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13期
关键词:园本教育资源幼儿

周 蕾

(甘肃省妇联保育院,甘肃 兰州 7300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营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研发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资源,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开发与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对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因地制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开发和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既是幼儿园教育的需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这两种环境都是儿童天天要接触的”。[1]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2]

开发和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就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活化。一方面,解决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投入不足、操作材料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贴近幼儿生活,感知、积累直接经验,促进幼儿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季节和区域环境、文化、自然资源等特点,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开发和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范围

(一)目标

1.有效研发整合社会、自然资源,并形成园本课程体系。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其在园本课程研究中逐步成长为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

3.促进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4.带动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为其提供可借鉴的课程经验。

(二)内容

1.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园本课程目标,形成小、中、大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制定不同年龄班幼儿发展目标。

2.研发大量的、适合幼儿的,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课程资源,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

3.创造适合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4.有效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大量玩教具和游戏器材,巧妙地、多角度地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与其生活相关的环境中和操作中得到发展。

5.研究园本课程的评价方式,评价个性化,适合每个幼儿个性化发展。

(三)范围

1.建构园本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季节和区域文化、社会特点的主题活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干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2.充分挖掘并利用本地资源组织主题活动。幼儿对本土教育资源比较熟悉、感兴趣,能够直接进行观察和体验,并在各个主题活动中反复实践,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3.整合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各个主题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料,在活动中感知材料,制作教具,丰富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

三、本土教育资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有效的本土教育资源研发教研活动

1.重视教师资源。利用教研活动强化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选择、编制适合幼儿、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运用制度资源。制定适合本园实际和幼儿特点的各类管理制度,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二)全方位开发、利用本土教育资源

充分挖掘与利用地方特色、贴近大自然的教育资源,形成特色园本课程,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在快乐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首先,采集和运用自然物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如:设计《甜甜的玉米》这一主题若干个系列活动,将教学融入了自然社会的课堂,带幼儿观察玉米、掰玉米,采集玉米秆,脱玉米粒等,利用玉米皮、玉米秆、玉米粒等材料制作各种玩具、手工艺品和打击乐器,进行玉米叶艺术创作等。

在主题活动《洋芋》中,幼儿用从家里带来的洋芋做小动物投放到自然角中供幼儿观察;在《香香的蔬菜》中,幼儿采用蔬菜做拼贴画。这些自然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乐趣,解决由于资金不足造成的玩教具材料匮乏等问题,充实“园本教育活动设计”研究的素材,是培养幼儿探究学习的重要活动形式。

其次,本地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是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来源。这些资源既能让幼儿在身边的环境中探索学习,丰富经验,又能增强幼儿的社会意识,拓展园本课程内容。

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组织幼儿参观各种劳作活动,让幼儿了解成人的劳动方式、意义,产生尊重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如在《蔬菜》、《玉米》等教学活动中,组织幼儿参观农民种植,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收摘,了解作物的生长特点,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二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在园本课程《线》、《布》的实施过程中,请家长教孩子用玉米皮编提篮,用线绕相框,用布做布包、衣服等,帮助幼儿学习生活的本领并感受家的温暖;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如实施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家畜和家禽》的过程中,家长支持自己孩子饲养小动物,并指导孩子喂养小动物,让孩子学会关心,爱护小动物,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请家长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对幼儿进行现身教育。如请警察讲述遵守道路规则的重要性等。

再次,设置互动主题墙,让环境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根据本班进行的主题活动布置墙面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活动。如在《可爱的小动物》主题墙的创设中,幼儿在让小猫住在“农场里”,让狮子住在“野生动物园里”,并指导添画,然后贴在主题墙面上。如此,幼儿在参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充分运用本土资源让区角活动更富有吸引力

“动手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教育资源,在选择与制作区角材料时尽可能地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将区角活动生活化。

1.变废为宝。收集并常备一些幼儿经常接触的植物枝叶、农作物副产品、废饮料瓶、纸盒等熟悉的材料,并投放到活动区。

2.将收集材料筛选分类。如:蔬菜、豆类、瓜果、野草等植物类;泥沙、砖块等矿物类;牙膏盒、化妆品盒等纸盒类;易拉罐、泡沫板、纸板、毛线、碎布等废旧物品类。

3.尝试探索同种材料在各活动区中的不同使用功能。如收集各种粗细、长短不同的纸筒,使之一物多用。数学区中有纸筒数数器,表演区中有纸筒做的抬花轿;科学区中用纸筒进行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材料;操作区中有纸筒做的金箍棒;美工区中有用纸筒插花、绘画等手工制作。

4.了解同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中的不同使用价值。如小班幼儿可把洋芋插上牙签做成刺猬;中班幼儿可用洋芋制作一些动物头,并用切开的洋芋丝、片进行贴画、拼图;大班幼儿用洋芋做菜,或切开在平面上绘画、刻画等。又如:小班幼儿将混在一起的玉米和豌豆粒进行分类;中班幼儿可用玉米粒进行数数,大班幼儿可用针线将玉米粒穿在一起当项链,或用玉米粒粘贴造型,等等。

5.尝试同种材料的延伸。如大班幼儿用玉米穗丝编织,然后放到表演区;中班幼儿将玉米穗丝装在废旧的长筒袜里,两头扎住,在院子里玩投掷游戏或揪尾巴游戏,它们成了幼儿最喜欢的体育器具和操作材料,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6.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在幼儿一次次尝试、探索和操作中,各种材料变成了漂亮的工艺品和有趣的玩具。幼儿选择野花、野草、树叶等自然材料,大胆想象创造组合,做出各种漂亮的组合粘贴画;用豆类、泥沙制作出许多造型不同的动物、人物、房子及花草等;用牙签、土豆、瓜果做神气的小刺猬等;用蚕豆、牙签、树叶制作逼真的长颈鹿、青蛙、金鱼等;用瓜子、花生、核桃壳制作葡萄、小鸡、乌龟等;用蔬菜制作大树、小动物;用、火柴盒、树枝制作小火车;用各类树叶、橡皮泥组合成漂亮的小鸟和金鱼……

7.创造丰富、宽松的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造适宜幼儿各阶段发展的活动环境,有利于幼儿大胆地表达、自主地探索和表现。

8.以开放日活动形式向家长展示区角活动,增进了解,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促进家园互动,形成教师、幼儿、家长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角活动中丰富的环境与材料使幼儿“生产”出众多的有形成果。对幼儿而言,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种交流,它的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语言更能促进同伴间的交往,促进学习。同时,展示作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因此,幼儿的任何一件作品要尽可能地回归生活,装点空间。

展示作品时,首先保持幼儿作品的原样,不作任何加工修饰,尽量让作品释放出自然、稚拙的光彩。其次,用桌面陈列、凌空垂吊、墙上悬挂等各种形式进行平面或者立体的布置,使作品更富情趣,让幼儿在移步换景中主动与之“对话”。最后,选择区域,以班为单位展示幼儿的手工、绘画作品,幼儿在向家长讲述自己的作品时,满脸会绽放成功感。

9.将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制作的玩教具、手工艺品、粘贴画等作品收集,以照片形式储存到电脑中,制作作品集,留住幼儿成长的足迹。

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使幼儿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同时教师利用这些材料及身边发生的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教师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熟悉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发展和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中,主动成为促进幼儿自主建构的“脚手架”,为幼儿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使幼儿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觉修正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因此,学前教育应该唤起幼儿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培养幼儿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能以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加活动、游戏,在心灵深处播下渴望求知的 种 子。[3]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论幼儿教育思想.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4

[2]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浙江出版社,1991.8.

[3]马得清.不要硬教橡籽如何长成橡树(第一版).中国教育报,2012.8.12.

猜你喜欢

园本教育资源幼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