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
2013-08-15和建伟
和建伟
(安徽科技学院 中文系,安徽 凤阳 233100)
近年来,在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下,安徽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主推进改革,创造了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推出了一大批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表明,安徽正在走一条具有皖风徽韵的文化强省建设之路。①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凭借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实现转型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成为进一步增强和丰富第三产业内涵,调整与完善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自1998年英国首次把它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以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响应和发展,根据我国现状,我国把文化创意产业大体划分为8个大类,即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休闲娱乐类和科研教育类。②
2.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素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之称,总面积1949平方公里。辖1乡、14镇及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自春秋时建钟离国以来,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有户籍人口74.9万。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89亿元,人均GDP9731元,实现财政收入6.29亿元。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1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2元,三产比例为21:28: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7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45万美元。2009年,全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89.7%;第二产业投资累计完成42.8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4亿元,同比增长148.9%。③
(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凤阳县产业结构的升级。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时,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制造加工业和传统服务业;当人均GDP在4000-10000美元之间,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目前,凤阳县的各项指标表明它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城市化加速期。凤阳县迈入新阶段必须建立更优化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当前凤阳县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在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在第三产业内部,一些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仍然占相当大的比重,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凤阳县产业发展水平,而且可以优化第三产业本身的内部结构。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加快凤阳县“玻璃工业强县”的建设。
今年,凤阳县围绕“立足打造千亿元硅产业基地,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继续打造“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基地”。④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国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阶段;第二阶段,以制造业为中心,加上服务业的多元化经济的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三阶段,以服务业为中心,又有某些制造业的多元化经济的后工业化阶段。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制造业不能孤军奋战,也不能一枝独秀,完善现代服务业结构,丰富现代服务业品种,提高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更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服务业的附加值和国际化水平,是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同时,注重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方位服务,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两轮驱动”,是加快凤阳县建设“玻璃工业强县”的现实需要。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更好地提升凤阳县城市形象。
凤阳县因为拥有的“形象名片”而具有良好的人文优势和坚实的人脉根基。这些“形象名片”包括:朱元璋故里、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中国优质石英砂原料基地”(全国唯一),“曲艺之乡”、“改革之乡”以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同时,凤阳县还拥有韭山洞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等。在倡导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背景下,这些“形象名片”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因为人们更看重的是良好的生活、居住、创业与就业环境。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创意的人才,凤阳县作为人们向往的城市之一,具有了吸引人才居住创业的人脉根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提升凤阳的城市形象,增加凤阳县的“城市名片”效应,使它的人文优势更为凸显,人脉根基更为坚实。
二、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发展战略的方法,它是将组织内部自身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s)方面的内容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本文采用SWOT法对凤阳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
1.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条件。
(1)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使其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改革开放以来,凤阳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2004年以来,经济总量每年的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人均GDP不断增加,其中2009年已接近2000美元,这为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
(2)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使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凤阳县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转变职能,政企分开,制定与实施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软硬发展空间。凤阳县自实行农业“大包干”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确定并实施了“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旅游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围绕构建“和谐凤阳、人文凤阳、生态凤阳、魅力凤阳”和“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玻璃产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农业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十年来,“大包干”精神成为凤阳县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它促进了政府的创新意识,并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促创新。这种机制创新和机制优势也将为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民间资金相对丰沛。凤阳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更为明显,地方财力较为充足。另外,由于凤阳县资源丰富,与硅产业相关的民营经济相对发达,民间资本殷实,而且极其活跃,这为凤阳县的产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繁荣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据统计,2009年凤阳县财政总收入6.29亿元,增长2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8亿元,增长3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6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4902元,增长10.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4亿元,增长28.9%,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41.1亿元,增长16.4%。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其显示出发展“势头”和“成长空间”时,丰沛的民间资金会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不断输血。⑤
(4)人力资源充足,创意产业初露苗头。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这必然要求大量的高知识、高科技人才。凤阳县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科技学院就在凤阳。县政府在全面推进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与安徽科技学院的紧密合作,2009年5月11日签订《凤阳县人民政府——安徽科技学院千亿元硅产业人才支撑项目合作协议书》。凤阳县还积极支持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与安徽科技学院共同设立玻璃材料专业学院,为硅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技术和人才服务保障。密切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中硅科技公司等硅产业研究机构交流合作。
与此同时,已通过专家评审,省经委批复的《凤阳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突破,延伸完善关键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外向型发展”,“全面打造凤阳县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基地,实现硅(玻璃)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硅产业从粗放的产业集群向产业附加值高的产业升级,即从原料提供向工艺设计转型,从初步石英资源开采向精深加工转型,这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高品位的文化创意思维。我们注意到,该规划在产业发展部分已提出要重点发展工艺装饰玻璃等产品,凤阳县重点玻璃企业德力集团在工艺玻璃设计生产的基础上,已明确提出将随着外贸市场的拓宽成为外贸玻璃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及配套中心。这标志着创意产业在凤阳硅产业方面的正式启动和初露苗头。因为工业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通过产品设计,使产品更有价值、更有魅力、更有市场竞争力。工业设计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设计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新潮流。由上可知,凤阳县在硅产业方面已经开始尝试文化创意产业,当然,它未形成更加明确的发展思路。
2.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
(1)经济结构中工业处强势,第三产业相对劣势。凤阳县经济发展“强项在工业、特色在玻璃”,既反映了工业经济在凤阳县的现实地位,硅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举足轻重,又表明了其产业结构内部存在“一业独大”现象和第三产业内部的不协调性。这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凤阳县各产业间比例不够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不高。另一方面,凤阳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其成分主要仍由社会商品零售额、建筑业、邮电业、旅游业等传统要素构成。
(2)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薄弱。按照目前我国的分类,文化创意产业可分为8大类,但凤阳县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薄弱,一在文化艺术方面,尽管“凤阳花鼓”、“凤画”等成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未形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产业链,也没有达到产业化的层次与水平;“凤阳花鼓节”等文化节庆活动也未完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所起作用也比较有限。二在创意设计方面,凤阳县广告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主要以广告制作为主,而非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为主。三在工艺设计方面,近年来凤阳县部分玻璃制造企业本身缺乏独立开展产品开发和工业设计的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低,在金融危机面前,面临严峻形势。四在传媒产业方面和软件及计算机服务方面,几乎没有产业化的基础。总之,凤阳县经济发展的亮点依然是制造业。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尚未成为一种共识。与安徽省其他地方,如芜湖等地不同的是,凤阳县尚未形成一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共识。一方面,无论在民间,还是在研究机构,尚未见到这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另一方面,凤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选项也尚未出现在凤阳县各级领导的视野内。
3.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会因素。
(1)宏观背景上提供了一种发展机遇。早在2003年,安徽省就已将文化产业作为八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列入“861”行动计划。2004年至2009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幅30%,高于全省GDP增幅。2008年,安徽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0亿元,首次超过了同期汽车工业增加值,成为安徽新的“领跑”产业。王三运同志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⑥
(2)区位条件上提供了一种发展条件。凤阳县地处皖东北部,属“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辐射区,靠近中国最发达、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无论从交通条件、基础设施,还是从人居环境、人文资源看,也都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种发展条件。
(3)现实状况上提供一种发展可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安徽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专业人才聚集、区域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市场优势明显和产业依托较强等五大优势。凤阳县实施的“人文凤阳”、“生态凤阳”、“魅力凤阳”、“和谐凤阳” 四大战略,也很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从历史上看,凤阳出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深厚的明文化底蕴;从现实上看,凤阳有“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有着独一无二的政治优势;从资源上看,凤阳有着中国最为丰富的高品质石英砂资源,有着中国最具活力的硅产业工业园区;从环境上看,凤阳有着诸多的山水胜景。以上这些都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可能。
4.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威胁因素。
(1)不具备先发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增加了难度。相对于我省其他地区,如芜湖市较早就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07年,“方特欢乐世界”轰动全国;2009年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并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也已出台。合肥等地也提出类似发展战略。因此,凤阳县目前已失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发优势,这就增加了形成凤阳县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品牌的难度。
(2)城市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使凤阳文化创意产业的飞跃增加了难度。在皖北城市群中,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凤阳的三产比例不够合理,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难题。近年来,凤阳县大力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但还需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市政规划整体而言还不够完善。此外,凤阳对于自身具有的文化资源未能进行有效整合,文化创意产业相对粗放。因此,凤阳县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走科学创新之路,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与特质,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措施建议
1.通过舆论宣传,形成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共识。
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转型发展中,凤阳县如果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选项的话,就必须营造宣传文化创意产业的舆论氛围,使人人都要知道、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容,人人都来关注、研讨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方向与产业选择,人人都能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来,把“创业”与“创新”结合起来。
2.通过科学调研,形成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多个行业,而凤阳县各个行业的发展不尽平衡,需要尽快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切入点。首先,要科学分析凤阳县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劣势,盘点凤阳县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摸清家底,系统整合。建议政府以大明文化园建设为契机,以“花鼓文化艺术节”、“明文化研讨会”为平台,大力发展旅游、文艺、饮食、民俗等为一体的明文化产业,突出文化研讨与娱乐休闲特色;以弘扬沈浩精神为契机,大力发展以“大包干”精神为核心的小岗村葡萄文化节、小岗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小岗村红色影视创作及出版等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突出影视艺术与教育出版特色;以千亿元硅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中国硅产业设计中心与科研中心,突出工艺设计与科研教育特色。其次,要结合凤阳县的城市定位,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凤阳县“十一五”期间的支柱产业及重点培植产业之间的关联,建议政府以东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温泉度假村为契机,花大力气改善环境,突出各景区特色,着力构建“生态凤阳”、“和谐凤阳”,营造“昔日帝王故里,今朝宜居名城”理念,增加凤阳的吸引力;最后,委托专家结合凤阳县实际制定《凤阳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凤阳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任务,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并采取现实措施予以扶持。
3.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凤阳县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做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协调发展。
现今,文化创意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各地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安徽省而言,掌握技术、能够运用创意理念来实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不少,但是一流的具有原创性的创意、设计和策划人才及能管理、懂经营、善营销的人才并不太多。因此,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校之间,联合组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专业培训,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平台等。同时要处理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关系。招商引资尽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单纯地招商引资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应当逐步探讨建立“融才、融智、融资”高效融合的招商引智模式,建立人事、招商、旅游、外事“四位一体”的招商引资机制。
4.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凤阳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凤阳县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中,一是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二是根据已有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三是筹措资金,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四是探索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评估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指导服务;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创建;六是构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决策咨询平台、孵化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交流平台和人才培训平台。
注释:
①臧世凯.走具有皖风徽韵的文化强省建设之路.求是杂志,2010.6,51.
②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22-123.
③数据来源:2009年凤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④2009年凤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⑤数据来源:2009年凤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⑥201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1]钱杭园,张芳,杨小微.文化创意产业:永康市转型发展的一种选择[J].新闻界,2010.02:23-25.
[2]陈昌云,杨立兵.凤阳县明文化发展刍议[J].滁州学院学报,2009.04:7-9.
[3]陈筱悦.凤阳花鼓新解浅探 [J]滁州学院学报,2009.02:113-114.
[4]郝春晖,周晓宏.安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09(8):52-53.
[5]臧世凯.扎实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J].江淮,2007.01:7-8.
[6]沈跃春.关于安徽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研究[J].理论建设,2008.05: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