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方言节目发展与研究

2013-08-15金晓琳

文教资料 2013年33期
关键词:语码普通话方言

金晓琳

(浙江树人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一、引言

在语言学中,双层语言指在特定社会中存在两种紧密联系的语言,一种具有更高的威望,通常被政府所使用,或在正式的文本中使用;另一种威望较低,常作为方言口头使用。威望较高的语言具有更规范的形式,其形式和词汇经过筛选以不同的面貌进入方言中。查尔斯·福格森发表于期刊《词语》(1959)的《双层语言》一文,认为双层语言是特定社会中存在两种语言的现象,其中之一被称为H,即威望较高的语言,另一语言被称为L,即威望较低的语言。

由于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存在交流隔阂和障碍,这种状况对经济流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利,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大力推行普及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与方言原无高低之分,更无高雅与低俗之分。只是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方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和使用环境三个方面都在明显萎缩。总体来说,在杭州,普通话具有较高的威望,属于H,而方言只是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区域内,威望较低,属于L。然而,在普通话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一些地方上的方言类节目,却异军突起。笔者就这一有趣而富于争议的话题,谈谈观点。

二、双层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角色转换

普通话作为高层语言,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而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有益而重要的补充,位于次要的地位,是低层语言,它们同时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但是,如何解释在某些地区的新闻领域,方言反而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呢?事实上,这只是双层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角色转换。因为所谓的高层语言与低层语言都是相对而言的,而方言在某些领域也确实有普通话不可比拟的优势。

1.从方言本身具有的口语化特点来看。

方言作为一种低层语言,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没有相关的书面语与之相匹配。但是,正是这种草根性,使得方言更具备口语化特征,或者说方言就是为了日常交流的口语而存在的。新闻播报是通过口头播报完成的,这就促使方言这一低层语言在这一领域可以把自己的劣势转化成一种优势。方言具备更多的口语词汇,并在百姓中广泛流传,广义的口语词汇包括一些覆盖面较大的北方方言词汇,港台流传过来的新词语,等等。因为口语词汇更形象、生动、明白、干脆,且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其中丰富的联想和比喻还充满来自生活的智慧和幽默,说起来音韵悠扬、朗朗上口、声声入耳,因此恰当地运用到社会新闻中会达到朴素直白、生动有趣的效果。

2.从方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语境来看。

从多元文化语境,特别是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思考影视方言的流行现象,有一定意义。后现代社会不再是“一元定论”的社会,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状态,人们已经厌烦了过去讲稿似的播报形式。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受众更需要从电视上找到一种消遣娱乐,缓解工作和生存带来的压力。他们需要暂时放弃严肃、高雅,而寻求轻松、流行、时尚、刺激。他们希望从电视上得到生活的调剂、情感的交流参与、角色的认同和自我身份的肯定。比如同样在杭州电视台,一套的新闻节目叫《杭州新闻联播》,基本上延承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风格,主持人在上面正襟危坐照着文稿播报新闻内容,这与杭州电视二台新闻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中主持人翁晓华主持节目时,身着地方特色的服装,手拿折扇,连笔带划,嬉笑怒骂地评述新闻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3.从方言所代表的语言忠诚度来看

方言除了作为底层语体的语言交际作用外,还代表着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地方凝聚力。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方言则是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社会心理和语言心理来看,方言又是民系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同属一个民系的人民对自己的方言有一个“语言忠诚”问题。每一个民系都有忠诚方言的倾向,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杭州话作为江浙吴语重要的一支,具有很高的语言忠诚度和区域认同感。“语言忠诚”和“民系认同”是汉语方言长期保持独立的重要原因之一。“语言忠诚”和“民系认同”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强,这是为什么方言类节目在中老年人中受欢迎程度越高的原因。

4.从方言所承载的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来看。

方言是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载体之一。方言是地方戏曲和曲艺的脊梁,例如越剧的方言基础是浙北吴语;滑稽戏用上海话;评弹用苏州话,如果改用普通话,这些剧种将失去生命。电视类节目也一样,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幽默词汇可能只能用本地区的方言表述。如杭州话中的“熬稍熬稍”(快点的意思)、木姥姥(很多)等,观众在听到这些词汇时更容易接受媒体观点。普通话虽然是一种强势语言,但它作为一种官方的正式语言,缺乏草根性,因此在某些区域往往显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

综上,当方言的这些特点在新闻节目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时,方言与普通话便在这里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错位,但这种转换只是临时的,也局限于某一地区,并不会在根本上改变普通话的上层语言的地位。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应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不应绝对否定方言的优点。

三、双重语言系统对方言节目的指导意义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方言在新闻语体中的运用除了积极作用外,但分寸把握不当也会有负面作用。那么,方言节目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这要从双重语言与双层语言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1.方言新闻的受众选择。

“双重语言”是就语言的使用能力而言的,即社会成员个人有能力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例如在杭州人基本上具备杭州话和普通话两种语言的使用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称为双重语言人。双层语言现象是就语言的社会功能而言的,即在同一个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并存的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在语言使用上有层级之别。双层语言现象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方言区的居民大多也会说普通话,因场景不同选用普通话或本地方言。杭州是一个典型的双层语言社会,即在公共场合通常使用普通话。在另一些私人场合则流行杭州话。用杭州方言讲新闻,对绝大部分杭州受众来讲不是问题,但是,随着现在中国人口的迁移,中国广大的不发达农村地区居民逐渐涌入东部发达城市,杭州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基本达到了1∶1的比例。虽然这些外地人口同样也具备双重语言能力,即普通话与他们家乡话的能力,但是,如果说他们来杭州不是很久或是还没融入到杭州主流生活圈的话,则基本上很难具备说杭州方言的能力。这样,用杭州话播新闻就剥夺了他们看新闻的权利,对他们平等享受社会繁荣和发展的权利都是不利的。笔者认为,方言新闻只能在个别频道播出,如果大家一味为了追求收视率而上方言节目,就有悖普通话作为上层语言的原则,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现在杭州电视台除了二套以外,其他都采用普通话播新闻,这就兼顾了社会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很好地体现了倡导和谐社会的特征。

2.使用语码转换技巧,保证方言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语码转换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同一次交际中说话人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即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语码选择和语码转换诱因很多,主要包括交际环境、角色和话题的改变及不同参与者等情节因素。引起语码转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角色关系。角色关系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是影响语码转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人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当参与者出现角色转变时,为了保持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一致性和同等关系而进行语码转换。

“说新闻”体现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口语化色彩较浓,句式短而口语词汇多;常用活用或非常规的修辞手段,采用“拟交流”句式和语态,传播者的主动给予感和交流感增强,语调自然。但是,“说新闻”仍然有别于街市上极为随便的“交谈”。方言口语中有杂质,有的显滑稽,用得不好难免有失真诚和礼貌,如果坊间大白话用得多了,超过新闻所能容忍的尺度,那样消息的语体性质就会发生异化,由准确、简洁、明快滑向模糊、啰唆和游移,甚至让人们对新闻来源发生怀疑,有悖新闻的真实、客观和公正,受众就可能失去对新闻传播的信任,甚至可能动摇新闻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在一些新闻的关键性描述上,应该使用码语转换技巧。

如果在播报新闻过程中发现杭州话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当他们认为杭州方言中不存在这类词汇时,就应该自动切换到普通话表述。我们是在用方言讲新闻,方言只是手段而传递新闻信息和媒体观点才是目的,所以不能本末倒置,方言是服务于传播这个目的的。

四、结语

方言节目的开播,给广大观众提供了普通话之外的另一种选择,颠覆了传统的播报主持方式,打破了普通话节目一统天下的局面。方言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产,在一些地区依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并且具有很多普通话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是其最有益的补充。但是,这种方言节目在特定地区的热播,并不会颠覆普通话作为上层语言的地位。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方言节目是作为一种特色节目来播出的,在杭州及一些地区的热播只是上层语言与下层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角色转换,并不能永远改变他们的历史地位。而且,由于方言本身的局限性,仍然需要注意他的使用场合和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码语转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方言并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语言功能。因此,方言节目是普通话节目的有益补充,它们是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的。我们并不大力提倡发展方言节目,但也不能扼杀它。在肯定普通话作为上层语言的同时,倡导保护方言,发展方言,使方言世代传承,与普通话和谐发展。

[1]Ferguson,Charles F.Diglossia[J].WORD,1959(15):325-340.

[2]褚克非.形式创新的多元性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2):32-33.

[3]顾芳芳,韩燕,王健.用杭州话说新闻:城市电视台新闻本地化的思考[J].新闻实践,2004(4):40-42.

[4]蒋金运.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0-83.

[5]邵培仁,李雯.语言是桥也是墙―对方言广播电视节目的疑虑与拷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27-31.

[6]游汝杰.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J].修辞学习,2006(6):1-8.

[7]张颂.关于广播电视语言研究的几点想法:媒体与语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詹伯慧.试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J].语文建设,1997(4):35-38.

猜你喜欢

语码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17
动态顺应视域中的语码混用研究
《新民晚报》语码混编对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