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13-08-15祖文成贾元义

文教资料 2013年33期
关键词:辅导员校园政治

祖文成 贾元义 许 盈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数字信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式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与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同样,新媒体正以目不暇接的速度进入高校、走入校园,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语言特点、交往方式、心理意识等产生激烈的冲击。实践表明,作为新媒体标志的网络和手机通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和对外交流渠道。

显然,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知识的尝鲜者,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使其成为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另一方面,新媒体所独具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青睐。然而,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的开放性会导致传播的无屏障性,成为消极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播的突破口,会导致严重的道德失范,这将极大地削弱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另外,新媒体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极易引发大学生产生网瘾、心理危机、人格障碍等问题,不利于其成长成才。

因此,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尤为迫切,高校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一、革新教育观念,强化三种意识。

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重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学会新媒体技术,理解新媒体传播的规律与特点,利用新媒体,趋利避害,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强化变革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影响,创新传统教育观念,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确立新媒体下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动摇,趋利避害,化被动为主动,找到适应新媒体特征的教育理念,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稳步发展。

第二,强化角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破除传统思维模式的惯性意识,要有打破旧工作方式束缚的强烈决心,要有新媒体时代的正确角色定位:由单一、被动、消极的说教与灌输者向双互、主动、积极的引导与培养者转变,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人生导师。

第三,强化素质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跟进时代、紧跟学生,在继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品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等方面学习与提高的同时,适应新媒体要求,强化网络素养,不断学习和熟知网络及其他新媒体等相关知识,打破与学生交流的盲点,引领思想潮流。

二、创新教育主体,建立网络辅导员制度。

高校网络辅导员是指高校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辅导员通过网络载体,面向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把网络作为载体,注重网络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这支队伍开展。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

然而,新媒体所独具的特性尤其是“双互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到严峻挑战。很多时候,面对爆炸式的信息量,教育者反而成为受教育者。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组成,双方地位平等。因此,要取得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转变观念,创新主体,努力组建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知识丰富、网络技术过硬的网络辅导员队伍。

第一,高校网络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移动网络等新式媒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引导,以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针对“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化、个性化、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隐蔽性”等新媒体特征,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增强政治鉴别意识与判断能力;面对网络特性,增强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能;面对教育形式、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的变革,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等。

第二,高校应建立与完善网络辅导员机制,从政策制度保障、管理运行机制、技术支撑[3]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适应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牢牢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新思想、新动态,在与受教育者的双互平等的交流中占据主导优势,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健康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勇于创新,建立健全适应新媒体特性的管理体制。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求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关部门、单位同心协力,共同推进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当前,高校具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单位部门主要涉及: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网管中心、各学院党委等。

高校可成立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统领全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部(处)可单独设立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执行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事务,管理全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各学院可成立全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具体指导学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辅导员队伍,将网络辅导工作纳入辅导员日常工作,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四、完善教育体系,形成立体网络式教育体系。

坚持传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新媒体下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力促两者间合力的形成,网上网下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一,纵向方面,建立以红色网站为主干,校园BBS、校园数字化平台为两翼的立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主题网站;加强校园BBS的建设与引导,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建设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契机,促进高校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横向方面,加强红色网站、校园BBS的网络设计与板块建设,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建立一批对学生有兴趣、有帮助的网络阵队,如生命教育、人生规划、心理健康、创业就业等版块。以阵地建设为堡垒,突出网络舆论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阵地。

第三,以点带面,结合网络辅导员制度,有效利用微博、微信、QQ、人人等大学生最关注与感兴趣的网络与社交平台,开展“单—单、个—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一系列网络博客群、QQ群、校园短信平台等新载体的教育途径。

五、突破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方式,打造品牌特色

实现传统教育方式的现代化,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新媒体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限制,以其开放性、超时空性、自主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等为思想教育方式现代化提供优越的客观条件[4]。网络信息内容丰富全面、跨时空性、即时性、快速反应的特点,是传统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无法企及的,必然要求破除周期长、反馈慢、受到时空限制的工作机制[5]。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为平等的人进行精神交往,从而促进人的普遍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时代的脉搏和全球化交往的趋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因此,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不能消极被动,而应最大限度地适应新媒体的特性,创新传统教育方式,并力求形成三个转变:其一,由僵硬灌输式向灵活引导式转变;其二,由单一性向双互性转变;其三,由静态式向动态式转变。

我们要破除形式与教条主义,运用新媒体技术、发挥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网络新势力如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的强势效果,贴近学生,积极拓展新媒体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倡导新媒体语言,打造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特色品牌载体与平台,形成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六、丰富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强化主体性意识,培育网络素质,突出引导功能。

据有关调查,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世界上要新增2万多个色情网站,93.2%的大学生认为,周围人群浏览网页色情现象是普遍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网络使用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色情信息污染,这对人们,尤其是对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可谓贻害无穷[6]。面对爆炸式的信息量与多元价值观的强烈冲击,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拓宽教育内容成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核心。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拓展主体性意识、心理健康、网络道德与法律等内容的培育,以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的超时空性、无屏障性,使得各种思潮、各种文化信息像海啸一样撞击而来,大量信息鱼龙混杂,成了一些腐朽没落思想的突破口,稍有不慎,国家与民族的长治久安将受到严重动摇。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始终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教育内容为主线,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加强主体性教育。一方面,新媒体尤其是网络所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往往使人迷失自我,逃离现实生活,情形严重时,导致人格丧失,道德沉沦,信仰缺失,整日沉迷于网络世界不可自拔。另一方面,没有主体性意识,就会缺乏自我辨别与选择的能力,极易在海量多元的信息面前崩溃,没落腐朽的文化价值观将会轻而易举地占据人们的大脑。因此,新媒体时代,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变得极为紧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双双识别世界的慧眼,增强大学生自我辨别与选择的能力,抵制腐朽没落的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

第三,加强网络素质教育。“传播学守门人理论”认为:信息的输出要经过特殊的过滤。但网络自由传播和难以设防的特点大大弱化守门人这一功能。新媒体给人类带来快速便捷的同时,又引发一系列思想道德新问题。网络素质教育涉及网络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是人类面临的新道德要求和选择,比如网络人格、网络平等、网络公正、网络诚信、网络互助等方面。网络法律调整的是网络关系,是国家制定与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行为规范,是打击网络违法、网络犯罪行为,及保障网络合法利益的利器。加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抑制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现象的出现,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七、寻求技术支撑,运用新媒体,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高效运行离不开网络技术条件的支撑。高校应设立网络管理中心,利用新媒体力量,建设数字校园,为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建设数字校园,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平台。“数字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育人、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加强校园数字化建设,推广校园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平台与保障。

第二,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后台管理人员,应对和解决新媒体时代不断更新的技术难题,在保障校园网络监督的同时,增强跟进时代步伐的网络等新平台的美感与吸引力。要加强辅导员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培训工作,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网络辅导员队伍,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推进。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应主动出击,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优势,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开创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1]陈晓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2]阮东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解围.教育理论研究,2010(5).

[3]梁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4]周宏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挑战的对策.理论与实践,2011(1).

[5]赵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实现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4).

[6]孙训华.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开拓创新.学园,2011(1).

猜你喜欢

辅导员校园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