里形成强烈的反差,夸张的自吹自擂产生了很好的笑料。捧哏的应对形式使逗哏的铺垫逐层展开,而包袱的揭晓往往是在一段会话的末尾,于是形成幽默的语言风格。

五、结语

关于应对形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常会话、公开讨论、电话谈话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相声的应对形式,选取郭德纲的相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应对形式的定义采用Clancy、Thompson、Suzuki和Hongyin的观点,认为应对形式是当会话中的说话人发话时,听话人发出的一些表示注意(包括同意、疑问、反对、惊讶等态度)的语言形式信息(不包括非言语形式和动作)。本文简要阐述了应对形式与话轮的关系,所研究的相声会话中的应对形式主要由捧哏发出,这些短小的话语形式在相声会话中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应对形式的分类可以从形式和功能两方面来分类,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表收到、理解、态度功能的应对形式可以是包含语音词的,也可以是完全由非语音词构成的。不同的态度既可以由语音词、实词、短语加句调的形式表现,又常常使用升降调的变化。反馈信号的功能是非主要说话人针对主要说话人对传递的信息作出的反应,本身并不传递新的信息内容。[7]此外,应对形式虽然多由捧哏表达,笑料的叙述通常由逗哏展现,但是应对形式在表现同话异境、似褒实贬、自吹自擂等包袱特色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韩玉华.应对形式与两性会话风格研究.硕士论文,2003.

[2]吴青.现代汉语肯定性言语反馈成分研究.硕士论文,2008.

[3]薛艳.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刘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5]胡健,徐宏亮.反馈语的特征与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VOL31.

[6]刘楠.郭德纲相声的语言特色分析.硕士论文,2009.

[7]吴平.汉语会话中的反馈信号[J].当代语言学,2001(2),VOL3.

猜你喜欢

郭德纲会话包袱
空包袱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英语通用语的会话调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