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2013-08-15周宁
周 宁
(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1.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尤其新课程制度的推行,各地区及各学校加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新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作出一定的贡献。
2.案例教学概述
2.1 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1]。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2 案例教学的发展历史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就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了[2],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及范围,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法律规则。之后,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慢慢地在美国所有大学的法学院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他极力主张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商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广泛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学、商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不断推广。现在,案例教学法几乎可以说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3.1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4],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点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3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5]。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主要结合案例教学及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1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值得强调的是对地理案例教学步骤的设计,主要是为其实施提供一个借鉴,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可以将有些步骤省略或增加。一般来说,地理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发放资料、口头描述、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为案例讨论做准备。第二,引出问题。在学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最终引出案例讨论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际中引出,并逐步深入。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讨论的主题的话,很容易给学生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样会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第三,小组讨论。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第四,班级交流。在各个小组讨论出案例的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由教师做出,也可以由学生做出,再结合教师评点。
4.2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的讨论围绕着主题进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讨论与主题偏离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学生不积极,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达不到对知识的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同时,案例的选取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关心话题相关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讨论过的案例做出反思与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头脑风暴的影响,对问题的认知很容易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总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这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采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并且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张小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地理教育,2011(1):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9):49-50.
[3]陈皆兵.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11):76-78.
[4]罗士成.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学术研究,2009(1):56-58.
[5]周英姿,朱海阳.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质疑与导思[J].地理教育,201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