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寻常而又不寻常的青春——简析《中国合伙人》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35期
关键词:苏梅王阳陈可辛

刘 珉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陈凯歌说过:“电影是用来记录传奇的。”这话的真实性有多高值得思考,但至少,陈可辛对此想必是非常推崇。

中国合伙人的英文翻译叫《American Dream in china》。直译过来就是“美国梦在中国。”本片讲述了成长于80年代的3位主人公从大学,到毕业,再到考托福去美国,以及遭遇人生的低谷,失败到再创业的故事。生动的刻画了三个人从大学生到成功商人的励志故事。同时也勾勒出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国富民强的社会面貌。

本片通过插叙的方式,全片的时间其实是在2003年EES控诉新梦想盗窃教材的纽约听证会。随着中美双方在话语上的不断交锋。由三人互相引出回忆,回忆从1980年到2003年这中间,三人所走过的历程,以及对方的改变。

一、情节内容,人物性格导致的冲突矛盾

矛盾的冲突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性格的不合。在本片的第一版块大学中,导演着力表现的是三个人的性格特点。这一段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为电影之后的矛盾作出铺垫,也与三人之后在性格上改变产生了对比。

在刻画成冬青方面导演通过成冬青下跪求母亲再考一次高考,揭露出了本片最终要的一个核心,也是成冬青成功的秘诀之一“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着的。”土是成冬青的另一大特色,这个从服装和他那近乎日语的口语中可以看出。

而对于孟晓骏和王阳两个人的刻画,导演主要是以成冬青的视角去表现。

孟晓骏是一个典型的实干精英。务实,刻苦,自信甚至有些骄傲,做事非常具有目的性,甚至有一些自私,喜欢对很多事情进行可行性分析。这从他在学生谈话中主要是处于领导地位可以看出他的实干精神与领导力,以及对成冬青追求苏梅,以“以卵击石”来评价可以看出他对待很多事情喜欢先做出可行性分析,而对成冬青住院不愿意去看他这一点看出了孟晓骏身上的自私。孟晓骏身上在精神层面上象征西方。导演以孟晓骏这个“具有家族美国情节的人”来象征在90年代一大批想要出国留学的“托党”。[1]导演用大学中的这几场戏表现出了孟晓骏身上鲜明的优缺点,也为接下来他在美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王阳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一个率性而为的赤子,他其实是三个主人公中,内心最为纯真的,他忠于自己的内心,不会因外力而改变。他不喜欢像孟晓骏一样,带着一群人大谈理想与改变,也不喜欢像成冬青一样装孙子。他喜欢接受Lucy的采访,对她说“我们很了解美国,而你们不了解中国”。和大学时期的孟晓骏仰视美国不一样,他对美国其实是带着一种平视甚至有一点点的俯视的角度来看待的。三个人之中其实他对美国的热情也是最低的。所以他会选择放弃签证,我想单单lucy是不可能给他这么大的动力去拒绝美国的。另外,王阳身上的浪漫主义帮助他在成冬青对苏梅这个事件上保持了乐观态度,他就是要帮助成冬青“以卵击石”。这和后期王阳的性格是有一定出入了。

三人毕业后(成冬青晚一年),纷纷进入社会,孟晓骏成功地得到了签证,而王阳和成冬青则留在了中国。孟晓骏在美国遇到了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打击。导演前面的那一场关于“too young,too naive.”的话得到了印证,孟晓骏在美国并没有想象中发展的好,而且所谓的美国梦也不是什么在机会面前人人均等。这让我想到了李安导演,同样也是旅美的学子,非常有才华,却并没有在美国得到机会。实验室和端盘子两场戏把所谓孟晓骏的美国梦打的粉碎。同时,“孟晓骏的失败宣告着一代人美国梦的破灭”。[2]

相比孟晓骏,王阳和成冬青在中国也是屡受挫折,成冬青果然是老老实实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可是天生没有幽默感的他上课总是得不到学生的喜欢,而成为学生的睡觉课。这和他后面在公众场合基本不讲人话,经常胡诌开玩笑的性格形成了对比。在外面偷偷地给教导主任的孩子代课,却拿不到一点工资。感觉很悲催,但是却让观众看到了成冬青一个最大的性格特点,忍。学生上课睡觉,他也只是傻傻地笑;教导主任不给钱,他回去也不和苏梅说,只是默默地忍着,还骗苏梅自己很好很好。这种乐观的,安之若素的性格,也为成冬青在后面的成功作出了铺垫。

影片的中后部分,是三人开始创业的过程。在成冬青的带动下,三人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创业者。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三人的矛盾开始爆发。成冬青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对孟晓骏就存在仰视的看法。从他第一次面对签证官,说自己最崇拜的人,他说孟晓骏开始。所以在孟晓骏入主新梦想以后,他才是新梦想最大的领导者。孟晓骏的任何意见,王阳不参与,成冬青也不反对。孟晓骏本来就在美国受到了打击,自尊心更加受不得半点的打压。然而在新梦想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孟晓骏犯了“资本求快,教育求稳。”的错误。在新梦想上市的道路上,成冬青终于对孟晓骏说出了“NO”。两人的矛盾在此刻成为了本片的中心。

孟晓骏本来就对成冬青获得的巨大荣誉觉得不满,他认为为新梦想操劳最多的是他,可活得最光鲜的却是成冬青。于是,关于公司上市的问题,成为了成孟二人之间的导火索。而两人的性格上,成冬青一直是一个温和的隐忍派,在矛盾冲突爆发时,往往是以忍让为先。关于股份制改革和关于张冀是否留任的问题上,就可以看出来,面对孟晓骏的咄咄逼人甚至是带有一点侮辱性质的提问,成冬青总是笑着化解矛盾。但当这种咄咄逼人突破忍耐的底线,两人的矛盾在上市爆发,王阳的性格柔和,作为成孟的中间人,始终在调和着两人的矛盾。但两人的矛盾在剧情带动之下已经无法调和。矛盾终于在王阳婚礼之后有了结果,王阳和孟晓骏离开,而成冬青独立一人引领新梦想。

在很多电影中,导演往往喜欢以调和主义来中和电影中的大矛盾,如李安导演的《喜宴》[3]等。而陈可辛导演在这里同样是使用了调合主义的手法。他选择用更大的外部困难,即美国EES指责让三个重新回到一个战线。这种调和主义的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成孟二人性格上的不和,而解决性格矛盾上的问题,竟是成冬青依靠经济力量与言语为孟晓骏挣回脸面,影片在最后重要的高潮场面上发生了错位。[1]“陷入了霍元甲,叶问和黄飞鸿时代的终极解决方式:和洋人打一场擂台,战胜了洋人,获得了意淫式的虚幻满足。在影片高潮场面,三兄弟重新站在了一起,曾在美国受挫的孟晓骏,从来没有到过美国的成冬青,被美国女友当作超重行李舍弃的王阳,面对侵权指控,慷慨陈词,一洗心头愤怒,并解决三兄弟之间的矛盾根源——上市问题,让华尔街响起了新东方上市的锣声。观众也在虚幻的擂台上,看到山姆大叔被打倒在曼哈顿甚至华尔街,再一次获得了意淫的满足。”

二、别具一格的视听语言

(一)互相交织的角色画外音

声音的元素在影片中有大量的使用。而最引人注意,同时也是最具有带入感的莫过于“平行蒙太奇”的剪辑中,三个人与EES的谈判桌上的勾起的回忆。全片的时间其实是在2003年EES控诉新梦想盗窃教材的纽约听证会。通过插叙的方式,随着中美双方在话语上的不断交锋。由三人互相引出回忆,回忆从1980年到2003年这中间,三人所走过的历程,以及对方的改变。

在大量的影片中,往往会有一个全知视角的出现,如张艺谋的《红高粱》中的我,表述我爷爷和我奶奶的事;有如其另一部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我(表述我的爸爸妈妈);而在《中国合伙人》中,并不存在全知视角,三个人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看法上产生回忆和叙述,这样多个第一人称叙述很想电影《罗生门》的形式与结构。在让观众了解故事本身的过程中,同时通过叙述者的谈话方式与语气表达片中角色的关系。这种叙述视角有模仿《社交网络》之嫌,但比社交网络显得更为缜密复杂。这种多主体旁白叙述的视听处理,不但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角色青年中年的对比,同时也影响着本片的视听语言风格。

(二)画外音与同期声的交替使用

画外音与同期声的切换剪辑,大大增加了影片剪辑的流畅度和自由度。在三人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有这样一场戏:孟晓骏问成冬青最想去哪里,成冬青说,最想去天安门。正当王阳和孟晓骏因成冬青大胆新奇的想法吃惊的时候。成冬青的画外音响起,说“孟晓骏告诉我,那时候,每个人最想去的地方,”此时再接孟晓骏的叙述“美国”。这样的剪辑既加快电影的剪辑节奏,同时带给人轻松明快的感觉。

(三)精致的光影运用

说起中国合伙人中最有特色的镜头莫过于王阳陪两人打乒乓球的那一幕。在剪辑上运用了交替蒙太奇的手法。在成孟两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先是成冬青和王阳打乒乓球,在每次谈论到一个高潮的时候,换上孟晓骏和王阳打球,同样的是谈到高潮部分,再换回成冬青与孟晓骏打球,依此类推。摄像杜可风通过窗户拍摄王阳一个人的镜头,并映射出成冬青与孟晓骏在镜子中的影子,与王阳重叠。这种镜头的运动生动地表现了王阳为两人调和矛盾的无奈。同时,明快的镜头语言把两人的矛盾和王阳的无奈用打乒乓球这一场戏轻松明快地表现出来。

另外在大舞台发表演讲的时候,导演和摄影配合说话人用了极具现场感的纪录片镜头,如“甩”“急推”和“急拉”等等,“增加临场感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梦想的力量”。[4]44

在颜色上,本片并没有什么鲜明的特色,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比如苏梅和成冬青分手那场戏。成冬青的镜头里是黄色的暖色,表面成冬青对苏梅还有着深厚的情感,而接下来的镜头是苏梅在街上,身后是滚滚的人流和汽车。在镜头的内部关系上,整个镜头把苏梅孤立出画面,在颜色上,后景的人流和汽车呈现出一种冷色调,形象地表现出苏梅的孤单和冷漠。

三、沉郁顿挫的怀旧情怀

(一)“王阳”象征着的大多数

中国合伙人之所以这么受大众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核心受众群——80年代的大多数与影片中人物年龄相仿的中青年人。

关于80年代的怀旧情节,王阳的经历最具代表性的。他并不是像孟晓骏一样在事业和理想上收到打击,也不像成冬青受到生存上的胁迫,他是精神上的失意者。陈可辛导演在这里很巧妙地没有介绍王阳的出身。成冬青是农民,孟晓骏是书香门第;而王阳,不知道。这恰恰给这个人物增加了很强的自由度。家庭会成为王阳的束缚。试问,谁会让自己的孩子为了一个美国妞而放弃签证。陈导心中,王阳一定有一颗“自由的灵魂”。王阳在和Lucy分手的时候有一段特别的描述:他说“自己的八十年代死于今天”。八十年代意味着什么,中国思想界最为开放的时代,学生思潮最为踊跃的时代,各类作家层出不穷,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强烈的反思。王阳这么浪漫主义的人,当然也是这个时代的先锋者。可是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却没人愿意出版王阳的诗,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陈可辛在这里设计了一出“黛玉焚稿”的好戏。减去头发,焚掉诗稿,再加上之后一场王阳晒钱,成冬青捡钱,和王阳唱K的戏,组成了本片最最经典的两场戏。陈可辛导演在他的纪录片《陈可辛的新梦想》[5]里面提及,自己是越来越喜欢王阳喜欢王阳这个角色的。所以这两场戏可以看作是“入世”的王阳对自己的“出世”的一种留恋,一种告别。他将钱扔向天空,唱着Beyond的《海阔天空》,导演特地选取了“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这段歌词,真是王阳的内心写照。悲凉之至。王阳选择和成冬青一起,向“钱”看齐。一代人的80年代,一去不返。那一批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最终选择向现实妥协。

(二)经典老歌蕴含的怀旧风格

在影片中,一共出现11首歌曲。包括《海阔天空》、《一样的月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外面的世界》等。大多数都是80年代的经典流行歌曲。“在音乐形态上,恐怕没有什么比流行歌曲更具有时代的印记了,每一代人总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而表达这些青春的气息,承载这些青春回忆的载体就离不开流行歌曲。”[4]45这种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才能带着观众进入体会那个年代的发生的故事,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浓浓的怀旧风格;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角色的内心状态和情景要求,对于主题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起到积极的作用。

[1]田卉群.中国合伙人:传统/现代?东方/西方?[J].当代电影,2013(7).

[2]陈闽璐.从美国梦的破灭到中国梦的雄起[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3]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黄鹏.众说的青春:论影片中国合伙人的视听建构[J].当代电影,2013(7).

[5]陈可辛.(电影纪录片)陈可辛的新梦想[EB/OL].[2014-01-01].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029fbf10b e0511e296da.html.

猜你喜欢

苏梅王阳陈可辛
Digital synthesis of programmable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痒痒树的秘密
跨越与融合,离散与回归——陈可辛“北漂”十年的文化审视和空间位移